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員外」指什麼?員外是什麼官 | 陽光歷史

 

A-A+

古代的「員外」指什麼?員外是什麼官

2018年07月03日 文史百科 暫無評論 閱讀 181 次

  員外是員外郎的簡稱,是一種官職,有「正額之外」增設之意。三國時期魏末最早設置了員外散騎常侍,晉朝初年又設置員外散騎侍郎,都是皇帝的侍從官。南北朝時,又新設了殿中員外將軍、員外司馬等。到了隋朝,員外的地位進一步提升,成為尚書省二十四司內各司次官。唐、宋、遼、金、元、明、清沿隋制,以郎中、員外郎為六部各司正副主官,員外已身居顯赫之位了,雖名為「員外」,其實在編製定員之內。在清代,除了六部外,理藩院、太僕寺、內務府等也有員外郎一職。

  不過自明朝以後,員外逐漸成為一種閒職,失去了往日的榮光。由於當時地主和商人通常可以通過捐銀兩的方式來獲取員外一職,所以,「員外」逐漸失去了其本來含義,而專指一些有錢人了。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