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和納蘭容若之間的對比 | 陽光歷史

 

A-A+

李煜和納蘭容若之間的對比

2018年07月03日 唐朝歷史 暫無評論 閱讀 77 次

  李煜和納蘭容若經常被世人拿來對比,究其原因,倆人的詞風和身世頗為相似。梁啟超曾說:「容若小詞,直追李主」,這句話肯定了倆人在詞風上的相似。李煜生活在南唐,納蘭容若生活在清朝,倆人相差了700多年,但是倆人的詞作經久不衰,成為後世典範之作。

  

李煜畫像


  從身份來看,李煜是南唐後主,納蘭容若是清朝相國的兒子,身份地位極其顯赫。身份上帶來的禁錮,讓倆人渴望自由自在的隱居生活。除此之外,李煜和納蘭容若的詞都流露出很多傷感之情。以李煜後期的詞作來說,在經歷過亡國的傷痛之後,李煜的詞風偏向沉鬱和內斂,和他前期的詞,完全是兩種意境。納蘭容若的喪妻之痛,成為了他詞風的分界線,經歷過傷痛後的納蘭容若,用樸實的語言,娓娓道出了對亡妻的思念,詞句直抒胸臆,表達出詞人複雜的內心狀態。正是因為倆人各有各的傷痛,才能淋漓盡致地將心中感情展現和刻畫出來。納蘭容若和李煜後期的詞作清麗婉轉,道出了世人內心最柔軟的情感,倆人因此也成為歷史上著名的詞人。

  倆人生長的環境不同,所以前期的詞作大不相同。李煜從小就生活在宮闈之中,與他朝夕相對的是宮人,所以李煜早期的詞風艷麗,以描述男女之情、宮廷生活為主要內容,比如李煜曾作《浣溪沙 紅日已高三丈透》描繪了宮廷舞宴盛況。納蘭容若早期的作品中,涵蓋了自己的理想和抱負,詞風磅礡大氣,表現了自己渴望建功立業的心情,比如《風流子秋郊射獵》。

  李煜搗練子令內容賞析

  搗練子令是一篇詞,詞一般都會有詞牌和題目,在這首詞中,「搗子練」不僅僅是這篇詞的詞牌名,同時也是詞的題目。

  

搗練子令


  這首詞是南國的國君,李煜的作品。李煜,可以說他不是一個好的皇帝,因為,他的國家是在他手中被中斷的,而且,在他在位的期間也沒有什麼重大的貢獻,但是他是一個絕對有才的詞人,他的詞主要是以委婉、淒美為主。而這首搗練子令也是一篇比較淒美的詞。

  搗練子令的大概意思是,在秋風瑟瑟中,有搗衣服的聲音斷斷續續地傳來。站在幽靜的小小庭院中,這個聲音彷彿被放大一般,聽起來十分清晰。在這深夜時分,月光和這寒夜的搗衣服的聲音一起傳入簾子中,會讓人不由自主地想起,在外很久都沒有歸來的將士們,於是,使人的思念之情更深了幾分。

  這首詞看起來是通過眾多環境的渲染來襯托出一個織布婦人所引發的思念之情,是表達守家婦人盼望丈夫、情人早日回來的感情。其實,看得更深刻一點,可以看出,這首詞其實是表達了,李煜對於當時戰亂的無奈、痛心之情。戰亂使家不是家,使得妻子、父女、父子長期分離,所以,他是很痛恨戰亂的。但是,自己又沒有什麼辦法可以阻止這些戰亂,所以,他本身也是無奈的。這個無奈就像月光和搗衣服的聲音會一起傳來,自己無力將它們阻斷一般,所以,搗練子令其實也是李煜對自己無力的一種感歎。

  李煜蝶戀花內容賞析

  作為一個很有名的詞牌名字,《蝶戀花》被文人墨客用來表達自己纏綿悱惻的心情。這個在柳永的詩詞裡有著很明顯的「為伊消得人憔悴」的體現,同樣比起柳永來有過之而無不及的,還有李煜。

  

李煜劇照


  《蝶戀花》在李煜的詩中,並不如之後的《虞美人》之類的流傳的廣,可是也別有他自己的一番考量在裡面。這裡的寫景居多,明明是白描的手法,卻讓人更加的身臨其境,感受更加的真實。

  李煜的《蝶戀花》的大體意思是這樣的:晚上的時候,我在湖邊散步,漫漫長夜,不知道自己該做些什麼。這個時候是剛剛過了清明,是春末了,也沒有多少春色可以讓我來看。本來是有雨的,可是幾滴之後再沒了,不知道是不是被風給約束了,不讓它們下來。還有就是,這天上的雲好自在,可以想去哪裡就去哪裡,不像我,我就像那雨滴一樣被束縛著。桃樹李樹其實都是不想要風走的,它們挽留著春天,但是春天還是走了。那邊蕩著鞦韆的大概是宮女吧,真好,笑語嫣然,無憂無慮。就是這樣的春天,讓我難過,我太鬱悶了,可是在這人間,沒有安放我的鬱悶的地方。

