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來在「大躍進」年代的辭職風波 | 陽光歷史

 

A-A+

周恩來在「大躍進」年代的辭職風波

2016年04月03日 歷史真相 暫無評論 閱讀 184 次

最近,遼寧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一代偉人:周恩來二十六年總理風雲》(楊宗麗明偉著),描述了特殊歷史時期的周恩來總理豐富的內心世界,敘述了周恩來如何組建「內閣」,為安排民主人士煞費苦心;「躍進」年代,他受到批評後一再檢討以至提出辭職;「解放」幹部,為鄧小平等人復出費盡心機……書中首次披露了許多當事人的回憶。



進入1958年,主持經濟工作的周恩來,一度陷入被批評的境地,在一段時間裡失去了經濟工作的發言權。



1958年1月2日至4日,周恩來在杭州出席毛澤東召集的部分省、市委書記會議。借談1958年國民經濟計畫草案的報告和第二個五年計畫的修改問題,毛澤東對周恩來等主張反冒進的人的批評,是直截了當的:「你們那個時候,不僅脫離了各省,而且脫離了多數的部!」


隨後,毛澤東在召集一系列更大範圍的會議時,繼續批評周恩來等人。



1月11日至22日,毛澤東在廣西南寧主持召開了有部分中共中央領導人和華東、中南等地區九省二市領導人參加的工作會議。



參加會議的代表都接到了會上分發的12份作為批評對象的材料,這些材料,都是反對冒進的,許多都與周恩來有關。



南寧會議一開始,與會者就更為清楚地感覺到毛澤東對反冒進的不滿,他在八屆三中全會上想說的話還沒有說完。



會議第一天的晚上,毛澤東單刀直入地說:



不要提「反冒進」這個名詞,這是政治問題。首先是沒有把指頭認清楚,10個指頭只有一個長了瘡,多用了一些人(工人、學生),多花了一些錢,這些東西要反。當時不提反冒進,就不會搞成一股風,吹掉了三條:一為多快好省;二為四十條綱要;三為促進委員會。



毛澤東做事,不做則已,一做到底。在他看來,反冒進的思路必須打掉,「反冒進」這個詞都是極不入耳的。12日上午,毛澤東進一步從「政治問題」上來清算反冒進問題:



1955年夏季,北戴河會議「冒進」,想把鋼搞到1500萬噸(第二個五年計畫),1956年夏季北戴河開會「反冒進」。人心總是不齊。……



毛澤東講這番話的時候,周恩來不在場。但毛澤東的話很快就傳到了他的耳中。本已萬事纏身神經高度緊張的周恩來,一到南寧,精神頓時更為緊張起來。



毛澤東沒有因周恩來的到來而對他有所客氣,毛並不想降低批評反冒進的調子。



毛澤東指責:1956年的反冒進使6億人民洩了氣,是方針性的錯誤。



16日上午,毛澤東公開地在會上點了周恩來的名,他拿著中共上海市委第一書記柯慶施寫的一篇鼓動大躍進的文章——《乘風破浪,建設社會主義的新上海》,嚴肅地對周恩來說:「恩來,你是總理,這篇文章,你寫得出來寫不出來?!」



在毛澤東的直接迫問下,周恩來只好答覆:「我寫不出來。」



毛澤東以揚柯慶施來貶周恩來,其中的意思,敏感的周恩來已經察覺。



與毛澤東相呼應,康生、柯慶施等人在會上也大批周恩來等人的反冒進。會議整整開了十幾天,大會小會,非常緊張。



既然是「方針性錯誤」,是與右派「只剩了50米」的錯誤,周恩來只得當面向毛澤東和中央工作會議的代表們作檢討。



1月19日晚上,心情沉重的周恩來在會議上開始作檢討性的發言。



在他的檢討中,總的精神是不得不認錯,把毛澤東所說的反冒進這個「帶方針性的動搖和錯誤」的責任全都攬到自己身上。



1月23日,周恩來返回北京。但換了個環境卻並沒有減少他心中的鬱悶。



2月23日,在北京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反冒進又一次成為會議的主題。按毛澤東的說法,誰要是再反冒進,誰就會搬起石頭打自己的腳。



1958年3月,剛剛60歲的周恩來在考察完長江三峽後,來到成都出席3月8日至26日由毛澤東召集的中共中央工作會議。當著與會的中央有關部門領導人和西南、西北、東北地區各省、市委書記的面,毛澤東再一次直截了當地批評周恩來。



在成都會議上,周恩來再一次對反冒進的「錯誤」作檢討:



我負主要責任提出的反冒進報告,就是對群眾生產高潮這個主流潑了冷水,因而不是促進而是促退,不是多、快、好、省而是少、慢、差、費,四十條也被打入冷宮,這就是問題的本質。



3月底,周恩來等人回到北京後,中共中央政治局便開會決定召開黨的八大二次會議。



這期間,毛澤東的心情開始舒暢,而周恩來的心情則極其苦悶。



當時去過西花廳的國家計委的梅行後來回憶道:



