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圖]揭秘假鈔製造詳細流程 | 陽光歷史

 

A-A+

[多圖]揭秘假鈔製造詳細流程

2015年11月06日 科學探秘-長篇 評論 1 條 閱讀 3,868 次




現在可能是歷史上造偽鈔最容易的時代。因為工具唾手可得——掃瞄儀、電腦、彩色噴墨打印機,對了,再加上一張真鈔票。這三樣機器已經是每個辦公室的「基本三件套」,都配齊了,總價也超不過8000塊人民幣。可以說,最終成功的幾率還是比較高的。


但是,有些「細節」問題讓偽鈔製造者們始終搞不清楚,從而遏制了他們的慾望和衝動,也讓如你我般的普通人很容易就分辨出手裡的錢是真還是假。






辦公室裡就有造假工具


無論什麼面額的人民幣,如果你仔細看一看,你都會發現,它上面的圖案都是由非常細、非常複雜的線條構成的。而且很多地方不止有一種線條,比如說,人民幣上毛澤東頭像的部位,除了勾勒毛澤東頭像的明顯的線條外,它的底下還鋪了一層淡紅色的、細而淺的「底紋」。但最讓人崩潰的是,在每種面值人民幣的背面,其底部都有幾行微縮文字。


你可能從來都沒注意到過,因為它們看上去壓根兒就不像是字,只是幾行細線,除非你把鼻子尖湊到鈔票上,才可能分辨出這些針尖大小的小點兒們是「人民幣」、「RMB」之類的字樣。據說歐洲有畫家以畫鈔票為主業,但這實在令人懷疑,因為要搞定這些令人髮指的線條和微縮文字,真是需要一雙不同尋常的手和一顆不太正常的心。


在畫鈔票這件事上,掃瞄儀可比畫家的手管用得多。把掃瞄儀的分辨率調到最高——一般掃瞄儀的精度最高可以調到1200dpi或2400dpi,在電腦中會生成一個5到10M大小的圖像,這個圖像裡,所有令人吐血的複雜細紋和微縮文字的統統都會被呈現出來,幾乎不會有任何損失。


不幸的是,到了打印環節,可能出的岔子就比較多。首先是色彩問題。圖像顏色有異,或者因為打印機的原因,打印出來的顏色可能和真鈔票會有偏差。或者用Photoshop一類的圖像軟體調整圖像色彩,或者換換打印機用的墨水,多調整調整,色彩是可以做到與真鈔基本相同的。


第二個岔子是,計算機中圖像的細節,打印時並不會都被體現出來。如果打印機質量比較次,細節就會損失得比較厲害,比如那些看上去像小點兒的微縮文字,打印出來就是微縮小點兒了。還有那些淺色的底紋,打印機不會用淺色細線條來表現它們,而會改用模糊的陰影來表示,有點兒像電腦上那種分辨率不高的圖像。當然,打印機越好,細節就損失得越少,但即使用最好的打印機,也會丟失部分細節。如果用放大鏡看的話,人們可以輕鬆辨認出用噴墨打印機印製的假鈔。但是,如果僅用肉眼看,用優質、高分辨率打印機打印的假鈔已經足以以假亂真了。


對了,還有一個問題需要解決:正反面對齊。你最好把鈔票圖像的正反面對齊得嚴絲合縫,因為10、20、50、100面值的人民幣上,正反面都各印有半個銅錢的圖像,假如你對得不夠齊,把鈔票對著光看的時候,就能看出這兩個圖像是錯位的,合不到一塊兒。對齊顯然不是個容易的工作,只能靠反覆試驗來解決了。






幾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走到這一步,你也許產生了不良念頭,打算光顧一些燈光昏暗的場所,比如酒吧。我可是嚴重提醒你,那「錢」一摸就知道是假的。難道你自己買碰到過假錢是什麼樣的手感?


