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廣州白雲山重現野生黃麂
圖為讀者倫先生提供的照片 拍攝時間:2007.11.21.15:30 拍攝手機:NOKIA 6280
提供圖片的鄒小姐說:「這張照片是我在2006年7月某日下午3時所拍,地點在柯子嶺山門到龍嘯台的路上。
目擊者聲音
「我無數次看見過黃麂,它幾乎成為我家小院的常客」
「我把跑到馬路上的一隻黃麂趕到山上」
「柯子嶺附近的山上經常能聽到這種動物的類似牛一樣的叫聲」
「我們圈起一隻黃麂餵養了幾天」
文/記者 何有貴
昨天,本報「白雲山重現黃麂」的報道,在市民中引起強烈的共鳴,數十位讀者致電本報說,他們經常看見或大或小、或有角或無角、或獨只或數只、或金黃色或淺棕色的黃麂出現在以柯子嶺為中心的白雲山各處,有的讀者甚至說,從1996年以來10多年來從未間斷看見過黃麂。
其中有6位讀者拍攝有影像資料。
用小木棍趕黃麂回白雲山
張先生在白雲山周邊生活了10多年。他說,從1996年起,他的生活就和白雲山聯繫在一起:上班爬白雲山,下班也有路過白雲山。每天早上5時到7時間,爬山的人們經常會在柯子嶺周邊看到黃麂。他說,即使看不到身影,一種像牛一樣的叫聲也能聽到,給人的感覺是像在尋找走失了的同伴。
張先生說,去年夏天,他在柯子嶺山下的一條大馬路上看見一隻黃麂跑了下來,為防止出意外,他用一根小木棍把這只黃麂趕到了山上。
黃先生是某部隊駐白雲山的駐軍,前幾年他經常看見黃麂,還能在早晚聽到黃麂的叫聲。
抓住黃麂兩天後放生
市人防辦的吳先生和李先生說,他們的單位在雲台花園的附近,單位的食堂也在山腳下,食堂有一個很小的門對著山。去年夏天,有一隻黃麂在傍晚的5時左右從這個小門進入到食堂的小院子裡。李先生說,小院子是水泥地,習慣在泥土地上奔跑的黃麂在水泥地上就不行了,於是被廚師們捉住後放在一個原來的菜園子裡。他說,「可能是由於怕人的緣故,我們的廚師給它餵吃的東西,它不敢吃,後來給它找一些草。兩天後,我們就把它放了。」李先生告訴記者,由於單位就在山腳下,早上經常聽到一些黃麂的叫聲,他們也習慣了。
雲泉路的崔先生說,前天早上還看見一隻黃麂到過小院。同樣李先生在前天早上也看見過,他說具體地點是在白雲山長壽路下面的山腳下,是上午8時多在4米開外的一個地方看見的。他下意識地用手機拍下了一張,當再拍第二張的時候,這隻小黃麂飛快地向山上跑去,跑了一定的距離後還向後望著我們開始吃草。
黃麂來居民小院數十次了
與張先生僅僅看到過幾次黃麂相比,家住在白雲山腳下雲泉路的崔先生就更是見怪不怪了。他和記者說的第一句話就是:「想不到我經常看到的黃麂會引起社會的如此關注,黃麂來到我的小院子裡已經有數十次了。」
崔先生住在雲泉路16號的一個僻靜的小院子裡。從2002年起,他經常看到一種動物光顧他的院子。來自北方的他,一開始以為這個動物就是北方的野羊,後來才知道當地人把它叫做黃麂,有時看見大個子的黃麂,有時看見比較小個子的;有時候有角的,有時候是沒有角的;有的時候是金黃色的,有的時候是淺棕色的。
至於為什麼黃麂經常到這個院子裡,崔先生說,他的這個院子很安靜,這裡有很多各種草類,也有一個從白雲山自然流下來的水渠,「可能是這些原因招引這些動物光顧我這裡吧,而且光顧的時間也不定——有時早上,有時白天,晚上也經常能遇到」。崔先生說:「每當看見人的時候,它就會跑掉,而且跑得很快,一米高的雜草一躍而過,很是敏捷。」
最後崔先生說,如果記者想要圖像資料的話,可以來這裡蹲守,一個月內肯定能拍到它的蹤影。
探討:
白雲山黃麂應是野生的?
馬先生是一位警察,他來電說,一周前他和同事們在柯子嶺附近執行一項任務,早上散步的時候就發現一隻個頭比較大的黃麂在前方不遠處,當時大概是7時左右。他還告訴記者,當時他們幾個都用手機拍下了場景。不僅僅如此,他的同事們也經常看見黃麂。馬先生說,如此大規模經常性地看到黃麂,應該說,這些黃麂是白雲山野生的動物。
與此持相同觀點的還有崔先生,他的有力證據就是,有一次他在他的院子裡看見一隻大的兩隻小的黃麂同時出現,應該說是母子三隻。他說,如果說是放生的,也不可能同時放生三隻,只有原產於當地才能說明和解釋這一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