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福建羅漢山挖出3000多年前墓葬群
在福州新店羅漢山上,考古隊員挖出3000多年前的西周墓葬群
這塊小小的青銅錛意義非凡
墓葬中挖出大量陶器
精美的玉玦
日前,考古人員在福州新店羅漢山商周遺址成功挖出3000多年前的墓葬群,共9座神秘墓葬,其中8座為西周型制墓葬,另外一座墓葬是否也屬於西周時期,目前還沒有定論。
這些墓葬為西周時期福州某個村落的墓葬區,在福州市區內還是第一次發現。考古隊員從墓葬群的20多個探方中,成功挖掘出了陶器、玉器、石器和青銅器等比較豐富陪葬品,其中青銅器在福州地區的西周墓葬中也是頭一回發現。
在發現的9座墓葬中,其中一個墓葬中出土的陪葬品卻讓隊員們百思不得其解。該墓葬中的陪葬品倒扣著放置,這在此前的考古工作中從未發現過,該墓葬是否是西周時期的墓葬,目前還是個謎。
此外,這也是考古隊第一次在陡峭的山坡上發現墓葬群,這與古人喜歡在河流附近的緩坡上生活的習性相差甚遠。
這些考古上的新發現,可能將給福州考古學術研究帶來一片新天地。目前,羅漢山的墓葬群考古工作還在繼續,只要基建涉及到的地方,考古部門都將進行搶救性發掘,這也就意味著可能有更多意想不到的新發現。
福州考古史上的新突破
一塊小小的青銅錛,但它卻給考古隊帶來意外驚喜
此次挖掘的西周墓葬群,位於福州新店鎮羅漢山隧道的西側。據考古隊員介紹,經過3000多年的風風雨雨,這些墓葬都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隨著進一步發掘,一些保存較好的陪葬品重見天日。
「目前出土的文物以陶罐類為主。」福州市考古隊的趙榮娣女士放下手中的一片方格紋硬陶介紹說,經過考古隊員近20天的挖掘,已整理出20多個成形的探方,其中包括8座西周型制的墓葬和另外一座年代稍近一些的墓葬。在刮去墓葬坡地的表層土後,考古人員在深土和風化基巖之間挖出陶器、石器、玉器和青銅器等比較豐富的陪葬品:細膩的石刮刀、精美的玉玦、大方的方格紋陶罐、造型獨特的釉陶豆、帶著銹跡的青銅錛……儘管歷經3000多年的塵封,這些陪葬品依舊呈現原本的精雕細琢。
「這些有口有底的陶器全部都可以復原。」考古隊員說,這些陪葬品中最不起眼的是一塊小小的青銅錛,但它卻給考古隊帶來意外驚喜。正是這一小塊青銅錛,意味著福州考古歷史的一個突破。
「這是福州市區第一次發現西周墓葬。」 福州市考古隊的高建斌說,過去只在八縣地區發現過西周墓葬,「青銅器的出現在整個福州地區西周墓葬中也是頭一回。」
「這些文物的出土有助於我們瞭解西周時期福州先民的生產生活。」現場考古人員小李介紹說,像這樣規模的西周時期的墓葬在福建地區還是比較少見的,而且這些墓葬朝向一致,有了一定的規制。
「據初步推測,這些是西周時期的平民墓葬。」現場考古人員小李介紹說,少量的玉玦和青銅器只能說明墓葬的主人家境寬裕,畢竟出土的文物大部分還是以陶罐為主。
「我們期待能出土更多的青銅器。」現場的考古人員說,目前仍有部分堆土沒有發掘,誰也不知道下面還有沒有其他東西。
陪葬品倒扣 墓葬年代成謎
兩個墓葬僅一米之隔,一樣的陪葬品,卻有可能是兩個年代的墓葬
墓葬中的陪葬品是考古隊員解讀古人最直接的途徑。在羅漢山商周墓葬考古工地上,隊員們通過解讀現場的各種碎片,先後發現了宋代、明代、清代的墓葬,但其中一個墓葬的陪葬品卻讓隊員們傷透了腦筋。
在其中一個墓葬裡,考古人員發現四個倒扣的陪葬品十分醒目,從外形來看,保存較為完整。據介紹,這種陪葬品叫釉陶豆,在商周時期的墓葬中比較常見,可考古隊員從來沒見過以倒扣的方式擺放的陪葬品。
這四個釉陶豆不僅擺放的方式奇特,釉陶豆的釉色更是讓隊員覺得新鮮。考古隊員說,西周時期的原始瓷的釉色沒有這麼好,看起來更像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墓葬,但目前難以確定。
工作人員在對該墓葬進行清理時,在墓葬邊上又發現了一個墓穴,並在該墓穴裡同樣發現一個釉陶豆、幾個陶罐及一個玉玦,但釉陶豆沒有倒扣。考古隊員介紹說,一個釉陶豆加上其他幾樣物品,這種陪葬方式是西周墓葬的特點。
兩個墓葬似乎建在了一起,這是怎麼回事呢? 考古隊員說:「兩個墓葬的時間不一樣,第二個墓葬中的釉陶豆釉色比較簡單,建第一個墓的時候,第二個墓可能已埋在地下。」
兩個僅一米之隔的墓葬,一樣的陪葬品,卻有可能是兩個年代的墓葬,它們到底有什麼關係?為什麼陪葬品倒扣著擺放呢?考古隊員一時琢磨不清,「要等這些墓葬中的釉陶豆都清理之後,再進一步分析,才可能弄清該墓葬的具體年代。」
首次發現墓葬群位於陡峭山坡
3000年前羅漢山可能是個湖,或是長期雨水沖刷改變墓葬位置所致
在羅漢山商周遺址考古現場,為了更好地統計和排序,考古人員初步整理出了20多個探方,他們驚奇地發現地勢較為平坦的探方幾乎沒有墓葬,商周時期的陶片也比較少見,反而在地勢比較陡峭的探方中發現了西周的墓葬群,這個現象顯然與古人類的生活習性相去甚遠。
「羅漢山山勢陡峭,出現這麼多墓葬本身就比較意外了,更意外的是平坦的地方幾乎沒有墓葬,讓人匪夷所思。」據考古隊員介紹,古人都喜歡在較為平坦的地方生活起居,但在羅漢山這裡似乎打破了常規。
對此,考古隊員做出兩種推測。一是西周時期羅漢山附近都是水,所以顯得山勢比較平緩,古人逐水而居也就不足為奇。這種說法有一定的佐證,附近盤石村的村民說,村裡在挖地時曾發現做纜繩用的大棕繩,說明這個地方曾經有水而且比較深,大一點的船隻可以自由出入。
另一種推測是,長期的雨水沖刷,改變了墓葬原來的位置。雨水將墓葬遺物帶下了山坡,所以山坡下一些深土層中往往夾雜著多個年代的碎片。盤石村村民稱,上個世紀50年代,在山下平整土地時曾挖出來很多陶片,但不清楚這些碎片是不是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