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新中國成立時蔣介石很可能藏身廣州梅花村 | 陽光歷史

 

A-A+

[圖文]新中國成立時蔣介石很可能藏身廣州梅花村

2015年12月07日 歷史真相, 蔣介石 暫無評論 閱讀 151 次



據推測,位於今省婦聯內的陳公館曾埋藏了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王維宣 攝


說起東山區的梅花村,很多廣州人都知道。說起梅花村的陳濟棠公館,很多老廣州對此也不陌生。但是如果說蔣介石和陳濟棠公館有一段淵源:1949年10月1日當毛澤東站在天安門城樓之上向全世界宣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的時候,蔣介石正住在陳濟棠公館裡,並且在這裡度過了幾乎是他人生最痛苦的一天,這歷史的一幕或許很多人都不知道。為了解開「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第一個國慶節,蔣介石究竟在哪裡」這個謎,記者日前走街串巷、查詢史籍、採訪知情人後發現,蔣介石當時應該就住在陳公館,而許多至今仍住在梅花村的居民們並不知道,蔣介石原來是他們56年前的「臨時街坊」。


老蔣李宗仁曾在陳公館內密談


陳濟棠公館位於中山一路梅花村,這是一座佈局園林化的西式建築,建於1930年,由當時的工務局技師羅明燏設計,建成後成了國民黨政要人士聚會之所。


陳濟棠公館坐北向南,院門朝東,門口內建六角亭。主樓高兩層半,室內房間設置非常精緻,房間設有壁爐,二樓頂部為天台,天台前面有一亭子,後面則建了房間。此外,主樓的二樓有一通道通向旁邊的附樓。


據史料記載,陳濟棠本人比較迷信,建公館時他曾找人專門測算過風水,並嚴格按風水來設計、擺設的。為求仙師保佑,據說陳濟棠還特意在其公館內專設奉祀「呂祖(洞賓)先師」神位的廳堂,朝夕跪拜祈禱。


在梅花村街道黨工委書記宋文祥提供的一份陳濟棠公館的檔案上,記者看到,作為「名人故居」,陳濟棠公館在1993年8月被列為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現在的使用單位一欄註明是「廣東省婦聯」。在「歷史沿革與現狀」一欄,記者注意到這樣一段文字:「1949年7月~9月,解放軍渡江後,蔣介石曾在此召開一連串國民黨中常會,決議成立『國民黨非常委員會』,並與李宗仁密商策劃堅守大陸的大計。」


不過在該街道提供的一本2003年2月印刷出版的《梅花村街志》中,記者仔細查閱後發現這樣一段文字:


「1949年9月29日,蔣介石在梅花村主持國民黨中常會及中政、中監會議,呼籲國民黨員支持李宗仁、閻錫山領導『為國服務』。10月1日上午,李宗仁在東山梅花村會見蔣介石。10月14日,廣州解放。」


公館內收聽新中國成立的新聞


將陳濟棠公館檔案和《梅花村街志》對照來看,可以推論:10月1日蔣介石還在梅花村,如果排除住所變遷的可能,蔣介石當天應該還住在陳公館。為了進一步確認,記者在互聯網上進行了檢索查詢,在一本由百花洲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往事:1949寫真》書中,作者這樣寫道:


「1949年10月1日,是蔣介石最為難過的一天……當時已經下野的蔣介石就在廣州,住在廣州東山梅花村陳濟棠公館。這是蔣介石在廣州常住的居所。……這一天,下野八個多月的蔣介石在園子裡踱著方步,臉上沒有一絲笑容。雖然剛才留聲機中稱他為『蔣賊介石』,使他聽了非常生氣,但他更清醒地認識到,目前,唯一要做的事情,是盡快復職就任總統,依靠廣州或台灣,與共產黨、解放軍一決高下。可是代總統李宗仁就是不交權,把蔣介石氣得肺都要炸了……


蔣介石守在留聲機旁一直收聽著中共的新聞,每當聽到他的許多老部下參加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慶典的消息時,蔣介石都破口大罵:『娘希匹,一群混蛋,老蔣待你們不薄,一群賣身求榮的王八蛋!』至此,一個下午,蔣介石很少說話。」


10月3日蔣氏父子黯然返台灣


記者在梅花村採訪時,發現十有七八的居民都不知道自己的家附近竟然住過歷史上這樣一個大人物,更沒人知道在1949年10月1日共和國誕生這一天,蔣介石就住在這裡。在陳公館現在的使用單位廣東省婦聯,記者也沒有找到一個知情者。


不過據省婦聯的一位老同志稱,如果記者幾個月前來採訪,或許會有所發現。那時候這裡有一位96歲、在中南局成立時就住在這裡的老太太,但現在老人已去世,其他人估計都「沒有資格」回答這個問題。


據史料記載,1949年10月14日,解放軍第四野戰軍主力及二野陳賡兵團自贛南、粵東兩路夾擊,一舉攻克了華南重鎮廣州。


據瞭解,當時的情形是這樣的:10月2日,蔣經國向父親蔣介石報告,蘇聯宣佈正式承認北京的中共政權,並宣佈從廣州召回原駐中華民國大使羅申。蔣經國同時催促父親說:「近日廣州形勢很緊,不少街道貼出擁共標語。我看咱們還是及早回台灣吧!」10月3日,蔣氏父子乘飛機離開廣州回台灣。


「嶺南第一村」現何以梅花為名


梅花村為什麼要叫「梅花村」呢,就這個問題記者在梅花村調查採訪時,幾乎沒有人回答得來,因為現在的梅花村並沒有種植梅花。


記者發現,這個問題現在看來至少有兩個答案。


一、根據《梅花村街志》的說法,上世紀30年代,20多位國民黨軍政要員在梅花村一帶興建西洋式別墅,別墅群規劃合理,建有小區馬路。「其時,馬路兩旁廣植梅花,每逢隆冬寒天,梅花吐艷,香味飄溢,可謂環境幽雅誘人。從此,人們稱它為梅花村,此地名沿用至今。」


二、梅花村街道黨工委書記(曾任中共東山區黨校校長)宋文祥對於梅花村的這個村名卻有著自己十分獨特又很有見地的解釋。宋文祥說,上世紀30年代,陳濟棠、陳維周、孫科等20多位國民黨軍政要員在此大建別墅,這裡面絕大部分都是將級軍官,1936年1月,國民黨政府規定,軍官大禮服袖章圖案為金辮和梅花,以金辮的多少區分等次,以梅花的數量區分級別。梅花成了國民黨高級將領的象徵,這麼多高級將領居住的市郊地方,自然被人們戲稱為「梅花村」。


宋文祥稱,梅花村有「嶺南第一村」之稱,絕對不是浪得虛名,這裡曾是國民黨高級將領大員們的居住地,還曾經是中南局的駐地,後來又成為廣東省省委機關幹部的居住地,目前轄區內有19個廳級住戶單位,省直單位住戶占82%。我們街道幹部有時候開玩笑時就愛說:「在梅花村走路要小心一點,說不定碰著哪一個老人就是廳級幹部。」據瞭解,現在的梅花村社區在2003年被省委、省政府分別評為「文明社區」和「綠色社區」。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