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研究發現全球變暖導致暴雨更大更頻繁 | 陽光歷史

 

A-A+

[圖文]研究發現全球變暖導致暴雨更大更頻繁

2016年08月26日 科學探秘-短篇 暫無評論 閱讀 76 次



據美國《國家地理》雜誌報道,一項新研究表明,全球變暖導致暴雨更大更頻繁,情況比大多數氣象學家預期的更加嚴重。科學家表示,這種情況將導致洪水更加嚴重,將損壞更多的莊稼,加劇疾病的傳播,如瘧疾。此研究成果發表在8月8日出版的《科學》(Science)雜誌上。


專家承認,隨著世界變暖,強降雨將會出現得更加頻繁,因為溫度升高讓存留在大氣中的能量和水蒸氣增多。但英國裡丁大學(University of Reading)的大氣科學家理查德·艾倫(Richard Allan)和美國邁阿密大學(University of Miami)的布賴恩·索登(Brian Soden)表示,電腦模型低估了降雨加劇的程度。


艾倫表示,這對全球水循環的影響將是可怕的。多雨地區的洪水將會變得更加頻繁,而乾旱地區將會遭受旱災。先前的研究表明「潮濕地區將變得更加潮濕,而乾旱地區將會變得更為乾燥。」


此研究小組分析了熱帶海洋上空從1988年到2004年間降雨量的衛星數據,他們發現在厄爾尼諾年間,海洋表面溫度升高,而降雨也隨之加大。厄爾尼諾是一種氣候現象,即太平洋異常溫和的表面水流暫時改變全球的氣候模式。厄爾尼諾平均來說每3~5年出現一次,出現之後通常持續12~18個月左右。艾倫說:「這就是科學家已經預測的氣候模型。但從實際觀察中獲得的數據更加重要。」


許多先前的降雨模式研究是建立在雨量計的測量結果上,艾倫表示,這種雨量計被稀疏地分散在地面上,而人造衛星能觀察較大區域甚至整個地球。雖然我們的地球整體在變暖,但地球的氣候還是在厄爾尼諾和拉尼娜之間交替進行。即在厄爾尼諾年間全球氣候變暖變濕,而在拉尼娜年間則變冷變干。


「厄爾尼諾」和「拉尼娜」現象分別使太平洋海水表層溫度升高和降低。這兩個現象在氣象學上堪稱一對「壞孩子」,通常交替出現。拉尼娜源於西班牙語的「 La NiNa」(意為「小女孩」),在氣象學中所表現的特徵與厄爾尼諾現象正好相反,又被稱為反厄爾尼諾現象,指赤道太平洋中東部水溫反常下降的現象。拉尼娜現象通常隨著厄爾尼諾現象而來,出現厄爾尼諾現象的第二年就會出現拉尼娜現象。


艾倫在論文中寫道,觀察這些降雨變化就能讓科學家很好地估計持續的全球變暖將會發生什麼。儘管大氣物理指出,全球氣溫每升高1攝氏度,降雨量就會增加7%,但最新分析卻表明,氣溫每升高1攝氏度,傾盆大雨將會增加60%。艾倫說:「這些模型似乎低估了暴雨響應變暖的反應程度。」


在20世紀,全球平均氣溫上升了0.7攝氏度,但科學家預測未來變暖趨勢將進一步加大。最新發佈的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委員會(IPCC)的報告預計到21世紀末,全球變暖至少將升溫2至4攝氏度。艾倫小組認為,此升溫將加劇暴雨。


越溫暖的氣候持有更多的濕氣,艾倫指出,「因此如果空氣越潮濕,暴雨就下的更厲害。」這樣的極端氣候將更加考驗人類。他說:「在強降雨下,將會發生更大的洪水,損壞更多的莊稼,造成更大的破壞。」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