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室臨終病案揭秘:光緒皇帝醫案記錄下落不明 | 陽光歷史

 

A-A+

皇室臨終病案揭秘:光緒皇帝醫案記錄下落不明

2016年11月07日 歷史解密 暫無評論 閱讀 193 次

     在宮中,一旦皇帝罹患重症,太醫們一般會以其診視療病的紀錄,成為了皇帝「最後時刻」的見證人,清朝最高壽的乾隆皇帝88歲善終,光緒皇帝則久病纏身英年早逝,甚至醫案紀錄也曾缺失。

  從臨終脈案看清帝的死因

  在宮中,再沒有比皇帝罹患重症會令御醫們驚惶失措的了。但他們又必須面對遲早要發生的沉重病勢甚至死亡,用盡全部智慧做最後的挽救,一旦最後失敗,他們很可能落入不知何去何從的境地。他們也以其診視療病的記錄,成為了皇帝」最後時刻「的見證人。

  乾隆的臨終醫案是從乾隆六十三年十二月開始的(為了在位時間不超過祖父,乾隆帝讓皇位給嘉慶帝。但皇宮內依然用「乾隆」紀年),當時他已是太上皇,有88歲高齡。在他最後的一個月中,身體並無大病。御醫沙惟一、錢景診脈的結果顯示,皇上脈象安和,只是心氣不足,身體發軟,夜間少寐,開的藥方如參脈飲、燈心竹葉湯、養陰育神湯、鎮陰育神湯、參蓮飲等等,這些都是幫助年邁的乾隆帝進補氣血的調理湯藥,這些補劑雖然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對於年老氣虛的皇上來說,絕不是起死回生之術,不過乾隆如此高壽,也算是善終了。

  嘉慶是乾隆第十五子,在位25年,公元1820年去世,終年61歲,他的死因從醫案上看,源於一次暑熱風寒。當時嘉慶雖然已年過六十,身體卻相當健碩,在軍機處的上諭檔案中,也有他登山跋涉,從不知疲倦的記述。嘉慶帝是在去避暑山莊的路上偶感暑熱,到了避暑山莊後又有點著涼,加上顛簸勞累,身體狀態不佳,勤勉的嘉慶帝卻還不以為然,繼續帶病批閱奏章,終於積勞成疾,而且這一病竟然在不到一周就駕崩了,實是令人惋惜。當時隨行的郝進喜、商景霨、李澍名、蘇鈺等都參與了嘉慶的救治,他們先是用藿香正氣丸以及一些清鮮代茶飲、導赤代茶飲等調理嘉慶的濕熱,雖然解了表面的熱,但是風寒傷到元氣,嘉慶的虛火更盛,咽喉疼痛難忍,還產生氣喘,御醫們的參脈定喘湯最終也沒能救活嘉慶。

  現有的清宮醫案記錄中,要數光緒帝的病案記錄最多、最全。他在位33年,這期間的病案記錄有千餘數個之多。值得注意的是,在戊戌變法前的20年,病案記錄並不多,有76次,但是變法失敗後被囚瀛台的十年中,記錄竟然達到了九百多次。這樣算一下,每年要讓御醫診視90多次,差不多月月都看病。尤其在光緒三十四年,他死前的一年中,僅從3月到7月,210天的時間,記錄就有260次,給他診治過的御醫就有30多人,其中陳秉鈞是診療最多的一個,給光緒看過100多次病。

  光緒的病,從病案上看,御醫們多強調脈沉弦數者,主要的症候是肝臟鬱熱、肝旺脾弱、心腎兩虧等。光緒自感飲食沒有胃口,經常有耳鳴現象。御醫們認為是他天生體弱造成的,治療上都按照這些症狀處方,不過並沒有明顯效果。

  在對光緒帝的治療過程中,有些人物和事件特別值得關注。

  法國駐京使館的醫官多德福在光緒被囚禁27天後,進宮給光緒診治,他根據光緒自述的病情給光緒做了化驗,最後認為光緒之病叫做「腰火長症「,即腎炎。多德福認為應避免腎功能過度勞累,並建議服食人乳或牛乳,建議用外洋地黃末,或者用拔火罐。不過,當時光緒身邊的御醫並沒有採納多德福的意見,還是用傳統的中醫辦法治療。經過一年多的治療,光緒的身體似乎有了起色。在光緒二十七年~三十三年七月前,竟然沒有醫案記錄,不過這到底是因為病癒還是緣於資料丟失,現在很難下判斷。

