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揮淚斬馬謖是否是一種推卸責任的行為麼? | 陽光歷史

 

A-A+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是否是一種推卸責任的行為麼?

2016年03月23日 歷史真相 暫無評論 閱讀 170 次

  在後世中國人的心目中,諸葛亮就是一個最高智慧和最高品行的化身。他與劉備、劉禪父子的君臣關係被後人譽為千古君臣的楷模。在三國群雄的逐鹿中,他火燒博望、火燒新野,甚至赤壁之戰中如果沒有諸葛亮借東風恐怕也難以取勝。在北伐中他成功的上演了一場空城計,嚇退了老奸巨猾的司馬懿。就是這樣一個神機妙算、料事如神的傳奇人物為何在數次北伐中卻一敗再敗,勞師動眾卻沒有佔領魏國的一寸土地。這些是是非非是在是讓人難以捉摸!

  限於本文篇幅,我們就把話題限定在失街亭這件事上。

  首先從用人的決策來看,諸葛亮就犯了一個大錯。既然知道馬謖是一個慣於紙上談兵的傢伙,根本就派不上用場,諸葛亮卻經受不了他的幾句豪言壯語的誘導,還立下軍令狀,這不是明擺著要將馬謖往死路上逼嗎?如果此時的諸葛亮覺得只有馬謖才能派上用場,這不就說明此時的蜀中,確實已無可用的英才了,作為軍中主帥,如果治軍有方,怎麼會出現如此不堪的局面呢?

  其次,從軍事部署上,諸葛先生也不見得比馬謖的設想高明多少。他只是固執地認定要在要塞死死守住街亭,還派了個不大中用的王平來監督馬謖的行動,殊不知馬謖偏不這樣,硬是要根據兵法死死據守在高地以便居高臨下發起強勢的進攻。馬謖的據守高地,大概也不會有什麼大錯,只要諸葛先生的後援部隊及後勤工作,能夠與前方作戰的將士有力地配合著,想來這場戰鬥的勝利者,就不一定是司馬懿先生了。其結果,是司馬懿的軍隊所至之處,蜀國沿途的守軍,幾乎沒有作出任何有效的抵抗就土崩瓦解了,沒見出諸葛先生對守衛街亭的將士有什麼強而有力的增援。

  第三,此時的蜀國,其先主劉備已經在風雨飄搖的頹勢中慪死過去了好久,再加上諸葛先生好大喜功的東征西討的大量損兵折將,本來就不大景氣的蜀國,也就更加地不大能夠支撐得起了。在這樣的軍事實力對比懸殊的情況下,即使馬謖完全聽從諸葛先生的軍事部署,也肯定是打不過司馬懿軍紀嚴明、士氣高昂的部隊的,到時候,諸葛先生肯定會憑借其他的什麼理由,問罪於馬謖。

  最後一點,對於從失街亭這樣重大的軍事失利,作為主帥的諸葛先生不但沒有承擔罪責,而且沒有一點實質性的負罪感。

  諸葛先生本來應該承擔失街亭的主要責任,但他沒有,反而還上演了一場充分展示他雄才大略胸懷坦蕩的荒唐不堪的「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的戲劇。這個結局,是不是同我們時下那些政府要員們的行事具有異曲同工之妙呢?譬如,什麼地方的礦難,什麼地方的害民擾民事件釀成的重大惡果,什麼由於決策上的失誤引起的極其重大的經濟損失,最終的處理,都不過是由更上一級的直接領導導演他一場「揮淚斬馬謖」的轟轟烈烈的戲劇給普通老百姓看,最終的根子被挖掉了嗎?人們不得而知。真正的責任承擔者引咎辭職了嗎?也不得而知。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