  據推測這首《蝶戀花》大概是李煜在皇帝時期寫的,他有心讓南唐強大,但是因為積攢的病症太多,而且也無法扭轉歷史,無力回天。這一首《蝶戀花》,正是表現了李煜的無奈。

  李煜對詞的貢獻有哪些

  李煜在詞作領域有很高的建樹,主要體現在李煜後期作品中。根據總結歸納,李煜對詞的貢獻主要體現在四點。首先,李煜在寫詞抒情上,並不局限於一個領域。南唐還健在時,李煜主要以宮闈生活為主要描述對象,詩詞內容簡單淺薄,大多以表現宮人生活情境為主。

  

李煜劇照


  李煜前期作品也有以抒情為主的詞曲,但大多描述的比較隱晦。南唐滅亡之後,李煜詞曲大膽直觀地表達出內心的真實想法,語言真摯簡潔。所以,李煜在寫詞上,擴大了詞的領域和類型。王國維曾用「眼界始大」來表達李煜詞域之廣。

  其次,李煜的詞簡潔明瞭,用高度概括的手法傾吐出內心,引起讀者感情上的共鳴。李煜的詞大多十分簡短,但是他又能用最簡短的語言展示出此刻的心情。在《虞美人》中,李煜寫到: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明月中。短短十六個字,道出了詞人身處的環境,以及內心無以言表的喪國之痛。

  第三,李煜的詞直抒胸臆,用直白簡練的語言,豐富了詞作本身涵蓋的思想感情。後人認為,李煜的詞作清麗婉轉,看似普通的意象卻能表達出多種思想感情。讀完李煜的作品後,其中的味道確是耐人尋味。

  第四,李煜在詞風上獨樹一幟,成為後人學習的典範。李煜的詞作大部分被收錄於《花間詞》,但是,李煜詞風又不同於婉約派委婉風格,他的詞作中既透露出清麗,又透露著豪放。納蘭容若曾評價李煜詞為:「李後主兼有其美,饒煙水迷離之致。」。

  南唐後主李煜書法欣賞

  李煜乃是南唐中宗李璟的第六個兒子,徐州人氏。宋建隆二年,父親死後即位,在位十五年,後世成為南唐李後主。李煜一生為身份所禁錮,本有絕倫的藝術之才,不瞭解政治之道,但是卻要當皇帝。一筆絕佳的書法卻要在政治的硝煙中迎難而出。

  

李煜圖


  李煜書法,因為當時的政治原因,流傳下來的很少。南唐畫家趙幹的《江行初雪圖》,目前收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館,其上面的一行標題被認為是李煜書寫的。

  李煜在政治上,不能被稱為一個好皇帝。但是在藝術方面,他幾乎是全能的人才,詩詞歌賦可謂樣樣精通。可惜生不逢時,李煜善行書,陶谷的《清異錄》記載,李煜寫字,筆鋒遒勁,就像寒冬的松和竹,蒼勁有力,這就是著名的「金錯刀」。李煜寫大字的時候,不用筆,而是用帛書卷起來直接寫,隨意瀟灑,書寫自如,後人稱之為「撮襟書」。

  李煜以二王執筆法,又被稱為「撥鐙法」。他研究撥鐙法,並考證其淵源,最後總結出了「擫、押、鉤、揭、抵、拒、導、送」七種技藝
。可以看出,李煜書法造詣很高,即使是生不逢時,也在這情況下為中國書法領域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李煜的卷帛書而書之,這種自由而獨特的書法風格與法度嚴謹的唐楷背道而馳。在位期間,醉心書法詩詞研究,可在政治的鬥爭中很早就失掉了性命。

  南唐後主李煜是什麼派

  南唐後主李煜從小就不愛關心朝政,只是對詩詞歌賦十分感興趣,他能夠如此逍遙自在還要感謝他那天生的重瞳眼,他因為從小眼睛異於常人總是被他的大哥猜忌懷疑,於是他主動要求退出朝堂,這樣正好遂了他的願。可是好景不長沒過多久他的兄長就去世了,他只好擔任太子之位,最終登上皇位。

  

《問君能有幾多愁》李煜劇照


  對於李煜的詩很多人都說他的詩屬於婉約派,其實不然,他的詩的風格分為兩個階段,前部分在他國破家亡之前,另一部分則在南唐滅亡之後。在他的國家滅亡之前詩的風格大多與愛情有關,範圍較為狹窄,這可能與他的生活閱歷有關,他從小生活在宮中,沒遇到過什麼危險,也沒有見過世間百態,在那之前他知道的世界是安全的美好的,他與周娥皇的愛情也是順順利利的,周娥皇長得貌若天仙,與他的愛好又十分相似,兩人在一起琴瑟和鳴,乃是天作之合。因此在他的詩歌中大多是歌頌愛情的。

  然而在南唐滅亡之後,他的身上瞬間背負了孩兒夭折,愛妻去世,國家滅亡的重擔,他彷彿一夜之間長大了一樣,,從此他的詩裡多了情感,這不僅僅是愛情,更是對孩子的思念,對國家滅亡的無可奈何,更是對寄人籬下的憂愁與傷感,這種種的感情使他的詩更能夠打動人們。

  他的是繼承了花間詞派的風格但又不失果敢之情因此他後期的作品可以被稱為神來之筆。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