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開和珅官場步步高陞之謎 | 陽光歷史

 

A-A+

解開和珅官場步步高陞之謎

2015年12月08日 歷史真相 暫無評論 閱讀 167 次

  和珅在官場上是如何迅速陞遷的呢?和珅是怎麼討好乾隆皇帝成為其寵臣的呢?這話還要從和珅參加科舉考試失敗談起。


繞過科舉也能成事



和珅十九歲時,承襲了三等輕車都尉的爵位。同年,他還參加了科舉考試。



結果和珅名落孫山,沒有考中舉人,這成為他一生的遺憾——畢竟,和珅太有才了,怎麼連舉人也考不上呢?



道理很簡單,當時的科舉考試考什麼,無非四書五經。當時的科舉考試考的就是南宋大理學家朱熹為其所著的註解,別人的註解都不考。像和珅這麼一個博覽群書的人,在這種考試制度前也是無從發揮。



滿洲人和珅漢人不一樣,他們可有兩種當官的渠道:一、科舉考試;二、祖上的功績。就是說,憑借祖上給自己創下來的基業,他們直接就可以當官了。



和珅當年沒考上,隨即參加工作了,過了三年,也就是和珅二十二歲的時候,他被授為三等侍衛(也就是皇帝的普通保鏢),成為皇家儀仗隊的成員。



做了三等侍衛,和珅終於可以接近皇帝了。



和珅發跡的四種說法



一般在皇上身邊的侍衛都是安於現狀的,他們都知道「伴君如伴虎」的道理,因此整日小心謹慎,唯恐因一時差錯而招來殺身之禍。但和珅並不甘心做這樣的角色。



關於和珅發跡的具體過程,我們現在所能夠看得到的正史如《清史稿》裡沒有任何的記載——畢竟,和珅在正史裡是個貪官的形象,詳盡描述貪官的發跡過程也有損於乾隆皇帝的形象。因此,關於和珅發跡的具體過程只能在野史中去查閱。



野史中關於和珅發跡的具體過程主要有以下幾種說法。



其一是清人陳康祺在《郎潛記聞》中的記錄:有一天,乾隆皇帝正在頤和珅園裡面遊賞春光。一名侍衛急匆匆地走到乾隆皇帝的御駕之前,奏道:「雲南急呈奏本,緬甸要犯逃脫。」乾隆皇帝迅速接過奏章,細細讀後眉頭不禁一皺,龍顏大怒,責問:「虎兕出於匣,龜玉毀於櫝中,是誰之過歟?」



乾隆皇帝的這段話出自《論語·季氏將伐顓臾》,「兕」的意思是雌的犀牛。大意是說,動物園裡的動物們跑出來了,珍藏的上好的東西被毀壞了,是誰的責任?



這時,和珅在人群裡朗朗開口道:「是典守者不能辭其責耳。」



乾隆皇帝萬萬沒料到居然有人敢應聲答話,而且答得很正確,就問和珅 :「一個儀衛差役也知道《論語》,你念過書嗎?」



和珅恭恭敬敬地回復,說自己曾是鹹安宮官學的學生。



乾隆皇帝一聽大喜,眼見和珅不僅長得一表人才,還是官學的學生,有心考他一考,就說:「你且說說《季氏將伐顓臾》一章的意思?」



這正是和珅夢寐以求的,他平日的攻讀此刻終於派上用場了。於是,他不慌不忙地說道:「重教化,修文德以懷人,不起則分崩離析,禍起蕭牆,此後聖人之見也。然,世易時移,如今之世,遠方多頑固不化之人,僅以教化化之,不示之以威勢,則反易生妄心。如此,於國於都,應首重教化,修文德以服人,使遠者來之,來者安之,且加之以威力,防微在漸,不然,就真正是『虎兕出於匣,龜玉毀於櫝中』了。」幾句話,讓乾隆皇帝從此留意上了和珅。



又有一天,乾隆皇帝在圓明園的水榭上讀書,和珅隨侍在側。不知不覺中,天色漸漸暗了下來。因為朱熹的註解是用小字排在《孟子》的原文之下的,乾隆皇帝看不清,就對和珅說:「和珅,去拿燈來,這行字朕看不清了。」



