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四古屍「塑身」見天日專家破解古屍之迷
普通的屍體幾天就會開始腐爛,廣東境內出土的四具明代古屍為何能夠經歷幾個世紀依然保持完整?為什麼夫妻合葬墓挖出來的都是女屍,而男屍卻成一堆骸骨?古屍與民間傳說的「屍變」有何關係?挖出來後失去了原來的保護,這些古屍將如何防腐保存?記者日前採訪了廣東藥學院的有關專家,一一揭開謎團。
近兩年來,在廣州市區、番禺、東莞、南海4個地方,陸續挖出4具明代的女性古屍,現在這4具古屍都被放置在廣東藥學院接受防腐、固化的塑化處理。據悉,不久後,3具來自東莞、南海、番禺的古屍將歸還給地方博物館收藏,廣州市區挖出的古屍藥學院將自己保存,作為教學、展覽之用。
四古屍聚首研究室
目前,這4具古屍正集中在廣東藥學院的生物塑化教研室中,接受藥學院獨創的「一種文物塑化保存的方法」重塑固化、防腐。廣東境內,還從來沒有過這麼多古屍呆在同一個地方。
該校區位於熱鬧的寶崗大道旁。生物塑化應用教研室和一些教室共用一個四合院,兩年來,陸續在廣東出土的4具古屍全部保存在一樓的研究室裡。眾多學生在院子裡進進出出,他們就在存放古屍的研究室旁的教室上課。
古屍住最好的房子
廣東藥學院人體解剖學教研室張文光副教授帶著記者走進塑化古屍的教研室,記者發現,這個教研室的裝修明顯比院子裡其他地方新,也比其他房子明亮。原來,隨著古屍越來越受關注,雖然藥學院很快要啟動使用大學城新校區,但學校還是破例投入了資金對教研室的環境進行改善,在這個院子裡,死人比活人擁有更好的房子。
進入研究室,只見很多用黑布蓋著的箱子擺在廳中央,張文光介紹,除了去年8月底番禺古屍還在用硅膠單體浸泡以外,3具已經塑化過的神秘古屍分別躺在箱子裡面。黑布被揭開後,3具塑化的古屍呈現出來,她們看上去身體呈黃黑色,表面像只有一層皮包著裡面的骨頭。加上其他被塑化過的殘骸,整個教研室看上去簡直就是屍骨陳列室。
塑化古屍世界首創
張文光從事人體解剖已經有30多年,他對屍體處理有自己的心得。1997年,張文光和他的同事用世界首創的塑化辦法處理一具東莞古屍,號稱「廣東第一人」的新石器時代的東莞「蠔崗人」也運用類似方法現場保護。到現在廣東從事該項工作的也只有張文光和他的同事,他們是廣東文物考古單位的一個義務「小分隊」,哪裡發現有古遺體遺骨都會叫上他們。
學生「鍾情」女古屍
生物塑化室中這幾具女屍已經是藥學院出名的「人物」了,大二的吳同學對記者說,剛來的時候就聽師兄師姐提起過裡面有明代的古屍,因為剛入學,對人體還非常恐懼,但是不會害怕這些古屍,一直都想找機會進去看看。在大家眼裡,她們神秘的成分大過醫學的成分。沒想到後來古屍越來越多,現在有同學、朋友來找他玩經過這棟樓時,他都會告訴他們,「這裡面有很多古屍」!還會帶朋友們到窗口窺探一番。
很多學生把自己的「第二課堂」也設在這裡,已經畢業的鍾思群等同學以前經常到教研室幫忙,也學到了張老師幾招「功夫」,以「動物標本塑化保存研究」項目獲得了第六屆廣東省「挑戰杯」的二等獎。
進出「古屍工廠」要一年
這種由廣東藥學院基礎學科部張德興教授和人體解剖學教研室張文光副教授等人發明並擁有專利的技術,被命名為「一種文物塑化保存的方法」。研究室被張文光戲稱為「古屍工廠」,他曾先後對20具各類古屍進行過塑化。據悉,古屍進入「古屍工廠」進行塑化,前後得耗費一年的時間,耗資至少四五萬元。
古屍之謎古屍如何煉就「金剛之身」
古屍如何存留幾百年?
