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魯迅生平為何不寫長篇小說 | 陽光歷史

 

A-A+

[圖文]魯迅生平為何不寫長篇小說

2016年02月10日 名人軼事 暫無評論 閱讀 164 次

作為中國現代文學之父,魯迅一生共創作了三部短篇小說集、兩部散文集和十幾部雜文集,還有大量的日記、書信、翻譯作品等。但奇怪的是,在魯迅豐厚的文學遺產中,竟然沒有一部長篇小說,這讓不少人深感遺憾。其實,在魯迅的創作生涯中,曾有過三部長篇小說的寫作計畫,只是沒有完成。




  第一部是歷史小說《楊貴妃》。1924年,魯迅應西北大學邀請到西安講學。魯迅當時的想法是沿途好好考察,回來後完成長篇小說《楊貴妃》。關於這個寫作計畫,魯迅曾多次向許壽裳、郁達夫等人提及。但是,等魯迅從西安回來後卻說不寫了,理由是他到西安後發現西安的天空已經不是唐朝的天空了,藝術感覺全都被破壞了。

  第二部是關於紅軍的故事。1932年5月,魯迅在上海結識了因腿部受傷而住院治療的陳賡將軍。其間,他聽陳賡將軍講述了紅四方面軍在鄂豫皖邊區反「圍剿」的許多故事,激動不已,馬上向陳賡索取了相關的油印材料,決定寫一部《飄落的紅雲》。馮雪峰回憶說魯迅準備寫這樣一部小說,並說魯迅談道「要寫,只能像《鐵流》(前蘇聯戰爭小說)似的寫」。但是,魯迅此時忽然接到母親生病的電報。返回北京探望後,他又應幾所高校邀請講學。這部關於紅軍的小說也終於未能寫成。 


  第三部是1936年6月魯迅大病後想寫一部反映中國四代知識分子生活的長篇小說。據馮雪峰回憶,魯迅當時說他要寫一部長篇小說,講四代知識分子的命運:「一代是章太炎先生他們;其次是魯迅先生自己的一代;第三,是相當於例如瞿秋白等人的一代;最後就是現在如我們似的這類年齡的青年。」馮雪峰還說:「大約過了一星期,一晚再去訪問的時候,魯迅先生說道『那天談起的寫四代知識分子的長篇,倒想了一下,我想從一個讀書人的大家庭衰落寫起……』又說,『一直寫到現在,份量可不少。不過一些事情總得結束一下,也要遷移一個地方才好。』」可惜的是,這個計畫最後也沒有完成。 

  魯迅為什麼沒有寫出長篇小說?對此,人們有許多不同的解釋。魯迅生前的好友許壽裳、馮雪峰、茅盾等人都認為,是因為魯迅從事了太多的工作,時間、精力不夠;再就是當時的時代、社會需要比長篇小說更迅速、更有力的雜感。今天的學者則更多傾向於認為這與他的創作觀念和個性有關係。無論是哪種解釋,魯迅沒有寫長篇小說確是事實。 

  王朔曾經寫文章,說魯迅並不怎麼偉大,理由是他連一部長篇小說都沒有寫出來。言下之意,只有寫出長篇小說的作家才是成功的作家。但果真如此嗎?最近,中國小說學會副會長、茅盾文學獎評委李星老先生說,現在許多作家都「一窩蜂」地去寫長篇,這很讓人擔憂。不少作家的長篇小說讓人壓根兒看不下去,很多時候還不如去看學術著作。 

  德國文學大師歌德曾經這樣評價長篇小說的寫作:「如果你腦子裡老在想著寫一部大部頭的作品,此外一切都得靠邊站,一切思慮都得推開,這樣就要喪失掉生活本身的樂趣。為著把各部分安排成為融貫完美的巨大整體,就得使用和消耗巨大精力;為著把作品表達於妥當的流利語言,又要費大力而且還要有安靜的生活環境。」歌德這番話,倒讓我覺得魯迅不寫長篇小說非但不是什麼缺憾,相反那是他的高明之處。魯迅有自知之明。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