和珅躬身問道:「不知皇上看的是哪一句?」



乾隆說:「人之道也,飲食暖衣,逸居而無教,則近於禽獸。聖人有憂之使契為司徒,教以人倫……」



然後和珅就一口氣將朱子的註疏背了下來:「……然後得以教稼穡;衣食足,然後得以施教化……」



乾隆等他背完,說:「不知爾竟有如此的造詣!」

於是,乾隆背文,和珅背注,君臣二人你一言我一語地背了許久。


乾隆大喜,和珅這樣文武雙全的人才在朝中大臣中間,尤其是在滿族大臣中間,實在太少見了。



當時滿洲人入關已經一百多年了,實際上,他們已經不再是馬背上的民族了,但是,像和珅這樣如此精通漢人文化的滿洲人絕無僅有。



而當時的漢人呢,他們在文學修養上似乎略勝滿洲人一籌,但在武功征戰上還是要差一些。



在同等條件下,滿洲人的清朝皇帝能不重用和珅這樣文武雙全、工作能力極高、聰明且膽識過人的滿洲人嗎?



於是乾隆立即升和珅為御前侍衛(貼身保鏢)。



其二是薛福成在《庸筆記》中的記載,大體與前相仿,情節上稍有出入。



其三是《歸雲室見聞雜記》中記載的。



乾隆四十年(1775年),乾隆皇帝巡幸山東,和珅扈從。乾隆皇帝喜歡乘坐一種騾子駕御的小車,「行十里,一更換,其快如飛」。有一天,碰巧和珅隨從侍衛,於是有了君臣二人的一段對話——



上問:是何出身?



對曰:文員。



問:汝下場乎?



對曰:庚寅曾赴舉。



問:何題?



對曰:「孟公綽」一節。



上曰:能背汝文乎?



隨行隨背,矯捷異常。



上曰:汝文亦可中得也。



其知遇之恩實由於此。



這段話的意思很簡單。君臣二人談到科舉,乾隆皇帝問和珅能否背誦下來當年他在考試時所寫的文章。和珅於是隨行隨背,矯捷異常。乾隆皇帝就對和珅說,你的文章是可以考中舉人的。和珅的機遇實際上由此開始。



不管以上三種記錄哪一種是真實的,它們都反映了一個基本的史實:和珅能夠得到乾隆皇帝的寵信既是很偶然的,也是很必然的。



和珅得寵的諸多原因中,除了才幹和珅機緣之外,最具傳奇性的是「轉世說」。



「轉世說」說和珅是雍正愛妃(一說是馬佳氏)轉世,與乾隆有宿緣。



話說乾隆快二十歲的那一年,他還是皇子,有一次進宮,經過雍正的一個妃子身邊,看見她正在對著鏡子梳頭,遊戲之心頓起,便突然從後面摀住了她的眼睛。妃子不知道身後是乾隆,大驚,順手拿起梳子向後邊打去,正中乾隆的額頭。



第二天,乾隆的母親,即雍正皇帝的皇后,她看見乾隆額頭上有傷痕,逼問出實情,大怒,認為是這個妃子調戲皇子,將她賜死。年輕的乾隆想為這個妃子辯白,但又不敢出面。後來他跑到書房,以小指染上朱色,再返回妃子的住所,見到她已經上吊自盡,但還沒有氣絕。乾隆便在她頸上點了朱色,說:「是我害了你!如果魂魄有靈,二十年後再相見吧。」



幾十年以後,當和珅一露臉,乾隆皇帝發覺和珅似曾相識。一再思之,才想起來和珅的容貌跟那個死去的妃子相似,於是密召和珅覲見,令其靠近御座,俯視其頸,發現當年的指痕似乎猶在,於是乾隆皇帝便默認和珅是那個屈死的妃子的後身了,對他倍加愛惜。


