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鐵腕整文風:大臣萬言奏折換一頓板子 | 陽光歷史

 

A-A+

明太祖鐵腕整文風:大臣萬言奏折換一頓板子

2015年12月27日 人物簡介, 明朝皇帝 暫無評論 閱讀 104 次

  如今提倡改進文風,不由想起明初被當廷杖責的大臣茹太素。

  明代初年襲用宋朝以來的官場文風,醉心於詞句修飾和賣弄學問,一件簡單的事情,幾百個字就可以說清楚的,非要從三皇五帝說起,讓人讀半天還不知所云。對於極其追求工作效率的皇帝朱元璋來說,這是一件痛苦又惱火的事情。他決定進行大力整頓。

  洪武九年(1376年)的一天凌晨,皇宮裡燈火輝煌,殿外的丹墀下傳來捶擊與陣陣痛叫聲。這是明太祖下令在杖責一個廷臣。挨打的人名叫茹太素,任刑部侍郎。當時,各地接連發生水災、地震等自然災害,太祖認為是上天對他的警告,所以下了一道詔令,讓臣民上書評論朝廷政策的利弊,指出皇帝的過失。茹太素一向耿直,這天早朝便把奏折恭恭敬敬呈了上去。明太祖一見奏折很厚,心裡就有點不高興,叫人念給他聽,讀了許久,還沒上正題,淨是些冗長的空話套語。

  當念到「有才能的人,這幾年僥倖活下來的百無一二,現在任用的都是迂腐的儒生或庸俗的官吏」的時候,太祖按捺不住了,把茹太素叫到殿上,問道:「你是刑部侍郎,刑部官吏二百多人,你給我說哪些是腐儒,哪些是俗吏?」茹太素囁嚅了半晌,才說:「臣只是籠統地說,其實刑部官吏,臣也並不全都認識。」明太祖勃然大怒,厲聲說:「既然連人都不認識,你怎麼知道全是腐儒俗吏呢?」他喝令杖打茹太素,直打得他皮開肉綻。

  當天晚上,夜已經很深了,朱元璋躺在御榻上,翻來覆去睡不著,想起早朝時的情景,便叫宦官把茹太素的奏折取來,在燈下仔細翻看。奏折確實太長了,長達1.7萬字,他耐著性子一直讀到大約16500字以後,才接觸到正題,一共寫了5件事情。他思考了許久,覺得這5件事中,起碼有4件是可以採納實行的。這幾件事兒,只要最後的500字就能夠說明了。

  第二天,明太祖叫人把茹太素奏折中可採納的4件事摘抄下來,並親筆寫了一篇序言加在前面,發給文武大臣。他還讓中書省以這個例子,定了一個上書的格式,限制奏章字數,要求言簡意賅,不然就要受到懲罰。從這以後,大臣們在寫奏疏的時候,只講事情,不敢再空話連篇堆砌辭藻了。

  明太祖反對奏折冗長是有原因的。他曾對太子朱標說:「我自從登基以來,事事都親自處理,從不偷懶,每天天不亮就起床,上朝辦事,晚上夜深了才休息。這是你親眼看到的。你能照我這樣做,才能保住江山。」所以,朱元璋平日十分辛苦,常常在吃飯的時候突然想起一件事情來,就趕忙放下筷子,把要辦的事兒寫到紙片上,又怕紙片丟失,叫人用針線縫在他的衣服上。有時想的事情一多,紙片綴了滿身,就像吊著好多只鵪鶉。等到第二天早朝的時候,他把紙片一一揭下來逐件處理,直到認為辦妥為止。據說,他每天要看和聽200多道奏折,要處理400件左右的事情。所以,他一直要求奏章寫得簡短扼要。難怪他看見茹太素的萬言書,竟發了那麼大的火。

  後來,朱元璋又命令廷臣研究制定了《案牘減繁式》,要求發文要少而精,語言要通俗易懂;還親自起草頒布了《御制行移減繁體式一冊》。這些法令條例,對於深化文風整頓、克服繁文之害、打擊文牘主義、提高辦事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