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百年川、渝袍哥會內部組織結構歷史解密
袍哥會起源於清朝末年,曾參與過四川「保路運動」和武昌起義等重要歷史事件,新中國成立後才逐漸消亡。袍哥會的活動遍及四川、重慶、雲南等中國西南地區。人數眾多,影響深遠,充滿了神秘色彩,人們難以知曉。因此袍哥會的來龍去脈,內部秘密,備受人們關注。
袍哥會的來歷。1644年,清軍入關,清朝取代了明朝的政權以後,對漢族採取武力鎮壓手段,民間爆發「反清復明」的起義鬥爭,打出「驅除韃虜、反清復明」的旗號,各省各地的組織名稱,五花八門,其中規模最大的要算「天地會」。後來天地會中,又分出一股叫「哥老會」,咸豐年間爆發的歷時6年、以四川為主戰場的李永和、藍朝鼎、李藍農民起義的基本力量就是哥老會。道光、同治兩朝以後,哥老會在四川便通稱為「袍哥」。
袍哥會參與的歷史事件。辛亥革命前夕,四川在孫中山「同盟會」策劃下,爆發了「保路運動」,全省各地紛紛組織保路「同志會」,進而發展為反清武裝力量「同志軍」,實質上是利用各地袍哥組織作骨幹,引導農民推翻清朝政權。辛亥革命前夕,同盟會在全國各地和會黨聯繫日益密切,孫中山早在日本招納熊克武、但懋辛、余英、張石祥等人面授機宜,熊等也認為四川袍哥勢力強大,散佈地區寬,同盟會若領導各地袍哥勢力,搞推翻滿清的革命工作,非常有利。
大量的下層群眾蜂擁參加袍哥組織以後,又漸漸影響士紳富戶的相互傚尤,借此保家。到1911年,四川的袍哥組織,更深人各州府、縣的城鎮鄉村,到處都在「開山、立堂」,當時民間流行兩句口語:「明末無白丁,清末無倥子」。倥子是指未參加袍哥組織的人。
同盟會在全川各地煽動保路運動,發動大規模起義,就是以農民為主,利用袍哥組織為先導。重慶、成都附近縣份中,搞得最出色的有廣漢的侯橘園、侯國治,新津的侯寶齋,溫江區的吳慶照(吳二大王),崇慶的孫澤沛,灌縣的張捷先等人,都是以袍哥舵把子身份,作同志軍首領,帶兵圍攻成都,號稱十餘萬眾。聲勢浩大,戰火蔓延全川各縣,加速了清政權的徹底崩潰。
1911年10月,隨著武昌起義成功,「大漢四川軍政府」宣告成立。據王右瑜在《大漢四川軍政府成立前後見聞》上記載:「尹昌衡高居大漢四川軍政府都督後,公開提倡哥老會組織,在都督府大門上,掛出一個『大漢公』的招牌來,自封為大漢公的『舵把子』。那時,滇、黔、湘等三省軍政府,曾聯名通電詆斥成都軍政府為『袍哥政府』,表示不予承認。尹昌衡見到外面風聲不好,便下令取締哥老會,於是成都市上二百多個公口招牌,一律都收拾起來了,但是表面上收了招牌,實際上暗地裡仍然在繼續發展。」
袍哥會的組織形式。重慶、成都地區的袍哥組織,其形式與全省其他縣市相類似,是橫行組織,即所謂「兄弟道」,以五倫(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八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為信條。聯絡的聚點,最初叫「山頭」、「香堂」,隨著參加的會眾日益增多,才由山頭、香堂改為「碼頭」(又叫「公口」、「社」),碼頭要分五個堂口:「仁、義、禮、智、信」(又稱「威、德、福、智、宣」)。
五個堂口是五類性質的人參加:仁字是舊社會有面子、有地位的人物,義字旗是有錢的紳士商家,禮字旗是小手工業勞動無產者。有幾句概括特徵的口頭語:「仁字講頂子,義字講銀子,禮字講刀子。」其他地區也有類似的口頭語:「仁字旗士庶紳商,義字旗賈賣客商,禮字旗耍槍。」至於智、信兩堂的人,都是舊社會中「最低級」的體力勞動者,不過其組織辦法中,有些莫名其妙的規定。如舊社會被認為操下等職業的娼妓、燒水煙、修足匠、擦背、理發、男藝人演女角等類人,都規定不能參加袍哥。還有搞盜竊的,妻子亂搞男女關係的,母親再嫁的,也都遭到鄙視,不能參加袍哥。但是搶劫財貨的土匪流氓,卻又可以參加。
每一個公口(堂口)的組成份子為十排:頭排首腦人物稱為「大爺」。大爺中除了「龍頭大爺」或「坐堂大爺」之外,還有專司賞罰的「執法大爺」,另處還有些不管事的「閒大爺」。