這個故事沒有什麼可信度。相信並且採納這個觀點的一般是有一些獵奇心理的西方人的著作,諸如佩雷菲特所著的《停滯的帝國——兩個世界的撞擊》之類。這個故事所透露出乾隆皇帝與和珅的那種若有若無的同性戀情感,倒似乎不是不可能。



清代官場多有好「男風」的陋習,乾隆皇帝未能免俗。乾隆皇帝喜好俊秀之人,可以佐證他愛此「雅好」的可能性。而和珅正是一個相貌英俊瀟灑的美男子。御史錢灃就曾經指責和珅辦公地點過於接近乾隆皇帝的住所。



不管上述說法哪一種是正確的,和珅由此迅速發跡是真的,和珅從此迅速地登上了政治權力的巔峰。



和珅「火箭式」陞遷歷程



和珅在此後的幾年裡迅速陞遷,官位不斷變化。



乾隆四十年(1775年),和珅二十五歲,十一月,擢御前侍衛,授正藍旗滿洲副都統。御前侍衛相當於皇帝的貼身保鏢;正藍旗滿洲副都統即京城衛戎部隊副指揮官。這是兩個正二品的官職。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和珅二十六歲,正月,授戶部侍郎。這個戶部侍郎,相當於現代的財政部副部長。



同年三月,在軍機大臣上行走。



同年四月,授總管內務府大臣。這是一個正二品的官職。據有的學者統計,內務府本府及所屬各司院處,共有各種機構五十多個,所用人員除匠役軍丁、太監不計外,共有職官三千多人。管轄派駐所及包括宮廷、皇家園圃,還有關外盛京、吉林、口外蒙古的山林、土地、牧廠及附屬人戶。江南、浙江的織造和珅海關監督,有關稅口的人役,也歸內務府差遣。動員這麼多的人力物力供皇帝及其家庭成員的生活需要,主要目的還是為了顯示帝王的尊貴地位,反映了封建社會中「家天下」的重要特點。和珅此時的權力之大由此可見一斑。

同年十一月,任國史館副總裁。



同年十二月,總管內務府三旗官兵事務,賜紫禁城騎馬。



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和珅二十七歲,六月,轉戶部左侍郎,並兼署吏部右侍郎。吏部主管官員的考核和珅選拔。



同年十一月,兼任步軍統領。這個步軍統領相當於我們今天所說的陸軍司令。



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和珅二十九歲,八月,御前大臣上學習行走。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和珅三十歲,正月,升戶部尚書,旋命在議政王大臣上行走。戶部尚書相當於現代意義的財政部長,在議政王大臣上行走相當於國務部長。



同年五月,實授御前大臣,這個御前大臣相當於副總理。



同年六月,授正白旗領侍衛內大臣。



同年十月,充四庫館正總裁,兼辦理理藩院尚書事。在清代,理藩院具有與六部同等的地位,是一個專管邊疆民族事務的機構。它的設置反映出清統治者對邊疆民族問題的重視,



同時也說明我國長期以來逐漸形成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在清代已最後得到確立。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和珅三十一歲,四月,以欽差大臣身份前往甘肅平亂。



同年十一月,兼署兵部尚書。



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和珅三十二歲,八月,加太子太保銜。



同年十月,任經筵講官。



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和珅三十三歲,六月,賞戴雙眼花翎。



同年十月,任國史館正總裁。



同年十一月,任文淵閣提舉閣事。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和珅三十四歲,三月,調補正白旗滿洲都統。



同年四月,任清字經館總裁。



同年七月,再予輕車都尉世職,旋調吏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兼管戶部。



同年九月,因平回部叛亂有功,封一等男。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和珅三十五歲,閏七月,授文華殿大學士,仍兼管吏部戶部事。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和珅三十八歲,二月,封三等忠襄伯,並賞用紫。



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和珅三十九歲,四月,任殿試讀卷官;五月,任教習庶吉士。



和珅得到了乾隆皇帝非一般的寵幸,爬到了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的位置。



一旦貪婪的慾望終於得以滿足,很多人就不再會有所顧忌。和珅也是如此。



(摘自:《紀連海新解乾隆朝三大名臣》)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