  從光緒33年(1907年)7月開始,我們又看到一名新御醫出現在給光緒治病的行列中,他就是力鈞,並在7月到8月間成為給光緒看病的唯一御醫,共計診病23次。力鈞是個中西醫結合的醫家,他在論述病理時運用了西醫解剖學的知識,光緒能讓一人診治一個多月,恐怕也是看重了他匯通中西的治病特長,可惜仍是不見效。因此,又改由力鈞與陳秉鈞、曹元恆等傳統中醫共同進行診療,但皇帝的病勢卻是逐漸加重了。

  許是光緒帝久病成醫,對御醫的藥方倒也瞭然,他訓斥御醫們道:「我的頭暈症狀一直都不能完全治好,經常復發,所以你們一直給我吃藥,各種溫熱補瀉的丸散湯膏等方劑七七八八地開了這麼多,可也都什麼效果,現在還生出許多其他病症。我看都是因為亂服藥造成的」。他還直接指責為他看病最多的御醫陳秉鈞說,每次用的藥都不是很對症,診脈的時候也是例行公事的樣子,這樣怎麼能仔細推敲病情,不過是敷衍了事而已。還號稱是名醫,怎麼能這麼草率呢?陳秉鈞被點名斥責之後,光緒半個月都不讓他給自己看病。其實御醫給皇上看病哪敢有半點不精心,只是光緒病情總不好轉,只好沖御醫們發脾氣。

  在光緒臨終前的4個月中,各地舉薦的名醫也進宮與其他御醫一起參加診治,其中包括杜鍾駿、張彭年、周景濤等。但是光緒的病症實在太多太雜,在最後的一個多月,光緒腰痛極其嚴重,他自認為是服藥過多,越服藥就越感覺病重,並且告訴御醫應在開方時明確告知是否有療效,不能以藥試病。其實,御醫們心裡明白皇帝已經病入膏肓,不僅絕不敢說出,甚至還在病案中加以隱瞞。杜鍾駿在《德宗請脈記》中記述了參與搶救光緒的事情,在記述每日診療病簿時,自認為「予於案中有實實虛虛,恐有猝脫之語。」他預見到光緒之病危在旦夕,但內務大臣們認為這樣會嚇到皇上,不允許他照實記述。杜鍾駿只好在當天醫案中刪去了「此病不出四日,必出危險」的字樣。

  杜鍾駿的預測果然正確,沒過兩天,光緒忽然昏厥,召來杜鍾駿及周景濤、施煥來診脈,他們診過之後,實告內務大臣說,今晚必不能過,不用再開方了。可是大臣還要他們照開方,說怎麼寫都行,於是幾位御醫只好寫皇上危在眉睫,擬生脈散,不過藥還沒進上,光緒已經駕崩了。

  光緒死後第三天,御醫們的災難就開始了,朝廷下了兩道詔書,第一道先處罰各省所薦進宮的御醫,陳秉鈞、周景濤、杜鍾駿、曹元恆等都在名單之中,均被降級留任。第二道就是處罰太醫院院使張仲元、御醫全順、醫士忠勳等人,也是革職帶罪效力。

  后妃醫案中的紅顏遺事

  晚清的隆裕皇后和珍妃都可算是清史上很有說頭的後與妃。在光緒帝短短三十多歲的生命中,僅有一後兩妃,比起其他各代皇帝的三宮六院真是有些可憐,也許正是少,才使得隆裕和珍妃的矛盾更為激化。隆裕是慈禧的侄女,這門親事也是慈禧親自操辦的,而珍妃也是慈禧親選入宮的,起初亦受慈禧認可。不過,許是光緒心中一直暗藏著對慈禧的反叛,抑或隆裕和珍妃無論在容貌還是才幹方面確實差距太大,總之,光緒一直對珍妃寵愛有加,對隆裕冷淡非常。