先說說新鈔票是什麼樣的?薄、脆、緊實、挺括,尤其是彈一彈,發出的聲音特棒,跟吹袁大頭銀圓出來的響聲一樣讓人爽爽的。


但是普通紙的感覺完全不同,比較軟,聲音也發悶。此外,普通的紙一折,折痕就很明顯,而鈔票要耐折得多,甚至放到洗衣機裡洗過後也不會散。


那有什麼紙最接近印鈔紙嗎?告訴你,沒有,因為印鈔用的紙其實不是「紙」,而是「布」。普通紙的原料是木頭纖維,而印鈔紙的原料是棉纖維或亞麻纖維。布纖維比普通紙纖維結合得更緊密,而且基本上不受水的影響,然而木頭纖維是吸水的,變濕時會分散開。由於紙的成分不同,一種驗鈔筆可以檢測出假的印鈔紙。這種特殊的驗鈔筆看起來像是螢光筆,其實含有碘酊,當碘酊接觸到木纖維的纖維素時,會發生顏色變化。如果你想隨身攜帶一支這樣的筆,你可以在網上查一下,應該有賣的。


如果搞到布漿紙是不是就能印假鈔了?No,天下沒那麼簡單的事。各個國家的印鈔用紙都有自己獨特的配方,除了棉纖維外,還會加入一些其他的植物纖維。比如說,美元印鈔紙的成分大概為四分之一的亞麻和四分之三的棉,日元印鈔紙中還用了日本特有植物三椏皮的纖維。人民幣印鈔紙也是70%左右的棉纖維,混合以其他特殊木纖維製成的。此外,紙幣用紙在印製過程中要經受幾百到幾千公斤壓力的擠壓,它們會變得更薄,所以新紙幣有一種特殊的脆感。


由於正牌的印鈔用紙基本買不到,所以偽鈔的質感始終和真鈔有差別。追求完美的造假者就得下狠招兒了。美國就曾有人為了追求真鈔的手感,把小面額的鈔票漂白,在這種真的印鈔紙上再印上大面額鈔票的圖像。但把小額人民幣改成大額的顯然不靠譜,因為小額的都比大額「個頭兒」小。


真鈔票的特殊質感,還來源於其圖像的凹凸感。鈔票上,一部分圖像摸上去是平滑的,但另一部分,比如毛澤東頭像、國徽、盲文、背面的風景建築,以及鈔票正面右上角的那團花紋,都是凸起來的。這是因為使用了雕刻凹版印刷技術,並使用揮發性極好的特殊油墨。這樣印刷時油墨會大量堆積,最後形成的線條和圖案就很厚。電影裡,偽鈔製造團伙常為搶幾塊鈔票大小的、雕刻了圖案的金屬板打得死去活來,就是因為在雕刻凹版印刷中,這種金屬板就是「凹凸感」圖案的來源。


第五版人民幣的一個防偽標識,就是如果與鈔票呈45度角觀看其正面右上角的團花圖案,能看出鈔票的面額數字。之所以能看出來,就是構成這些團花的線條是「立體」的,而這些「隱藏」的數字,其紋路方向和團花其部分圖案的紋路方向是垂直的。


由於用雕刻凹版印刷,真人民幣上還有個未經官方公開宣傳過的特徵:在人民幣的正面中心偏左的數額圖形處,正面數額的形狀透過了紙張,在鈔票背面留下了淺淺的壓痕。這是因為雕刻凹版上線條圖案凹入的深度較大,印刷時需要較大的壓力,才可以把油墨轉移到紙張的表面。掌控壓力是個微妙的技術,如果壓力小就印不好,壓力大,紙張就會破掉。


印出有凹凸感的圖像是否是mission impossible?在很多有防偽需求的印刷品上,比如某些香煙的包裝上,都使用了雕刻凹版印刷技術。但對普通人來說,一來沒有印刷機器,二來也不可能搞到印鈔票的金屬板,所以,想造出有凹凸感的假鈔,還真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想要在手感上迷惑人民群眾,普通造假者只能把假鈔揉皺,裝「老鈔票」,讓這些假鈔的不夠挺括、不夠「凹凸」顯得比較「正常」。






搞定防偽特徵有多難?


