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邁克爾·傑克遜之死的科學解讀 | 陽光歷史

 

A-A+

[圖文]邁克爾·傑克遜之死的科學解讀

2014年10月20日 科學探秘-長篇 暫無評論 閱讀 75 次

傑克遜之死的科學解讀(圖)
 
皮膚的顏色問題是關於傑克遜的諸多話題中,公眾最感興趣的一個

  邁克爾·傑克遜的去世引發了來自各個領域的口水:死亡原因、遺產問題、作品版權、生平八卦……無一不是眼下的熱門話題。這位「流行歌神」也算得上是死得轟轟烈烈了。不過,巨星的最後一場演出留給我們的話題還不止於此。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談談圍繞著邁克爾·傑克遜之死的三個科學話題吧。


  話題1


  皮膚能被漂白嗎?


  傑克遜的膚色變化被質疑和討論了十多年。那麼皮膚能被漂白嗎?


  黑色素的「功」與「過」


  皮膚裡的黑色素由黑素細胞合成。在黑素細胞中,酪氨酸酶將酪氨酸合成一種叫「多巴」的物質。「多巴」與半胱氨酸反應生成黑色素。因此酪氨酸酶是合成黑色素的最關鍵因子。隨後,黑色素被運送到表皮細胞中,像磚頭一樣堆砌起來,保護DNA免受紫外線傷害。而紫外線又能激活酪氨酸酶的活性,促使更多的黑色素合成。所以,皮膚中黑色素的合成是一種人體自我保護機制。


  酪氨酸酶是合成黑色素的關鍵,因此目前的大多數皮膚美白產品都是在化妝品中添加了酪氨酸酶抑制劑,破壞酪氨酸酶活性,達到減少黑色素的目的。


  對苯二酚因為價格便宜、效果好,曾是使用最廣泛的美白劑。後來有研究發現,它誘發白血病。自2001年起,歐洲已經禁止在化妝品中添加對苯二酚。此外,還有一些化學物也可以抑制酪氨酸酶,其中一些需要汞做催化劑。化妝品公司還致力尋找各種「純天然」美白劑。根據它們的研究報告,一些植物提取物也具有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的作用。


  「高新技術」也被用於美白事業。2007年,法國某公司研製出一種含有反義寡聚核甘酸的美白產品。該公司研究人員的論文稱,含反義寡聚核甘酸的美白產品,可以抑制皮膚細胞中酪氨酸酶基因的表達,美白效果達到30%。不過,反義寡聚核甘酸一般不容易進入細胞。這種外敷「基因治療」法的真實效果不免令人懷疑。


  痛苦的皮膚剝脫


  平時外敷的美白化妝品,酪氨酸酶抑制劑含量有限,「漂白」效果也有限,且持續時間不長。而口服的酪氨酸酶抑制劑,起效又較緩慢。


  還有一種叫做「化學性皮膚剝脫」的治療,可以快速清除黑色素。化學性皮膚剝脫是將化學試劑塗在皮膚表面,將皮膚腐蝕和剝脫,破壞皮膚基膜裡含有黑素小體的細胞,皮膚重新長出後變得更薄、更白。


  一般輕度剝脫使用阿爾法羥基酸(又叫果酸,AHA),效果比較溫和。果酸剝離的是皮膚最外層的角質層,對於除皺、去斑有一定效果。而中度剝脫則使用三氯乙酸(TCA),短時間內腐蝕和破壞皮膚,造成的創傷比較大,因此需要在診所裡由醫生操作。而深度皮膚剝脫,是用含有強腐蝕性的苯酚試劑。如果是對整個面部進行剝脫,一般要外敷2個小時,病人需服用鎮痛劑。有些病人甚至還需要同時做心電圖監控,因為苯酚有誘發心律失常等併發症的危險。


  輕度和中度剝脫的效果通常只能持續幾天至幾周,而深度剝脫的漂白效果則可以保持到幾個月甚至幾年左右。但是深度剝脫所用的苯酚屬高毒化學品,而且有致癌性。


  還有一些物理方法也可以實現皮膚剝脫,比如激光、冰凍手術等。不過它們一般只適用於去斑去痣,而且造成的創傷有時會留下疤痕。


  □劉璟


  (美國 生理學博士)


  話題2 白癜風是種什麼病?


  傳說,傑克遜早在1986年就被診斷為白癜風。在奧普拉的90分鐘訪談節目中,他也曾經承認自己罹患白癜風。那麼白癜風究竟是種什麼病呢?