據中山大學人類學系教授馮家駿介紹,古屍有三種,包括木乃伊、鞣屍、屍蠟,這3種古屍廣東境內已全部被發現過,最近廣東發現的4具女屍都是屍蠟,身體硬皮膚沒彈性。
據考古專家介紹,廣東境內氣候潮濕,土地大部分呈鹼性腐蝕性大,埋葬到地下的屍體幾百年後依然能夠保存下來非常罕見。如在南海發現明代古屍就是第一次。
首先要對屍體用藥水清洗加以防腐,講究的還會在腹中填加香料;棺木則要選用松木等防腐防蛀功效高的木材;棺木外面有的還加槨,並填充香料;墓室要挖得比較深,並用石塊等密封,外層加上幾十厘米厚的沙灰漿,沙灰漿用糯米、紅糖、石灰等混合而成,黏性大且不透氣。最後,墓地要乾燥且不易滲水。
為何古屍均為女性?
夫妻合葬三合土灰沙墓,是明代到民國廣東流行的一種墓葬形式,新近發現的這四具女屍中3具都是合葬的。但是為什麼4具都是女屍而不是男屍?專家介紹,全國出土的男屍和女屍的數量差不多,不存在女屍比男屍更容易保存的可能,雖然是合葬墓,但是夫妻不能同時死亡,很有可能是一人先葬,等對方死後收拾骸骨再一塊下葬,這樣就出現同墓室中只有一具乾屍而另外一具只剩下骸骨。
古屍是不是「屍變」?
古屍現象的出現和屍變並沒有關係,體質人類學家馮家駿說,民間「屍變」的傳說與古時候醫學水平
低下有關,發生所謂的「屍變」,大部分是人還沒死家人就給他舉行葬禮,結果中途發現人活動起來。事實上那個人當時並沒有死,萬一被下葬的話,他也不可能成為乾屍。
古屍簡介
進士之母將入東莞博物館
【第一具】 出土於環市東路
這具身體看上去最黃的古屍,身長1.52米,體形較胖,還能看見脂肪。從口中僅剩的一顆牙齒推斷,去世時年齡至少在60歲以上。2002年7月23日,環市東路某單位宿舍區挖掘工地時,掘出一座明代夫妻合葬墓,同處一穴的男性已化作一堆白骨。這具古屍腐爛程度最高。
【第二具】 「靚女」被誤認為男人
屍體發黑,除了骨骼保存得比較完整外,身上的肌肉依然清晰可見,腹部凹陷,內臟在塑化時被取出另行塑化,頭髮還沒有脫落,在頭頂高高地盤成一束,1.65米左右修長的身材,被張文光叫做「靚女」。
2002年8月29日上午,南海西樵科技工業園發現一座夫妻合葬墓,挖出一具古屍。按照古代男左女右的殯葬習慣,專家開始認為在左邊的古屍是男性,後經研究才發現是女屍。據分析,墓穴的主人為明嘉靖年間人,距今有400多年歷史。
【第三具】 進士之母生前顯赫
塑化後原來身上穿的衣服被再次穿回,年紀較大,身長1.5米多,除了下肢踝關節以下露出骨頭外,身體其他部位的肌肉和皮膚都保存得相當完好,臉形清晰。
去年2月28日中午,東莞寮步鎮一個工地上施工工人挖出一座家族群葬墓。墓主人的二兒子鍾渤曾高中進士,任刑部官員。女性古屍姓陳,是鍾渤的母親,生前應是享盡榮華富貴。「鍾母」不久後將加入東莞博物館古屍行列。
【第四具】 絲綢包裹保存完好
去年8月28日凌晨,在番禺區石樓鎮發現一具用絲綢裹著的、保存完好的乳白色女性古屍。古屍出土後引來數千當地人圍觀,轟動一時。由於現場施工人員沒有保護意識,古屍被暴曬一天,錯失了最佳的保護時間,身體由白變黑,並開始腐爛,散發出臭味。她最快要到明年底才能離開藥學院生物塑化教研室,以後將送回番禺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