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廷敬簡介 清代名臣康熙帝的老師陳廷敬生平
陳廷敬,漢族,清代名臣,入仕五十三年。歷任經筵講官(康熙帝的老師),《康熙字典》的總裁官,工部尚書、戶部尚書、刑部尚書、吏部尚書。陳廷敬工詩文,器識高遠,文詞淵雅,有五十卷《午亭文編》收入《四庫全書》,其中詩歌二十卷,還有《午亭山人第二集》三卷等作品。陳廷敬在家鄉所建的午亭山村保留至今。
陳廷敬以清廉正直聞名。比如他任左都御史時,官場上行賄受賄、營私舞弊成風。於是,他上書皇帝要求制定嚴厲的制度,以改變不良風氣。他的建議被康熙採納,責令都察院嚴懲不法之徒。此舉對於治理國家起了積極的作用。他非常重視發現和重用有識之士,經常向康熙皇帝推薦人才,比如有名的王士禎、汪琬、陸隴其、邵嗣堯等人,都是經他力薦而受到朝廷重用的。
由於陳廷敬很有才華,在任翰林院學士時,曾和掌院學士喇沙裡、侍講學士張英受到康熙皇帝的讚賞,表揚他們「每日進講,啟迪朕心,甚有裨益。」康熙曾特賜予他和喇沙裡、張英三人貂皮各五十張,表裡綢緞各二匹。王躍文寫的《大清相國》中曾這樣讚揚他:
清官多酷,陳廷敬是清官,卻宅心仁厚,好官多庸,陳廷敬是好官,卻精明強幹;能官多專,陳廷敬是能官,卻從善如流;德官多懦,陳廷敬是德官,卻不乏鐵腕。
他原名陳敬,21歲中了進士,因同科進士中有兩個陳敬,順治便賜名陳廷敬,從此聲名雀林。他和明珠、索額圖恩怨難斷,又經歷了和徐乾學、高士奇的明爭暗鬥,是呀,同僚似狼,君王如虎,陳廷敬如履薄冰半輩子,終於成功立業,揚名於青史!他悟出了官場五字訣:等、忍、狠、隱、穩,在領悟當中,他的岳父、妻子、同僚、前輩也佔了很大作用!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元月,陳廷敬被調任為吏部右侍郎,管理戶部錢法。針對存在的問題,陳廷敬於八月上疏:「自古所鑄錢幣,時輕時重,過不上多長時間就又要重新改鑄。現在,百姓最為不便的主要是錢價。過去,一兩白銀可兌銅錢一千,今則僅兌九百。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由於私商熔化銅錢為銅,從中漁利。按說,銷毀錢幣,其罪至重,這是人人都知道的。然而,長久不能禁止,就因為私商能從中獲取厚利。因為一兩銀子可買銅七斤,如果將一兩銀子兌成銅錢,則得一千,將這一千銅錢熔化,就得銅八斤十二兩,從中獲一斤十二兩銅價。這些不法商人以此為盈利的捷徑,使得市場上銅錢日趨減少。順治十年時,每個銅錢重一錢二分五厘,後又增為一錢四分,原本是為阻止私鑄,但結果呢?私鑄依舊時常發生。因此,最好的辦法就是不再增加錢幣的重量,而應改重為輕。如果這樣,那私鑄之風就會不禁自絕。」同時他還指出:「由於近年來產銅之地收稅過重,致使銅礦開採寥寥無幾。應當減少稅收,讓百姓也來開採。開採的人多了,銅的產量自然就會增加。隨著銅的增加,銅錢價值也自然會日趨穩定。」
陳廷敬這一上疏,送至朝廷後,康熙很重視這個建議,很快就被採納,並付諸實行。在《大清相國》中,陳廷敬督錢法,以聰明和機智抓住了罪魁禍首。
同年九月,陳廷敬升任左都御史。當時清廷內不少官員貪污受賄,腐化之風十分嚴重。陳廷敬深切痛恨。他於二十四年正月向朝廷上疏:「貪廉這兩方面,是做一個合格官員的關鍵。然而奢儉這兩者,又是造成貪廉的根由。要使官員清廉,就先要使他們養成節儉的品質。古時候,從衣冠、車馬到服飾器用,辦理婚喪大事,都要『賤不得俞貴,小不得加大』。現在由於奢侈之風未除,以至貧窮的人辦事節儉反受譏笑,富有的人鋪張而無人反對,使得大家競相奢侈,成為一種風氣。於是,貪污求利,觸犯法律的事就跟著多起來,而且日趨嚴重。」他一針見血地指出:「好尚嗜欲之中於人心,猶水失堤防而莫知所止。」
康熙帝接到陳廷敬的上疏,表示贊同,指出,今後「務須返樸還淳,格循法制,以副朕敦本務實,崇尚書儉至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