[多圖]新疆喀什古城將拆遷原址翻新重建 | 陽光歷史

 

A-A+

[多圖]新疆喀什古城將拆遷原址翻新重建

2016年06月27日 神奇地球-長篇 暫無評論 閱讀 347 次




喀什古城全貌











一維族婦女搬進新修的樓房內




喀什(Kashgar),全稱為「喀什噶爾」,意為「玉石集中之地」。喀什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南部,塔克拉瑪干大沙漠的西邊緣,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已有2000多年,總面積14.16萬平方公里,人口295萬多。喀什是我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被譽為古絲綢之路上的一顆璀璨明珠,這塊古老的沙漠綠洲曾經是南、北絲綢之路的交匯處。


在古代,來自印度德裡(Delhi)和撒馬爾罕(Samarkand,烏茲別克的東部城市)的商人跋山涉水歷盡千辛萬苦來到這裡,帶著來自異土的藏紅花和琵琶沿街叫賣;而中國的駝隊商人則載著中原的絲綢和瓷器遠赴此地,中、西貿易呈現一片繁榮景象。


喀什老城區是中國目前唯一保存下來的一處具有典型古西域特色的傳統歷史街區,其境內有中國最大的清真寺——艾提尕爾清真寺,該寺至今已有500年的歷史,每當伊斯蘭的盛大節日——「肉孜節」和「古爾邦」節到來時,清真寺廣場便成為了維吾爾族群眾盡情歡樂的地方。這裡民居多以土木、磚木構成,是研究少數民族生活習俗和建築特色的重要物證。走進新疆喀什古城區,就猶如置身於新疆維吾爾族民俗風情的生動畫卷中。老城區街巷縱橫交錯,佈局靈活多變,曲徑通幽,你可以看到驢車穿行的狹窄巷子,泥牆草頂的古屋和其它眾多維吾爾族特有的風俗習慣,其中你看到的大多數建築物往往有數百年的歷史。古城的原住民們非常熱愛生活,雖然牆垣、門窗、屋頂看起來似乎都有點陳舊不堪,但幾乎家家的院落裡都有著迷人的綠色,茂密的葡萄架,無花果樹隨處可見。


喀什古城歷盡滄桑,元初曾被帖木兒領導的軍隊毀損過,然而今天它又可能面臨厄運。


因為政府提出一項新的古城拆遷改造計畫,已有900多家居民從喀什老城搬走。批評人士認為該計畫是對古老的伊斯蘭文化和維吾爾族文化的打擊。著名的建築學家和歷史學家佐治·米歇爾(George Michell)在他2008年的新書《喀什:中國古絲綢之路上的綠洲城市》上這樣說到:「保護最好的傳統伊斯蘭城市在中亞隨處可見。」


據當地官方消息,接下來的幾年間老城區85%的維吾爾族居民將從這裡搬出去。在原址會修建一座新的「老城」,屆時古老的穆斯林式房屋建築、廣場和加寬的巷子將重現往日面貌。喀什副市長徐建榮解釋道:所有這些舉措皆出於更好地保護維吾爾族文化。


重新修建似乎在所難免,因為還有更重要的原因:地震。



地震有可能在任何時候襲擊這座殘破不堪的古城,那樣肯定會奪去上千人的性命,眾多的古老建築也勢必毀損。整個喀什市位於地震危險區,再加上古老的土木建築多數年久失修,建築物密集,巷道狹窄,總城區抗震能力極差。房屋巡檢員已經確認大多數舊房為危房,包括所有的泥牆草頂房子。政府認為,所有危房必須拆除,重新建成可以抗震的新式維吾爾族房屋。徐強調「政府有義務盡可能地保護居民的生命財產不受自然災害的影響。古城拆遷改造計畫無疑會改善當地居民的生活,並使得他們遠離可怕的地震災害」。


喀什官員們有充分的理由擔憂地震。去年10月份,距古城100英里的地方就發生過一場6.8級的地震。而遠在1902年,一場8.0級大地震就曾經奪取過667條人命,該地震屬20世紀的特大地震之一。


然而,批評聲也時常可以聽到。北京文化保護中心(非政治組織,主要職能為保護歷史文化等)的主要負責人吳麗麗(音)說道:「從文化和歷史的角度來說,搬遷計畫相當愚蠢。但是考慮到當地的自然災害因素,該計畫又不得不為之。」




喀什古城內的巷道





 

喀什葛爾古城一角






 

艾提尕爾清真寺

古城拆遷改造問題在中國歷史上也絕非首次,比如首都北京的四合院和胡同也遭遇過相同命運。


另外,官方宣稱的計畫與實際效果似乎有些相悖。徐稱喀什「是一座有著燦爛光輝歷史文化的古城,也是中國重要的旅遊城市之一」。然而,拆遷改造計畫無疑會大大削減喀什市的旅遊收入,要知道每年會有上百萬的遊客前來這裡觀光旅遊。據悉,2008年,喀什旅遊業共接待國內外遊客一百五十六萬人次,旅遊收入六點二億元人民幣。


喀什古城拆遷改造計畫是在中國中央政府頒布投入4萬億人民幣(約合5840億美元)應對全球金融危機後提出的,該計畫預計投入30億元人民幣(約合4.4億美元),從今年起施行。古城牆約有25英尺厚35英尺高,大部分已被拆除,上世紀八十年代,市政府曾經修了一條橫穿城中心的大街。


政府聲稱計畫的每一步驟都會與維吾爾族居民協商。而居民則聲稱他們只是被召集起來集中開會:會上被告知拆遷轉置時間表和補償金額。儘管政府同意轉置居民可以原地修建房屋,尚有一些人抱怨補償金根本不足以修建新居所。


56歲身體結實的汗吉(Hajji)如此說道:「我家的房屋是500年前建的,材料主要是泥,雖然多次修繕但是結構沒做過大的動作。」說話間,他的妻子在一旁沏茶。他家的房屋呈現出典型的維吾爾族風情:屋內傢俱不多,僅僅在牆上懸著掛毯,地板鋪有地毯,高起的炕則用來休息和娛樂。冬天屋內會生有火爐,車庫被他改造成一間小商店:主要賣些糖果和日常生活用品。不幸的是,汗吉和妻子還有一個病患孩子得照料。因政府的補償金難以修建一間新的房屋,他們只得賣掉唯一的收入來源——小商店,而搬到一處比較遠的公寓內。


「房子是屬於我們的」,汗吉的妻子這樣說道,她不願意道出自己的姓名,「像我家這樣的房子住幾代人都不成問題,如果我們搬到新公寓,50或70年後它說不定就不能再住人了,這是最大的問題所在。那樣的話我們的孩子怎麼來繼承新公寓呢?」


喀什古城要保留哪些建築物尚不清楚。用徐的話來說「重要的建築物和古城區已經被列入國家特別保護清單上」。


一些居民說他們更喜歡居住在現代化的城市裡。

雖然古老的建築讓這座城市聲名遠播,但同時它又存在一些先天性的設計弊端,如沒有垃圾回收站,缺乏下水道和消防設備等基礎設施。而來到拆遷計畫一分子的新修建的幸福花園小區裡,現代化氣息充滿了每個角落。這裡隨處可見臉上洋溢著幸福微笑的人們,這裡的住房內天然氣、暖氣等各種設施齊全,生活很方便。

樓體成深紅色,給人以溫馨舒適的感覺,街道很寬敞,樓房坐落整齊有序,這也增強了小區人們的歸屬感和認同感。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