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圖]西裡伯斯海的奇特生物 | 陽光歷史

 

A-A+

[多圖]西裡伯斯海的奇特生物

2014年09月29日 奇趣動物-長篇 暫無評論 閱讀 145 次

組圖:西裡伯斯海的奇特生物


西裡伯斯海的奇特生物


  在印度洋和太平洋交匯處,有一片由幾千個島嶼組成的「珊瑚三角帶」。它分屬於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這裡海水溫暖,擁有深達5000米的深海盆地。科學家認為,在這片相對孤立的深海盆地,可能會進化出新的生物。


  來自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美國國家地理學會的專家曾對這片海域進行過一次為期4周的探索,發現了大量以前未見的物種。近日,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在其網站公佈了一組當時科考的照片,為我們詳細解讀這片孕育奇特生物的海域。



組圖:西裡伯斯海的奇特生物


黑暗的深淵


科學家發現這種長約15厘米的櫛水母。它與海蜇的近親,生活在情況多變的水面附近。與它的近親不通的是它那黑色的外形,之前在該物種的研究中從未曾發現。


組圖:西裡伯斯海的奇特生物


新奇生物


海洋生物學家發現這種非同尋常的生物,因其有像魷魚一樣的觸角,為其取名「魷魚蟲」。



組圖:西裡伯斯海的奇特生物


有機復合體


  圖上的生物看起來像空間站,但實際上是由單細胞的放射蟲組成的有機體復合體。那些白塊狀的部分是單個細胞,而球狀的結構就是它們的復合體。它之所以形成有機復合體,科學家猜測是為了避免個體因硅化而形成片狀結構。


組圖:西裡伯斯海的奇特生物


易碎的收集品


  大多數水母是很脆弱的,如果通過用網捕撈的方式會破壞它們的結構。潛水員使用玻璃瓶來收集靠近海面的那些「易碎品」,玻璃瓶能夠把水和生物一同撈起,減少對其結構的破壞。

組圖:西裡伯斯海的奇特生物


身短腿長的「探路者」


  科學家借助科考機器人,在2000米深的西裡伯斯海捕獲了一種長約3厘米,和普通藥片差不多大小的等足目生物。與短小的身體不相符的是它那修長的腿,看起來好似在水中「探路」。


組圖:西裡伯斯海的奇特生物


多泡的火體蟲


  這種看起來像收集了好多泡泡的瓶子的生物,科學家稱為「火體蟲」,長約7厘米,是一種球形的聚合體生物,那些泡狀物就是聚合體的「居民」。每一個微小的個體都像泵一樣給有機體提供水分和養分,使得這個聚合體能夠生存,同時還發出光芒。



組圖:西裡伯斯海的奇特生物


發光的消化道


  在黑暗的深海環境下,光線只能來自生物體自身的發光功能,而光線可以使它們找到伴侶或引誘到獵物。但是,如果透明的動物吃掉了一個發光動物,然後捕食者的肚子開始閃爍,就能讓自己發光吸引更多飢餓的生物。科學家們認為,許多深海動物,就像這只肚子周圍有紅色細胞海蜇,讓獵物的光可以從自己體內發射出去,借此吸引更多飢餓的生物前來。


組圖:西裡伯斯海的奇特生物


粉紅色的生物


  科學家在西裡伯斯深海約2500米海域捕獲這種粉紅色、透明的好似海參的生物。它一般在海底覓食,借助其身體前端類似衣領的結構在水中遊動。圖中的這只剛進過食,通過其透明的身體,可以看到它膨脹的消化道。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