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勳祺:被史沫特萊評「最見識超群」的國軍將領 | 陽光歷史

 

A-A+

郭勳祺:被史沫特萊評「最見識超群」的國軍將領

2018年01月21日 戰史風雲 暫無評論 閱讀 139 次

  抗戰時期,有一位中國軍人被國際友人史沫特萊稱讚為「世界上最聰明勇敢、見識超群的愛國志士」。這位中國軍人就是川軍驍將、我的父親郭勳祺。

  1937年9月,父親出川抗日,表示:「此次出川,定要奮勇殺敵,光復河山,不趕走日本強盜,決不見家鄉父老。」並引用李清照的詩句「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來表達抗日的雄心壯志。那時,日軍分三路大舉向南京進攻,大批中央軍正從上海向西作戰略後撤,南京告急!在這非常險惡的形勢下,川軍投入南京保衛戰,迎擊著日軍主力或精銳。11月13日,父親率144師抵新鄉,奉命拱衛南京,參加第七戰區的抗戰。臨近寒冬,川軍腳穿草鞋,身著單衣,背著川制土槍,每人5發子彈。戰士們全靠兩條腿,跨省急行軍。進入安徽後,冒大雨,走泥濘。草鞋破爛後,打赤足走。

  26日晨,日軍倚仗步騎優勢,配合20多架敵機向川軍144師、146師陣地狂轟濫炸,兩個聯隊敵兵分兩路向川軍進攻。敵機轟炸之後,父親指揮144師,將敵人的機械化部隊引到一段炮兵有效射區,請中央炮兵炮擊日軍。待敵坦克、戰車進入最佳射程後,炮兵首先擊中最前面的一輛坦克。接著,把鬼子的坦克、戰車炸成了破銅爛鐵。鬼子被迫後撤。這個時候,父親帶頭衝出陣地,追殺鬼子……這一天,144師打了一個振奮人心的大勝仗,陣地上留下近300名日軍屍體和炸毀的坦克、戰車。它挫敗了氣焰囂張的日軍。

  27日,父親仍然親臨第一線指揮作戰,誓與陣地共存亡,以劣勢裝備奮勇拚殺。上午,日軍首先向144師陣地炮擊。之後,又用騎兵向144師衝鋒。川軍拚命反擊,先射擊戰馬,後打擊鬼子,打退了敵人猖狂進攻。下午,日軍發現川軍已經沒有重武器了,又用坦克、戰車向川軍猛攻。由於中央炮兵撤走,144師失去了打擊坦克、戰車的有力武器。面對這些隆隆駛來的龐然大物,一時不知所措。對於這種情況,144師組織了敢死隊。他們不怕犧牲,每人都各帶一束手榴彈,拚死衝向坦克、戰車,與鬼子同歸於盡。他們以自己的生命為代價,炸毀多輛日軍坦克、戰車,全體官兵同仇敵愾,抵擋住了現代化武裝的日軍進攻。連日戰鬥,144師傷亡巨大。

  1938年春,我父親以金村阻擊日軍之功升為第五十軍軍長。他傷癒出院時,郭沫若曾為其餞行並賦七絕一首,親書條幅贈之。詩云:「山河破碎不須憂,收復二京賴我儔。此去江南風景好, 相逢應得在揚州。」

  後來,國軍重新劃分戰區。五十軍被劃歸為第三戰區,並參加台兒莊戰役牽制戰和武漢會戰。1938年春,日寇兩個師團被我軍圍困在台兒莊。日軍統帥部急令駐蕪湖的谷壽夫第六師團北上增援。當時我父親駐守皖南,決定攻打蕪湖南京一帶,以牽制蕪湖之敵北上增援。1938年4月,獲准在蕪湖附近打一場灣沚戰役後,我父親調動軍隊,巧妙佈陣:令主力144師正面猛攻蕪湖以南的日軍重要據點灣沚;令新7師、145師分別佯攻蕪湖及以南的宣城;商調譚震林的新四軍第3支隊,埋伏在灣沚附近,伏擊蕪湖出洞之敵。駐蕪湖日軍,仗著萬餘人的雄厚實力,一面應戰,一面派兵增援灣沚和宣城。殊不知,敵援軍才到卡子口,就遭遇新四軍第3支隊的迎頭痛擊,暈頭轉向之中,負隅頑抗一陣,便知中計,逃回蕪湖固守。

  灣沚戰役成功阻滯了敵一個師團北上增援,為台兒莊大捷做出了貢獻。

  1939年2月中旬,美國《曼徹斯特衛報》駐華特派記者、國際友人史沫特萊在夏育群、吳寶基(新四軍戰地服務團團長)的陪同下訪問了五十軍。在軍訓營,史沫特萊向我父親談了許多民主自由的道理和當時的形勢。我父親也坦率而誠摯地談了對抗戰的看法和抱負。《史沫特萊文集》中寫道:回憶那個晚上,永世難忘。我們長夜交談,不像一個中國人和外國人,也不像一個軍人和老百姓,而像追求自由、進步、新的生活的兩個朋友之間的對話。「我又一次體察到中國擁有世界上最聰明勇敢、見識超群的愛國志士。」

  十幾天後,史沫特萊結束了訪問。她親筆寫了一封英文信向五十軍致謝。新四軍的吳寶基同志為五十軍拍了一組照片,共13幅。其中一幅是我父親的全身戎裝立像,下題「川軍之驍將郭勳祺軍長」。後來,這組照片刊登在美國一家報紙上,題為「川軍保衛皖南」,附有中英文說明。這樣,中國軍人抗戰的英雄形象,就傳到了大洋彼岸。

  1939年冬,蔣介石以貴池戰役為借口,撤去了我父親的職務。隨後,父親遭軟禁。史沫特萊在《中國的戰歌》中寫道:「郭軍長被解除了50軍職務。因為他太進步,得不到政治部主任的支持。他和許多青年軍官在戰場上阻止50軍把對準侵略中國的民族敵人的槍口轉向新四軍」。之後,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發生了。這時,父親才清楚了被撤職的真正原因。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