現在鈔票的防偽手段比任何以往時代都先進得多,正所謂「登堂」容易,「入室」難。比如人民幣上最好使也是最老的防偽特徵是水印——當我們想一驗鈔票的真假時,通常第一個反應都是拿起鈔票對著光,看看有沒有水印。


怎麼能造出水印?水印不是印在紙面上或者夾在紙中間的什麼東西,而是在造紙過程中,當薄薄的紙漿鋪在絲網上時,被機器改變了密度。當某處的紙漿密度變得較厚時,透光性就會變差,對著光看時顯得暗;而某處的紙漿變薄時,透光性就好,對光看時顯得亮。人民幣正面左側空白處的毛澤東頭像水印,就是紙漿密度變厚的結果。造假水印已經超出了普通人的能力範圍了。


有人想出了代替性的招數:用淺色油墨印在鈔票空白處,或者在紙的夾層中夾上白色糊狀物。不過,淺色油墨偽造的假水印沒有凹凸感,而真鈔票用了一段時間後,水印凸出的部分會被染得有點兒黑,或者你用鉛筆輕輕地塗水印部分,水印的輪廓也會顯出來。此外,生夾進去的白糊糊畢竟不如真水印那麼密度漸變得自然、有層次感。


此外,在2005年印刷的人民幣上,還有鈔票面額數字形狀的「薄水印」,是通過造紙時把特定部位的紙漿變薄做出來的。這就不是印淺色油墨或夾白糊糊能搞定的了。


如果要仿冒50元、100元面值的新鈔票,就得在偽鈔左下角用光變油墨(OVI)印上面額數字。這種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防偽特徵漂亮又好認,改變看的角度,顏色就會從綠色變成深藍色。這種油墨其實是由無數透明的小薄片組成的,而它之所以能變色,是因為光線入射到這種透明物質的內部後,經過反射和折射,以及相互干涉後,會呈現出顏色,所以又叫干涉型光變油墨。看的角度不同時,光線反射、折射和干涉的效果自然就不同,我們看見的顏色就不同。這種油墨生產工藝複雜、印刷工藝也不簡單,而且價格高昂,銷售控制也十分嚴格。現在在我國某些地方的新版駕駛證上,也開始使用光變油墨。普通人一沒有原料,二沒有機器,根本無從仿造。


也許在一些不方便看(這兩種防偽特徵)的地方去花偽鈔就行了吧?比如黑乎乎的酒吧?基本不怎麼管用了,人家偽鈔收多了,現在也多了個心眼。最簡便的辦法就是拿紫外燈照一照,看看鈔票上有沒有螢光油墨。在第五版人民幣上,正面「中國人民銀行」字樣的下面,都有矩形的螢光區,在紫外燈下會發出黃色的螢光,並且中間還有黑體空心的「100」或「50」這類金額字樣。在人民幣背面的風景建築處,有一部分圖像也有螢光效果,這是因為這部分有色油墨裡混合了有螢光效果的化合物,在正常光線下我們看到的是正常的圖案,但在紫外線下就會發螢光。第四版人民幣上也有螢光標記。


螢光油墨在正常的光線下是無色的,我們掃瞄或者複印時都看不出來,顯然也無法打印。如果要仿造這兩類標記,就意味著我們得能搞到對路的螢光油墨,此外還得有印刷設備。沒錯,這又是一項普通人難以仿造的特徵。


怎麼埋安全線(金屬絲)也是個難題。你能把安全線弄進紙中間嗎?對於普通造假者來說,到這一關就徹底歇菜了。稍有毅力的專業造假者們,在偽造第四版人民幣時,會把塑膠線放在兩張紙中間,再把兩張紙粘起來。之所以用塑膠線,是因為工藝簡單,容易弄到。可第四版人民幣現在已經很少見了,想要不被懷疑,與時俱進地仿造第五版人民幣的安全線,難度就大得多。1999年印刷的第五版人民幣,安全線上印有小字,對光看時能看到「RMB 100」一類的字樣,要仿造這樣的安全線,並且把它埋進紙裡,就需要相當高的工藝。到了2005年,人民幣的安全線全改成「開窗式」的了,而且上面還有全息圖案,試問該怎麼仿造?想想就頭大。