有一天總理辦公室給我打電話,說總理有事情找我,叫我去佈置一下工作。我就馬上去了。總理正在打乒乓球,他見我去了以後叫我等等,一會兒把我帶到他辦公室去,跟我談工作,十幾分鐘就完了。談完以後我就很奇怪,我從來沒有看到總理打乒乓球,也沒看到他做其他活動,我就問總理辦公室的許明:總理今天怎麼打起乒乓球來啦?許明表現出心情很難受的樣子,她說:你難道還不知道嗎?南寧會議以後,總理的中央財經小組組長的位置被免了。總理因為做慣了工作了,沒有工作他會很難受。



最能感覺周恩來心情鬱悶的是他的秘書們。周恩來的秘書范若愚後來回憶:



1958年4月間,總理在準備八大二次會議的發言稿時,有一天對我說:他這次發言,主要是作檢討,因為犯了「反冒進的錯誤」,所以這次發言稿不能像過去那樣由別人起草,只能是我講一句,你給我記一句。再由你在文字連接上,做一點工作。總理在講了這些情況後,就開始起草發言稿的開頭部分,他說一句,我記一句。就在這個時候,陳雲同志給他打來電話。打完電話之後,他就說得很慢了,有時甚至五六分鐘說不出一句來。這時,我意識到在反冒進這個問題上,他的內心有矛盾,因而找不到恰當的詞句表達他想說的話。



5月5日,中共八大二次會議在北京開幕。按毛澤東的安排,會議開幕的頭一天,由劉少奇代表黨中央作《工作報告》。這份報告,是按毛澤東的思路作的,在許多重大問題上發人深思:



——報告肯定:「毛澤東同志提出的15年趕上和超過英國的口號,鼓足幹勁、力爭上遊、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口號,要當促進派、不要當促退派的口號」,「迅速地被幾億人口組成的勞動大軍所掌握,成為極其偉大的物質力量。」



——報告認為,由於反冒進,1956年到1958年間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出現了一個「馬鞍形」。並把反冒進放在反面教材的位置上進行批判。



5月17日,在陳雲作完檢討後的第二天,由周恩來作檢討。這就是那篇在內心異常苦悶和彷徨中花10多天時間並數易其稿起草出來的發言稿。



由於篇幅所限,我們只能摘取周恩來發言的核心部分:



——這次會議,是一個思想解放的大會,也是一個充滿共產主義風格的大會。大會的發言豐富多彩,生動地反映了人民在生產大躍進、思想大解放中的建設奇跡和革命氣概。真是一天等於20年,半年超過幾千年。處在這個偉大的時代,只要是一個真正革命者,就不能不為這種共產主義的豪情壯舉所激動,也就不能不衷心地承認黨中央和毛主席的建設路線的正確,同時,也就會更加認識反冒進錯誤的嚴重。



——我是這個錯誤的主要負責人,應該從這個錯誤中得到更多的教訓。……



經過這次大會,毛澤東認為反冒進徹底地達到了目的,所以他在會上宣佈:



反冒進(的問題)解決了,現在中央是團結的,全黨是團結的。



毛澤東為了預防以後黨內再次出現反冒進與反「反冒進」之類的原則分歧,又向全黨提出了警告:



代表大會的同志,你們注意一下,中央委員會要特別注意,要顧全大局,誰不顧全大局,誰就會跌觔斗。



中共八大二次會議以後,周恩來更是被「反冒進是方針性的錯誤」壓得內心異常的痛苦和矛盾,從組織原則上他必須徹底認錯,但從唯物主義原則上他又必須實事求是,矛盾的心態促使他不得不做出一項痛苦的抉擇——辭職。



到目前為此,我們尚未看到周恩來親筆寫的書面辭職報告,也未看到別人直接錄下他辭職的口頭報告。



但在檔案中卻留下了中共中央討論他辭職問題的簡要記錄。



1958年6月9日,中共中央就周恩來提出「繼續擔任國務院總理是否適當」等問題專門召開政治局常委擴大會議。出席會議的有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陳雲、林彪、鄧小平、彭真、彭德懷、賀龍、羅榮桓、陳毅、李先念、陳伯達、葉劍英、黃克誠。會上討論了周恩來等人的工作安排,與會者一致認為:周恩來「應該繼續擔任現任的工作,沒有必要加以改變」。



會後,毛澤東囑咐中共中央總書記鄧小平起草一個會議記錄。6月22日,鄧小平將寫好的會議記錄報送毛澤東。毛澤東當即批示:「退(楊)尚昆存。」



的確,無論在建設思路上毛澤東和周恩來有多大的分歧,終究他們在半個多世紀的合作共事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和密切的合作關係,不僅如此,在當時的情況下,論才華、能力、威望等等綜合性的素質,還沒有人能取代周恩來的職位。



我們也可以推論——以周恩來對黨、國家和人民高度的責任感,在後來「文革」那樣混亂的局面下,他也未提出過辭職問題,而堅持「不倒,不走,不死」;在反冒進受挫後提出辭職,應該是周恩來以退為進的策略。



周恩來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總理的崗位上前後26個年頭,即便有他這次提出辭職和後來林彪、「四人幫」的陰謀篡位,但直到周恩來去世,他的地位從未動搖過。


來源:東方網-文匯讀書週報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