二排是一個人,稱為「聖賢二爺」,這是大家推舉出來的人正直,重義守信的人,隱喻為桃園結義的「關聖人」,但這個人一般是在碼頭上不起作用的老好人。
三排中有一位「當家三爺」,專管內部人事和財務收支,尤其在開香堂時,負責安排規劃各類事務,這是一個全碼頭的重心人物。五排稱「管事五爺」,分「內管事」、「紅旗管事」、「幫辦管事」、「閒管事」。「內管事」即「黑旗管事」,必須熟悉袍哥中的規模禮節、江湖術語。辦會時,由他掌管禮儀,唱名排坐,和傳達舵把子的吩咐。「紅旗管事」專管外交,負責接待三山五嶽、南北哥弟。在聯絡交往中,要做到來有接,去有送,任務相當複雜。袍哥中有兩句流行口語:「內事不明問當家,外事不明問管事。」
五排以下,還有六排的「巡風六爺」,在辦會期間或開設「香堂」時,他便專司放哨巡風,偵查官府動靜,負通風報信的專責。八排九排的人,平時專給碼頭上各位拜兄跑腿辦雜事,一到開設香堂的會期,他們最為忙碌,聽從當家三爺的支配提調,全碼頭就靠這些人上下跑跳。十排又稱「老么」,老么還要分「大老么」、「小老么」。從一排起到十排止,總稱為「一條龍」。在成都,一般碼頭都稱「公」和「社」,社還要分「總社」和「分社」。
各地袍哥都不設「四排」和「七排」,據說四是桃園結義如有趙子龍在當為四弟,故虛此席。七據說是叛徒,瓦崗寨的羅成,行七。八、九忌楊家將八姐九妹之稱。因此就沒有人操四排和七排了。
哥老會雖是以「講豪俠、重義氣、解放推食、急人之急」相號召,又以舊禮教的「五倫八德」為信條,但是由於封建意識惡性膨脹,一部分人的逐漸變質,結果形成了兩種不同的袍哥,即所謂「清水」和「渾水」。
在清水袍哥中,又要分「金帶皮」和「下九流」。金帶皮的含義是:金代表有錢,皮是面子,即有面子的有錢人,叫金帶皮袍哥。他利用自己的權勢,能夠「一步登天當大爺」。至於那些測字、算命、跑堂、道士、兵卒等被人視為是下賤行業的人,只能被列在「智」、「信」兩堂。渾水袍哥的組織和清水袍哥一樣,只是稱謂上有些不同。清水袍哥的頭頭稱「舵把子」或「社長」,渾水袍哥習慣叫頭頭為「老搖」。比老搖低一級的叫「邊棚老闆」、「管事」。普通都稱渾水袍哥為「跳灘匠」。
袍哥每年有幾次會期,最鄭重的一次就是農曆五月十三的「單刀會」,相傳是三國時關雲長單刀赴會的日子。這一天,大小碼頭、公口都要隆重舉辦盛會,張燈結綵,大排香案,歡宴會眾,廣納賓朋。初次參加袍哥的人,必須具備「身家清、己事明」兩個條件,才由引進拜兄引入會場,參見恩拜四兄即恩兄、承兄、保舉、引進,接受「栽培」,確定「排行」,然後才可以稱兄道弟,成為正式的袍哥。原先的袍哥,也要在這次會上論功行賞,辦理「提升」。其他的集會,如正月辦「春台酒」,臘月要辦「團年會」,還有不定期的「迎賓會」。在會期中,除了互相拜望,大吃大喝,大賭大抽(鴉片)之外,還要借此機會解決仇怨糾紛,由頭面人物站出來「撈梁子」。 在重慶,袍哥的碼頭絕大多數是在茶館裡。有的茶館前正式掛出某某公或某某社的招牌,茶館為袍哥的活動中心和聯絡站,經常由紅旗大管事坐堂負責。
袍哥還規定有十八條罪行,如不孝父母罪、不敬長上罪、毆打親屬罪、調戲婦女罪等等,犯了以後要受到「剽刀」、「碰釘」、「三刀六個眼」,「自己挖坑自己埋」、「掛黑牌」、「連根拔」和「降級」等等懲處。其他在袍哥的經典《海底》中還規定有「十條」、「十款」、「十要」、「十禁」、「五倫」、「八德」、「九章」,文字通俗,真偽莫辨。所有這些規定條款,在成都地區的袍哥組織中,實際上都很少執行過。
重慶袍哥大小公口(碼頭),十幾年來在千個以上。除了「孫、吳、丁、張」和「馬、袁、江、湯」之外,更為出名的有能通長江一帶青紅兩幫的冷開泰,有名震川南的鄧叔才,有北路總關火的馬昆山,有倒插雞翎子的龔謂德,有八方擱平的陳俊珊。這些人的作用和毒氣,確也不亞於范紹增、陳蘭亭、石肇武之流。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政府以土地改革的方式加強對社會基層的控制,取締一切民間幫會組織,並且對抵抗解放軍的武裝袍哥會大肆鎮壓,包括給共產黨提供過幫助的紅色袍哥組織也都迅速瓦解了,其一百多年的歷史就此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