要繞過這些防偽特徵,就只能造1元面值的人民幣和毛票了。它們上面沒有光變油墨,沒有安全線,也沒人會花心思檢查水印,它們甚至沒有古錢幣狀的對印圖案。還有,因為1元面值的錢用得多,所以破舊的也多,揉皺的假鈔摻在這支「舊鈔大軍」裡不容易被懷疑。不過話說回來,花那麼大力氣,還冒著犯罪坐牢的風險,去造一堆1塊錢的鈔票,那不是有病嗎?再說了,大黑天兒想花掉1塊面值的假鈔,大概只能找小攤兒小販兒買點兒煎餅或者烤紅薯,他們掙倆錢兒多辛苦啊,太不人道了吧?






騙過機器?那是老黃歷了


換個思路,如果騙不過人的眼睛,有沒有可能騙過機器的眼睛?在巖井俊二著名的電影《燕尾蝶》中,主角們就造出了能騙過機器的偽鈔。他們把小面額的日元剪開,空出一截,用透明膠粘好,以拉長鈔票的長度;同時,鈔票的磁性部分也被移動了,移動後的磁性部分所在的位置,正好是大面額鈔票磁性部分的位置,機器檢驗時,就會把這種剪開的小面額鈔票識別為大面額的。雖然這種「偽鈔」普通人一看就不對勁,但在機器那兒卻暢通無阻。


現實生活中可能發生這樣的事兒嗎?一般的驗鈔機確實都是通過檢驗鈔票特定部位的磁性,來判斷真偽的。鈔票的磁性來自兩個方式。第一是安全線。這條縱貫人民幣的安全線不只在用肉眼識別的時候能起作用,它還帶有磁性,用磁性檢測器檢驗時有磁性反應。能被機器檢驗識別。第二,來自磁性油墨。磁性油墨中含有氧化鐵一類的物質,具有永久磁性。它的顏色一般較深,鈔票號碼的黑色部分就是用磁性油墨印刷的。


那麼鈔票具體的磁性特徵究竟是怎樣的呢?呵呵,這屬於機密,咱就不在這兒說了。但ATM機等高端機器的驗鈔手段絕不止檢驗磁性這一樣,而是多達幾十種。你想啊,《燕尾蝶》可是1996年的電影,12年後的今年,機器驗鈔技術的進步可不是一星半點。想騙過它們?別做夢了。


撰文/周曉燕(華南理工大學制漿造紙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



古鈔票的防偽招數


從鈔票最初誕生時起,就難逃被仿冒的命運,「防偽」也就成了古人的必須解決的難題。縱觀中國古代的鈔票防偽史,你會發現,原來古人的鈔票防偽辦法跟現代的思路大體都是一致的。從最初的北宋交子開始,古人防偽的第一招,就是把圖案字樣盡量弄複雜。北宋交子上有「屋木人物」的複雜圖案,此外,還有手寫的押字、題號,它們「朱墨間錯」,也增加了仿冒的難度。元明時,紙鈔上加了複雜的邊欄圖案,清朝的寶鈔上,則有複雜的龍的圖形。


古人防偽的第二招,是用特殊材料來造印鈔紙。北宋的交子用(木者)皮造成,元朝和明朝時,制鈔則用桑皮紙,原料是剝掉桑樹皮後,桑樹皮與質之間一層極薄的內皮。就像我們現在拿不到印鈔用紙一樣,古時候的政府也壟斷了造鈔原料,如此一來,造假者難以搞到造假原料,就很難以假亂真。不過,當改朝換代時,如果當朝和前朝印鈔紙的原料一致,就會有人大量收購前朝的廢鈔票,打成紙漿後就能造出「真」的印鈔紙。古時鈔票上還有官員、皇帝的蓋章和簽字,比如元朝鈔票上就有5個印章。蓋章和簽字雖然現在在鈔票上不用了,但依然是支票、合同等文書的防偽手段。古人還有一項我們現在沒有的防偽手段:在民間設立「辨鈔人」,讓專業人士來判斷真偽。


小心!硬幣也有假!