  皮膚也會掉色


  白癜風是以皮膚色素脫失為特徵的皮膚疾病。在某些致病因子或精神創傷等因素作用下,機體內分泌功能失調、免疫功能紊亂,引起自體黑素細胞損傷,形成局限性的白斑。它甚至會出現在狗和馬的身上。


  我的一位家人就患有白癜風。為他求醫問藥,也成了我的份內事。他找到「沙苑蒺藜炒豬肝」的古方,吃大量黑芝麻,拒食富含VC的水果。我不反對他這麼做,這至少不會對身體造成大的傷害。不過,我反對他向那些宣稱可以「治癒白癜風」的網站求助,原因很簡單,我們甚至還沒找到白癜風的確切病因。


  一般認為,白癜風可能與環境食品污染、飲食習慣、精神因素都有密切關係,因此治療白癜風的難度非常大。常見的療法是紫外線(日光)照射。但近來對這一療法的批評越來越多,過量紫外線能對人體造成損傷。


  補充黑色素也是很容易想到的療法,但問題是富含黑色素的食物在體內,不會直接補充到前線———黑素細胞。要想讓黑素細胞工作,只能靠自身去調節。植皮也是一個選擇。1964年就有人提出以此治療白癜風。這種方法確有比較好的治療效果,但需配合藥物治療,並有手術治療時機的限定。


  誤會同樣不少


  如今,我的親戚已經放棄了治癒白癜風的希望,但他的擔心卻並沒有減少———不知道自己可愛的兒子會不會受到遺傳。不過,白癜風是否會遺傳目前仍存爭議。流行病學研究顯示,有近1/3的白癜風患者家族成員中曾患此病。傑克遜的姐姐也被報道患有白癜風。但研究發現,白癜風並非常染色體隱性或顯性遺傳,可能屬多因子遺傳模式。同時,白癜風不是由病毒或細菌的入侵導致的,所以不會傳染。


  皮膚癌也讓他感到擔心。不過,白癜風僅是色素障礙性皮膚病的一種,僅是皮膚色素的脫失;皮膚癌這種惡性腫瘤,與長期暴露於紫外線有關。換言之,它們在疾病定義、發病原因和症狀表現上,無共通之處。患白癜風不會直接誘發皮膚癌。


  作為一種與精神因素有關的疾病,心態還是重要的。而我們面前,卻常存在兩種聲音。或者認為白癜風完全可治癒,因此不及時進行治療甚至亂用藥物,從而導致效果不佳,加重病情。或者認為白癜風是「不治之症」,長期的飲食控制、藥物治療後依然看不到好轉的跡象,於是放棄治癒的希望。寫到這裡,我想起美國名醫特魯多的墓誌銘:有時,去治癒;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


  □薄三郎(上海 醫學博士)


  話題3 還要給法醫多長時間?


  26日,負責對傑克遜進行屍檢的法醫公佈初步解剖的結果,初步排除了他殺和外傷致死的情況。傑克遜的家人隨即要求進行第二次屍檢。那麼,屍檢和死因分析的關係究竟如何,第二次屍檢是否是明智選擇呢?


  傑克遜的死亡屬猝死。因此,其死因的探究便成為了屍體解剖過程中的一個重要因素。在這種情況下,完整的屍體檢驗尤為重要,這其中包含屍體解剖,組織學檢查,以及毒物化學檢查等項目。


  如今被披露的僅僅是這一系列檢查中的「屍體解剖」一項而已。它的主要內容是對屍體表面進行細緻的檢查,排除其明顯外傷致死的可能,然後再將其完整解剖,排除其各大臟器收到的直接損傷或者明顯的病變造成的死亡。這一步驟的完成,同時標誌著明顯外傷致死的可能性幾乎為零。這也是警察局首先宣佈,排除外傷致死的依據。


  當然,這樣的說法不夠準確。警察局首先宣佈其排除外傷致死,這可以很容易的通過屍體表面檢驗得到結果,但是是否屬於「他殺」卻並非直接解剖可知,其中包含了其他一些隱性因素。所以說,這條新聞裡的「他殺」,可能只是指「直接外傷他殺」。


  若要得到更準確的結果,就要進行更進一步的分析。


  病理學檢驗可以排除其自身細胞病理性病變造成的器官功能衰竭導致的死亡。該檢驗需要進行病理切片:組織塊用甲醛處理,並通過石蠟封存,切片,在顯微鏡下觀察,才可以得出結論。這需要一個時間週期,一般甲醛泡製就需要半個月的時間。因此警察局宣佈4到6周給出結論,也是正常的。


  毒物化學檢驗則是通過檢測體內沉積、代謝的部分毒物本身及其代謝物的含量,來對死者生前的用藥狀況進行分析。得到的結論,便是死者生前是否中毒,用量多少,甚至中毒方式的分析和總結。如果再一次完整的屍體檢驗中,排除了外傷和自身的病理性傷害,那麼毒物對其死亡的影響可能就顯得尤為重要。對其體內毒物含量的準確分析,不僅可以達到定性與定量,也許就可以在結論中分析得到他殺的最終結果。


  一次完整的屍體解剖不可能在幾個小時之內完成。目前,警方發佈的相關內容,只能是一個初步的結果的認定。在最終結論沒有公佈之前即對初步結果進行懷疑,並不合適。


  希望在天之靈,能夠安息。當然,真相永遠只有一個!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