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真公主是誰?詩人李白王維曾為其爭風吃醋
唐玄宗有兩個同母妹妹:金仙公主和玉真公主,兩個公主都在很年輕的時候,自願做了女道士。玉真公主李持盈,字玄玄(692年-762年),是武則天的孫女,她的童年,是在戰戰兢兢中度過的。
玉真公主出生不久,就沒了母親,那時候,武則天對自己立的太子,從來都不信任,生怕一不小心,就被兒子踢下台。武則天的婢女團兒,接受收買,誣陷太子的劉皇后和德妃,說她們經常半夜三更在屋子裡做咒蠱,詛咒武則天,武則天就派人將太子的后妃殺死在後宮,然後拋屍。
那時候,玉真公主只有二三歲左右,唐玄宗當皇帝後,多次探尋他們兄妹三人的親生母親——德妃的葬身之處,都沒有結果。金仙和玉真兩姐妹成長的時候,恰好是宮廷鬥爭最錯綜最血腥的時候,最積極參政最飛揚跋扈的公主,恰好下場最慘。
可以想見,這些她們都耳聞目睹,姐妹倆又沒了母親的庇護,在宮裡更是處處留心,盡量遠離這些複雜的人事。她們姐妹倆,在年幼時可能十一二歲,就開始慕仙學道,嚮往靜修的生活,玉真公主,很像《紅樓夢》裡的惜春,「堪破三春景不長」,她說:「請入數百家之產,延十年之命」,就是說寧肯放棄一部分公主的待遇,只求延命。
浮華生活是短暫難保的,還不如多活幾年——甚至長生不死——那時很多學道的人,相信這一點。金仙公主二十三歲左右,玉真公主二十歲左右,姐妹倆一起向父親唐睿宗提出要出宮做女道士。
古代女子是很難挺到這個歲數還不出嫁的,所以有人推測,她們都曾嫁過人,但並不願意過婚姻生活,等到父親唐睿宗一當政,她們就立刻提出離婚,過她們幼時就願意過的生活。皇帝當然不會輕易同意,主要是怕委屈了兩位公主。
但公主很堅決,她們提出為「母親祈福」的理由。這大概使皇帝想起了她們橫遭不測的可憐的母親,的確是孤魂野鬼,需要超度。然而這樣一個修道的公主就讓唐朝的兩位大詩人為其爭風吃醋。
開元十七年時,李白在和玉真公主見面時,為其作《玉真仙人詞》,把玉真公主寫得像九天玄女一般浪漫。魏顥的《李翰林集序》云:「(李)白久居峨眉,與丹丘因持盈法師達。白亦因之入翰林。」這裡的持盈法師指的就是玉真公主,道教在李白和玉真公主其中起了不少作用,玉真公主和李白之間對道教,尤其是上清道的知識上有不少的共鳴。
因此,當李白和玉真公主相遇後,如同風箏遇上可風,肯定會發生一些故事,只是事不湊巧,開元十七年時,王維正好也回到了長安,而且很可能就正是他回心轉意,和玉真公主生活在一起的時候。
王維有才,有貌,精書畫,擅琵琶,少年得意,21歲高中狀元,據說開元八年(720年),詩佛王維尚未進仕,但王維善於奏樂,因音樂而結識了歧王,他常在寧王、歧王府中出入,王爺對他相當好「待之如師友「。
歧王把王維介紹給皇妹玉真公主,王維替玉真公主彈琴,玉真公主聽了王維演奏的《郁輪袍》後,讓宮婢將王維帶入室內,換上華麗無比的錦銹衣衫。然後置辦酒宴,安排王維入宴,坐在賓客的上首,席間,眾人談笑之際,公主覺得座中王維風流蘊藉,語言諧戲,不禁一再矚目,於是第二年,王維就順順當當地進士及第。
李白和王維同歲,文才相當,又同是孟浩然的好友,但歷史文獻中找不到一星半點有關他們之間友誼的記載,答案就在這裡,王維和李白都是玉真公主的情人,既有這層關係,不爭風吃醋可能有些不容易。
不過李白有個致命的毛病,那就是嗜酒如命,在玉真公主那兒,必定也是美酒不缺,貓改不了偷腥的德行,李白必定做不到有酒不喝,時常爛醉如泥的李白,在玉真公主眼裡,肯定漸漸不如和她花間彈曲、鏡前寫真、黃昏聯句、清晨畫眉的王維好。
於是,玉真公主漸漸把感覺超好青蓮居士李白晾在終南山下的「玉真公主別館」裡不管不問了。玉真公主貴為公主,住處自然不只一處,玉真觀、安國觀、山居、別館等等都是她的。
玉真公主不願意嫁人,自願出家為女道士,但卻沒有「緇衣頓改昔年妝」,過青燈黃卷下的日子。她的宮觀之華麗一點不遜於皇宮,甚至尚有過之,當時就有大臣上書嫌太過奢糜被冷落的李白,後來發了一通牢騷後寫詩云:《玉真公主別館苦雨贈衛尉張卿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