硬幣也有假?對。廣州公交的無人售票車中,平均每天收到的假硬幣達上萬元。在湖南婁底,曾發現過一個以養豬場為掩護的假硬幣製造廠,他們以每枚1毛出頭的價格買入硬幣毛胚,做成後一元面值的假硬幣,向外以每個4毛5出售,他們平均每個小時能做六、七百枚假硬幣。假如他們和機器都實行「8小時工作制」,大概每天的毛利潤接近2000塊。今年,在福州破獲過一個專門批發假硬幣的犯罪團伙,他們庫存的1元面值假硬幣達10萬多枚。他們以5毛多的價格把這些假硬幣銷售給出租車司機、摩的司機、小店或流動攤點,這些「下家」會在找給顧客零錢時把假硬幣用出去。要分辨硬幣的真假,一看材質,二看做工。真幣光澤較亮,呈灰黃色,而假幣顏色雪白,無光澤,或者鍍鎳層薄,易生銹。真幣圖案清晰,幣面光潔,而假幣做工粗糙,手感粗麻,正面的花葉及花蕾的線條常模糊不清,反面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字樣筆劃較粗。


世界主流鈔票誰最強?







歐元。在歐元、美元、日元、人民幣、港元等世界主流鈔票,歐元是是防偽手段最多的一種鈔票。人民幣的防偽手段已經是世界一流水平了,但它防偽手段歐元幾乎都有,而且還多了3種。歐元和人民幣最明顯的不同,是50、100、200、500歐元正面的右下角貼有全息薄膜塊。用肉眼變換角度看,可以看到明亮、色彩類似彩虹般變化的圖案和面額數字。用特定頻率的激光照射全息圖,可以再現物體的立體圖像,能從不同角度看可看到物體不同的側面,就好像看到真實的物體一樣。不過,2005年印刷的人民幣的安全線有全息效果。全世界每年大約要印製800億張鈔票,只有6%的鈔票具有這種保護措施。歐元和日元還用了珠光油墨。珠光油墨色彩斑斕多變,有點兒像珍珠和某些漂亮熱帶魚的光澤和顏色。它多變的色彩是通過晶片層結構對光的折射和反射而產生的,和光變油墨(OVI)有相似之處,但價格要低得多。珠光油墨主要用在5、10、20歐元這些小面額的鈔票上,大面額歐元則用光變油墨OVI,而50、100面額的人民幣上雖然有OVI數字,但小面額的卻沒有用珠光油墨來防偽。此外,歐元中還用了紅外防偽油墨,在紅外儀器照射下能看出來。在未來,歐洲央行還打算在歐元中加上微型芯片;而美國人則打算在鈔票上印上微小的圖像,並在圖像上再黏合微型透鏡,每張新版100美元鈔票上的微型透鏡將多達65萬個。左右移動鈔票,便可以看到圖像上下「移動」; 上下移動鈔票,圖像就會左右「移動」。


附:歐元、美元、日元、港元、人民幣共有的防偽工藝:


1.特殊紙張


2.水印


3.凹版印刷


4.縮微文字


5.對印圖案


6.安全線


7.光變面額數字(OVI)


8.無色螢光纖維


9.無色螢光圖案


10.有色螢光印刷圖案


11.磁性油墨


12.唯一號碼


非共有防偽標識:


1.珠光油墨(歐元、日元)


2.全息標識塊(歐元、港元、日元)


3.隱形數字(人民幣、港元、日元)


4.紅、藍彩色纖維(歐元、美元;2005年印刷的人民幣已不再使用這個防偽手段)


5.紅外油墨(歐元)


新探索QUO專稿時光網(www.timetw.com)請勿轉載!


標籤:



1 條留言  訪客:1 條  博主:0 條

  1. avatar 劳燕

    :?: 求指教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