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湖南長沙將現千年珍貴文物契丹公主戴面具睡 | 陽光歷史

 

A-A+

[圖文]湖南長沙將現千年珍貴文物契丹公主戴面具睡

2014年11月19日 考古發現-長篇 暫無評論 閱讀 246 次

契丹公主戴面具睡千年 珍貴文物將現長沙(圖)


 


  在遼闊的中華大地上,曾有一個民族叫契丹,它在我國歷史上卻來去成謎,在遼亡後就神秘消失,只留下眾說紛紜。昨日,記者在內蒙古博物院的倉庫裡,卻見到了一件藏著該民族文化密碼的黃金面具。在1986年之前,這件黃金面具深深掩埋在內蒙古遼通市一處山脈的地底下,安靜地在一位契丹公主的臉上覆蓋上千年。這位封號為「陳國公主」、18歲就逝世的契丹女子究竟是誰?她去世後為什麼要戴著面具沉睡?為何她的墓會被稱為「契丹文化奇跡」?


  黃金面具展現契丹公主容貌


  兩天來,隨湖南省博物館迎接契丹文物回長的湖南記者,都在等候這件黃金面具的亮相。昨日下午3時左右,湘蒙文博專家小心翼翼地將這件黃金面具從一個神秘的箱子裡取出,放在展品點交台上,為它做赴湘之前的「體檢」。


  記者借此機會對這件稀世珍寶零距離觀察。只見它呈半浮雕形,呈現出一個面龐豐潤、上額舒展的年輕女性面容,嘴角、眼睛透著一股平靜、祥和的氣息,充分展示著逝者的華貴氣質。它的主人究竟是誰?文博專家告訴記者,她就是楊家將故事中赫赫有名的遼國蕭太后的孫女——陳國公主耶律氏。


  「這個面具是照著陳國公主的真人面容,用薄金片捶擊成形的,你們仔細看,還能看出少女豐潤的臉龐特徵。」現場點交的文物專家告訴記者。記者還注意到這個面具周邊有33個穿孔,專家解釋說,這件黃金面具其實是與類似漢族「金縷玉衣」的契丹皇家殮衣 「銀絲網絡」連接在一起的,這33個孔就是用細銀絲沿著穿孔將其與頭部網絡連綴起來。


  「契丹人的傳統中素有靈魂不死的信念,用金面具、銀絲網絡來罩住逝者,是契丹人相信形不散則神不離。」內蒙古考古研究所蓋之庸介紹,這種契丹風俗,可能是受到佛教或薩滿教的影響,同時也與中原漢墓中的「金縷玉衣」相似,反映契丹人的生死觀 。


  「黃金面具曾被視作是中亞及歐洲獨有的文明之物,此前被發現的公元前14世紀希臘邁錫尼國王黃金面具,曾震動世界。」文博專家介紹,「但是在這位陳國公主的墓中,這樣的黃金面具就有兩件。除了這件覆蓋在公主臉上的,還有一件覆蓋在旁邊的駙馬臉上。」


  站在陳國公主金面具面前,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古埃及圖塔哈蒙墓的金面具、瑪雅人的玉石面具、印第安人的金面具。這些金貴的面具上,都似乎帶著某種神秘的文化密碼,期待後人解開。


  陳國公主墓被稱為「契丹文化奇跡」


  據介紹,「陳國公主墓」是我國當年首次發現的、未經盜擾的遼代皇族墓,出土了大量的契丹文物珍品,大小將近2000件。黃色的金、白色的銀、紅色的琥珀、潔白的玉,琳琅滿目的珍寶佈滿了墓室,是僅次於皇陵的重要考古發現,被稱為解讀神秘契丹文化的奇跡。


  「你們想像不到有多漂亮!」昨日,說起當年親歷該墓發掘工作,現內蒙古博物院院長塔拉依然很激動。據他回憶,當考古專家走進這座因當地修水庫才被發現的千年古墓,看到的是歷經千年歲月卻不褪色的巨幅壁畫,展現著濃郁的草原風情。隨後,人們看到了平臥於棺面的公主與駙馬,他們頭枕著金花銀枕,身著銀絲網絡葬衣,臉覆蓋金面具,腳穿金花銀靴;尤其是躺在駙馬左 側的公主更為雍容華貴,她的頭部上方放置高翅鎏金銀冠,雙耳戴著珍珠、琥珀耳墜,脖子上佩戴珍珠項鏈,手腕戴著兩對金鐲,雙手還套著11枚金戒指。「這些充分反映了當時的契丹貴族承襲了唐代厚葬的習俗。」


  更讓塔拉興奮的是,這些隨葬品都保存得非常完好。「我記得其中有一把玉柄銀刀,被一位同事拿起刮鬍子,」塔拉說,「 居然還很鋒利,非常好用!」


  在這次省博的展覽中,除了公主的金面具,銀絲網絡葬衣、金花銀靴、高翅鎏金銀冠等二十多件該墓出土的、具有契丹典型文化特徵的精品都將與湖南觀眾見面。大到契丹喪葬風俗、宗教信仰,小到契丹貴族日常用什麼樣的香水,使用什麼樣的杯子飲酒, 均將給南方的參觀者帶來前所未有的感受。


