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軍人少有投降者:武士道要求軍人能死不能降
從過去的歷史記載乃至反映當年戰爭的影視作品中,人們可以看到日軍在最後關頭往往要以「武士道」精神拚殺,尤其是日本軍官更是被長期灌輸這種瘋狂觀念。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軍部隊經常出現全軍覆沒的情況,將軍級的軍官卻沒有一人當俘虜,「佐」級軍官即校官也極少有人被俘,一旦面臨被俘的危險他們基本都能按照武士道要求以野蠻的剖腹方式自殺。下級士兵多數也能頑抗到最後,面對被俘前景多數人會選擇自殺。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前,日本一直將神道教與軍國主義制度結合起來,設立靖國神社又是一個重要措施。按照日本的神道教和武士道的解釋,為天皇和神國戰死盡忠的將士升天後就會成為「護國神」,世代受到供奉,家屬也會受到國家從優撫恤和社會尊重。軍人如果投降或當了俘虜,不但進不了靖國神社,還要被當成「叛國賊」,家屬也會在社會上抬不起頭並受株連。日本軍人上前線前,一般都要到靖國神社參拜,並約定「我們到靖國神社見面吧」,這實際上是一種強迫官兵死戰而不能被俘的制度。在 20世紀上半葉的資本主義國家中,日本這種做法是獨一無二的。
為什麼經濟水平和科技已經邁入世界前列的日本,在軍隊中會保留如此野蠻落後的傳統呢?看看這個特殊的東洋國度的近代化進程,就可明白一些西方人形容日本的話是準確的,那就是「雖然穿上了文明的外衣,卻仍保留著野蠻的筋骨」。
自 1868年日本明治維新開始資本主義近代化運動後,工業化和科技水平有了巨大進步,卻保留了不少封建主義野蠻傳統,如過去的「武士道」就被所謂「皇軍」繼承下來並被當作官兵的準則。
若是通俗地講,「武士道」就是訓練一個軍人有狼和羊的雙重性格,對天皇和長官是唯命是從,上級打自己耳光也只能立正喊「哈依」(はい)即「是」,而對敵人就要異常凶狠,戰敗不許投降而只許自殺。日本歷史上的武士都要佩戴長、短兩把刀,長刀用來殺別人,短刀用來剖腹殺自己。
近代日軍根據「武士道」精神制定的《戰陣訓》規定:「被俘乃軍人最大恥辱」,規定絕望關頭也要戰鬥到最後,萬一落入敵手必須自殺。日本近代的教育還貫徹神道精神並培養對中國的優越感,聲稱自己是「神國」,對中國輕蔑地稱為落後、腐朽的「支那」,更不允許當所謂「支那人」的俘虜。
許多人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表面現象看,認為日本軍人不怕死。其實日本普通人同世界上其他民族的人一樣,都是珍惜自己生命的,面對槍林彈雨和死亡威脅,日軍士兵一般也不敢向前衝。抗戰初期中國軍隊的前線報告普遍稱「敵之攻擊精神甚差」「日本兵的衝鋒勇氣遠遜於中國兵」,不過想活捉日本兵卻非常困難,其原因就在於日本當局實行的制度要使當俘虜的官兵感到生不如死。
日軍戰時有一條嚴酷的法令,就是「 100小時不歸隊除籍令」,除特殊情況,失蹤者如四天四夜不歸隊便認定「陣亡」,靈牌送入靖國神社成為「護國神」。這一規定等於斷了被俘人員歸路,若活著回來等於嘲弄了靖國神社。一些被俘的日本官兵被放回後,都只得在全隊集合面前剖腹自殺向靖國神社「謝罪」,才能保住本人名譽和家屬所受撫恤待遇。
僅從自殺的形式看,日本軍國主義的凶殘確實也是近代世界罕見,剖腹這種古代武士遺風正是典型表現。剖腹的含義,是把自己的腸子掏出來顯示忠誠和清白,方式是先用刀深深刺進左腹,再用力向右拉,把腸管全部割斷並流出腸子。這種自殺方式非常痛苦,又不容易迅速致命,因為刀子捅進去後自己馬上會感到巨痛,手一軟就沒有勁再向右拉,很多剖腹的人都是肚子上插著刀子流著血,又喊又叫又一時死不了。所以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日本軍官在剖腹時往往要找幫手,讓幫手拿著刀或槍站在旁邊,看到自己難受時就補上一刀或一槍。
1945年 8月戰爭結束時,陸軍大臣阿南惟幾大將是死硬分子,他在御前會議上反對投降卻勸阻無效,回家就決定剖腹自殺。身邊的軍官問他需不需要幫手,阿南惟幾自信地說本人是劍道五段,早有這方面的訓練和毅力,不要任何人幫忙。
阿南惟幾揮刀剖腹時,用刀捅進肚子後因疼痛而手軟,不能再切割,倒在「榻榻米」上兩腿直蹬,一時又不能速死。旁邊的人奉命不能幫忙,又看阿南實在太痛苦,叫來一名軍醫為這位大將打了一針嗎啡,使他麻醉過去,慢慢流血幾個小時後才死去。從此事也可看出,日本軍國主義的凶殘不但體現在對外侵略方面,對自己人也十分野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