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研究稱史前大型海洋爬行動物或為熱血動物
史前大型海洋爬行動物或為熱血動物
據美國國家地理網站報道,最新一項研究發現,曾在恐龍時代統治海洋的大型爬行動物可能是「熱血動物」。
「熱血動物」亦稱恆溫動物,其體溫不會因外界環境溫度而改變,始終保持相對的穩定。研究人員發現,史前海洋食肉動物或能調節它們的體溫,令其可以向獵物展開進攻、深潛以及長距離快速遊泳。法國克洛德-貝爾納大學(又名里昂第一大學)古生物學家克裡斯托夫-萊庫耶(Christophe Lecuyer)參與了這項研究。
他說:「這些海洋爬行動物可以維持很高的體溫,同時又不受它們所生活的水域溫度的影響,無論是熱帶海域,還是冰冷適度的海域。」萊庫耶指出,史前海洋爬行動物的體溫可能高達95至102華氏度(相當於35至39攝氏度),堪比現代海豚和鯨魚的體溫。不過,現代爬行動物和魚類多數是「冷血動物」,也就是說,它們體內溫度會隨周圍水域的溫度發生變化。
萊庫耶說,由於金槍魚和劍魚等現代高級海洋食肉動物在某種程度上都是熱血動物,這使得研究小組想搞清楚遠古海洋爬行動物是否同樣是熱血動物。金槍魚和劍魚屬於恆溫動物,可以不管外部環境溫度變化,始終將體溫保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這些海洋食肉動物具有一部分的溫血特徵,這意味著它們可以產生和保存足夠的熱量,將體溫提升至較高但穩定的水平。大多數被認為是熱血動物的動物,包括哺乳動物和鳥類,既是恆溫動物,也是溫血動物。
雖然恐龍曾在中生代時期(距今2.51億年至6500萬年前)是陸地的霸主,但三種會遊泳的大型爬行動物卻統治了海洋,它們分別是外形酷似海豚的魚龍、如蛇般彎曲的滄龍以及像尼斯水怪一樣的蛇頸龍。通過研究與這三種爬行動物生活在同一時期的魚類的牙齒化石,萊庫耶和同事可以確定牙齒中的氧同位素或原子結構。牙齒中的氧同位素水平可反映血液中氧同位素水平,進而揭示動物的體溫。
研究小組將這些結果與生活在冷與熱環境下的現代魚類的氧同位素構成做了比較。由於大多數現代魚類都屬於冷血動物,此類數據有助於研究小組確定魚龍等遠古海洋爬行動物棲息地的海洋溫度。接著,研究人員對魚類牙齒化石中的氧同位素數據與取自同一水域爬行動物牙齒化石中的氧同位素數據進行了比較。
最新研究稱,魚龍與蛇頸龍的恆溫或溫血發現將具有重大意義,因為過去一系列研究表明,這些海洋爬行動物是必須保持活躍的食肉動物。來自滄龍(科學家認為這種動物通過伏擊捕食)的新數據雖然更加模稜兩可,但卻與這些爬行動物可以在某種程度上控制體溫的觀點相吻合。研究結果刊登在最新一期的《科學》雜誌上。
阿根廷拉普拉塔國立大學古生物學家祖爾瑪-加斯帕裡尼(Zulma Gasparini)說:「這些研究令人非常感興趣,從現存脊椎動物的已知特點,他們正試圖解讀脊椎動物在過去的特徵。」加斯帕裡尼沒有參與萊庫耶的研究。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研究脊椎動物的古生物學家囉囌克-莫塔尼說,古代爬行動物的較高體溫還表明,它們或許擁有熱量保存系統(如鯨脂層)和專門的血液循環系統。
莫塔尼說:「從這裡入手,我們確實可以開始調查這種特徵的演變過程。這些海洋爬行動物全部由陸地爬行動物進化而來,我們確信陸地爬行動物屬於所謂的冷血動物,一旦它們開始遊泳,可能一樣也是冷血動物。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由於更擅長遊泳,海洋平均溫度或海平面不斷變化,這種動物也在跟著進化。」莫塔尼也沒有參與萊庫耶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