  翻檢病案可以發現,這些深宮中的女人雖然錦衣玉食,卻過著壓抑的生活,遭受了各種病症的折磨。

  隆裕皇后比光緒年長三歲,而且活到了民國。在慈禧死後,她立宣統即位,也做了皇太后。隆裕的醫案在記載中有上百條,給她看病的御醫主要有莊守和、張仲元、佟文斌、忠勳、全順、周鳴鳳、李崇光,其中莊守和是太醫院院判、張仲元是接莊守和的班,成為最後一任的太醫院院判,李崇光是太醫院左院判。在他們的診斷病歷中可發現,隆裕的病基本是宮中常見的病症,由於心情抑鬱,脾胃不和,肝氣鬱積,她身體非常虛弱,病程也較長。光緒三十二年四月,隆裕曾因脾胃積蓄濕熱,外感風涼,導致頭暈身疼,腹部墜痛並且腹瀉。莊守和前後花了近兩周時間才調理好,莊守和在治療上也採用了比較特殊的治痢疾手法,先解表清化濕滯飲來疏散邪表,等到外表症狀解除後,再用調胃化滯飲等清腸消炎。隆裕經常的病症也多是暑熱感冒、腰疼、氣虛、咳嗽、心悸、頭痛、胃部不適等。在醫案中,還記載了隆裕皇后的幾個漱口方和刷牙散,這也是清宮常用的刷牙方。御醫給隆裕經常開的保健品有皇太后清胃代茶飲、養陰潤躁膏、皇太后和胃育神膏、皇太后涼陰和陽育神膏等等。

  隆裕皇后死於1913年,臨終時由張仲元和佟文斌診脈。當時的脈案記載:「皇太后脈息左寸關浮散,尺部如絲。症勢垂危,痰壅愈盛,再勉擬生脈化痰之法以冀萬一。」在隆裕的生脈飲加入西洋參、麥冬、五味子、橘紅、竹瀝等,也是想加強強心、化痰、清心的作用,但是一個「勉擬」也看出御醫們無力回天了。

  珍妃比起隆裕來說似乎更健康,翻閱醫案卻發現,這個充滿青春活力的女子其實一直疾病纏身。珍妃的御醫比起隆裕,地位品級會低一些,這也反應出當時宮中森嚴的等級制度。珍妃從珍嬪到珍妃再降至珍貴人,御醫也有所變化,其中珍嬪時期是李德昌,成為珍妃後改成了楊際和、劉玉璋,楊際和是太醫院的左院判。而降為珍貴人時主要有馮盛化、王繼曾、白文壽、張仲元等人,當時張仲元只是一個普通御醫,這幾個人的地位顯然低了很多。珍妃的病也都是一些慢性病,諸如咳嗽、關節炎,還有一些婦科病。楊際和給她開出了清熱調肝飲、外用熏洗劑等來進行調治,並收到一定效果。

  由於支持光緒帝變法,又在與隆裕爭寵中獲得絕對優勢,所以珍妃為慈禧太后所不容,甚至用罕見的杖責來責罰她。珍妃受杖責後,張仲元負責診治,病案中頻頻出現的字眼是:「抽搐氣閉,牙關緊閉」、「人事不醒,週身筋脈顫動」、「惡寒發燒,週身筋脈疼痛」,她當時經歷的苦楚可想而知。

  在人們心目中,珍妃一直都是美麗動人的,遺憾的是她的美容藥方並沒有見諸於醫案。珍妃似乎注定是個悲劇人物,最後被慈禧賜死,留給今人無限喟歎。

  鏈接 沒病也請「平安脈」

  季節交替時,帝后都會注意身體調理,服用一些保健品。因此,即使他們沒患病或只是略有不適,也會把御醫叫來給診診脈,這就是請「平安脈」。請過之後,御醫也會開出一些藥方,這些藥方不是用於治療,而是用於進補的保健品方子。

  清宮中常被御醫們開出的保健品種類很多,包括飲料和丸、膏、丹等,飲料中以代茶飲最為常用,代茶飲是由各種滋補調理藥物組成的保健飲料,有安神代茶飲、生津代茶飲、滋胃和中代茶飲、清熱理氣代茶飲等,御醫會根據個人的情況來定出服用哪種。

  還有一些保健酒類,也很受歡迎。清宮的藥酒製作非常多,雍正經常服用龜齡酒,康熙帝則有補益醒脾的御用果酒,是用佛手、香櫞、荔枝、桂圓、百合、青稞、木瓜、桂花露、玫瑰露、薔薇露、水仙、泉酒配製的。還有「老佛爺泡酒方,用石菖蒲、鮮木瓜、桑寄生、小茴香、九月菊和燒酒泡的,用於補腎清心,舒肝健脾。還有夜合枝酒,這是給慈禧治療中風痙攣用的,酒用夜合枝、柏枝、槐枝、桑枝、石榴枝、糯米、黑豆、防風、姜活、細鞠等製作。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