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士信是誰? 隋末唐初時期四猛之羅士信簡介 | 陽光歷史

 

A-A+

羅士信是誰? 隋末唐初時期四猛之羅士信簡介

2016年09月11日 人物簡介 暫無評論 閱讀 178 次

  羅士信簡介:羅士信(595年-622年),齊州歷城(今山東濟南)人,隋末唐初將領。在古典小說《興唐傳》中,羅士信為「四猛」之一。

  羅士信與唐朝名將秦瓊是同鄉。當時,隋煬帝不恤民力,窮奢極侈,又發動大軍征討高句麗,民眾不堪忍受,不能不起來反抗。當時,只有14歲的羅士信就投到齊郡丞張須陀帳下,開始征戰疆場。當時,他上陣殺敵的慾望十分強烈。當戰前他要求上陣時,張須陀看他還只是個孩子,認為他穿盔甲都沒氣力,何況上陣呢?羅士信見主帥小覷自己,就迅速穿上兩副盔甲,懸掛兩壺箭支,飛身上馬。張須陀看到羅士信如此英武,就同意他出戰。

  羅士信隨張須陀出征於濰水(山東東部,入萊州灣)上,敵人正在佈陣,羅士信突然衝入,連殺數人,並斬下一個敵人頭顱,用長槊挑著,在敵陣前挑戰,沒有一個人敢上來接戰。張須陀趁勢率領大軍進攻,敵軍大敗。羅士信每殺死一個敵人,就割下屍體上的鼻子藏好,回來以後按鼻子的數量報功。從此,羅士信成為天下聞名的一員少年猛將。

  羅士信在14歲所表現出來的勇敢膽識,讓張須陀頗為讚歎,他讓羅士信做他的侍衛。每次作戰,張須陀身先士卒,而羅士信緊隨其後。隋煬帝聞報,派遣使者對他們進行慰勞,並畫下張須陀、羅士信戰陣之狀來觀看。

  以後張須陀升任齊郡通守,領河南十二道討捕大使,他率領萬餘人馬在祝阿(祝阿縣隸屬齊郡,唐改為禹城縣)截擊盧明月的十幾萬人馬。糧盡將退,張須陀打算出奇計取勝,需要人去襲取敵人的大營。沒有人敢承擔這樣艱巨的任務,只有羅士信和秦瓊挺身而出。於是張須陀先率領人馬假裝撤退,吸引盧明月全軍出動追擊。而羅士信和秦瓊率領伏兵突襲敵軍的大營,營門緊閉,羅士信和秦瓊躍上敵軍的望樓,各殺敵數人,敵營大亂。兩人打開營門,率領部隊突入大營攻擊,縱火焚燬了敵軍三十多座營寨,煙火沖天。盧明月趕快率軍回師,張須陀回頭猛攻。盧明月大敗,自己率領幾百騎兵逃走,張須陀斬獲亂軍無數,取得大勝。


  羅士信南征北討,為唐朝統一天下建立功勳,受封為郯勇公。後來,竇建德餘部劉黑闥在河北起兵,李世民率軍征討。李世民在過去的作戰中所向無敵,所以注重對敵人進行軍事打擊,而忽視了同時採用政治手段進行瓦解。劉黑闥猛烈圍攻河北南部一城,李世民率軍三次救援,都被劉黑闥所阻擊,不能前進。李世民恐怕守將王君廓不能支撐,羅士信主動請纓,請求接替王君廓。

  於是,李世民命令王君廓率領部隊突圍而出,羅士信率領手下200人殺向城下,奮勇攻擊,終於突破包圍進入城中。而這時天降大雪,後續救兵無法進城,羅士信雖死守城池,但城很快就被敵軍攻破了。羅士信竭力奮戰殺敵,終因寡不敵眾被俘獲。劉黑闥早知道羅士信乃當世猛將,就親自勸降,而羅士信寧死不屈,終於被殺害,終年20歲(《舊唐書》說終年20歲,《新唐書》說28歲)。李世民聞羅士信之死,大為悲傷,重金購得其屍,將其安葬於裴仁基墓之側。

  這樣的勇將陣亡,而且還是在李世民眼前陣亡的,李世民對於此事必然是非常痛惜。在歷史上,李世民一生所向披靡,但是在征討劉黑闥的戰役中卻受到了不小的挫折。(註:在洛陽虎牢之戰時,兄弟父子同心協力,在征討劉黑闥時秦王與太子的爭鬥已經很急烈,大概太宗皇帝當時心境不佳吧;)而羅士信的陣亡,更是令人遺憾。他一生勇武超人,立功無數,又常挺身於患難之際,領命於危急之時,實在不負李世民所謚的「勇」字。若不是英年早逝,羅士信會在歷史上留下更大的聲名。

  二十四歲,風華正茂,如此一來,唐朝就少了一位不可多得的奇將和軍事天才,人世間少了一個標新立異、喜歡割取敵人鼻子報功的青年英雄。為了朋友義氣,為了天下蒼生,為了能夠重振乾坤的賢帝明主,為了忠臣價值的實現和追求,羅士信在生死之間,毅然選擇了死亡,但他這種轟轟烈烈的大丈夫行為,卻讓他獲得了永生!什麼是英雄,這就是英雄!向死而生,歡樂歸陰。這,就是歡樂英雄!我們可以回顧一下羅士信的一生,最早殺敵割鼻子報功其實還有著孩子氣的調皮和機靈,但隨著年紀的增長和亂世的更迭,這位英雄身上的冷血和熱情互相交織,戰場上殺戮的冷血狠毒化為赤膽忠心!撥開歲月的迷霧,我們如果閉上眼睛,至今都能夠看到這位冷面寒槍美少年最後血灑熱土的那種傲人的慘烈和華麗。莫名心痛憐惜之餘,我們會被他那徹底不移的忠誠所深深感動。自古美人與名將,不許人間見白頭!羅士信死了,但這個絕美少年如天空中耀眼的流星,讓人永世難忘!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