  18歲公主突然病逝原因成謎


  覆上金面具,倚在金花枕,契丹公主帶著十八年華的愛情盟約,沉睡千年,留給後人無盡遐想。


  據文博專家介紹,根據墓中出土的《故陳國公主墓誌銘》記載,這位年紀輕輕的公主竟數次榮獲封號,初封為太平公主,又進封越國公主,後又追封為「陳國公主」。在16歲的時候,她嫁給了年長自己十餘歲的舅舅蕭紹矩。「他們那時並沒有近親結婚的概念。」據遼史研究專家蓋之庸介紹,為保證家族血統的純正,在契丹皇族中,耶律只能與蕭姓通婚。


  這場盛大的契丹貴族聯姻,於千年前在北方草原盛大舉行。但是,這場令人矚目的婚姻只持續了兩年。1018年,36歲的駙馬與剛滿18歲的花季公主先後過世。不過,根據墓誌記載,二位的死和宮廷爭鬥沒有關係,兩人均因病而亡。但是18歲的公主為何會突然病逝,是不是和近親結婚有關,究竟是身患何病去世,這些都還是謎團。「上世紀80年代,我們的文物工作者還沒有意識到要對遺骸做病理研究。」親歷陳國公主墓考古發掘的塔拉院長表示,「所以,這個謎團只能留給後人去解答了。」(本報呼和浩特專電)


  契丹人過著怎樣的生活


  據內蒙古博物院院長塔拉介紹,在《二十四史》中,有關遼史部分是最薄的。現代人對契丹民族的瞭解,大部分來自小說,比如金庸的《天龍八部》。真正的契丹人是什麼樣子,他們的日常生活是怎樣的,或許,可以從這次《草原牧歌——契丹文物精華展》中得到與小說不一樣的瞭解。本報記者昨日特別請省博文物專家介紹其中幾件具有契丹特色的展品,讓市民先睹為快。


  契丹人戴什麼樣的項鏈?琥珀瓔珞!


  琥珀瓔珞:瓔珞為深具契丹民族特色的項飾,是其信奉佛教並將佛教思想世俗化的代表飾物。在中國歷史上,沒有任何一個朝代或民族像契丹人那樣崇尚琥珀。琥珀的流行也許與契丹人尚佛相關,因為佛教認為水晶代表佛骨,而琥珀代表佛血。該瓔珞是迄今所見最大的琥珀飾件,其外串264件,由5小串257顆琥珀珠和5件琥珀浮雕飾件、2件素面琥珀飾件以細銀絲相間穿綴而成;內串69件,由60顆琥珀珠和9件圓雕、浮雕琥珀飾件以細銀絲相間穿綴組成。琥珀浮雕飾件紋樣主要為龍紋,圖案抽像而富於動感。


  契丹人用什麼香水?薔薇味道!


  刻花高頸玻璃瓶 :薔薇水灑水瓶。古伊朗產品,為典型的伊斯蘭玻璃器。器表以磨花或刻花的手法裝飾幾何花紋。伊斯蘭世界是名香的勝地,在眾多的名香中,薔薇水享有世界美譽。人們從伊朗高原和西亞細亞一帶常年盛開的薔薇花中提煉出少量可溶於水的精油,為了提煉1升的薔薇水往往需要上百公斤的薔薇花瓣。薔薇水可用於塗抹身體、噴灑室內或投入浴池。宋遼時期文獻與詩歌作品中薔薇水與玻璃瓶均屢見不鮮。《宋史大食傳》中記載淳化四年(993)大食曾獻上薔薇水一百瓶。


  契丹人用什麼飲酒?玻璃杯!


  乳釘紋玻璃瓶盛酒器:乳釘紋裝飾手法與科威特國家博物館藏品中一件玻璃瓶相似,應該是埃及或敘利亞的產品。通體無色透明,花式鏤空把手用玻璃條堆砌而成,可知當時的工匠已經充分利用了玻璃熔液在溫度下降時由軟變硬的特點,逐步堆砌成鏤空狀而製成的。遼國與其相鄰近的國家、民族以及遠在西域或中亞、西亞的一些國家建立了貿易關係。乳釘紋裝飾為8—10世紀埃及和敘利亞玻璃器常見裝飾,這種玻璃瓶很可能是通過草原絲綢之路傳入遼國境內的。


  契丹人的生死觀?化蛹成蝶!


  蠶蛹形琥珀佩飾:蠶一生四變,引發了古人對天與地、生與死等人生問題的聯想與思索:卵被視為生命的源頭,孵化成幼蟲似生命的誕生,幾眠幾起猶如生命的幾個階段,蛹被看作是原生命的死亡,而蛹的化蛾飛翔,則是其所追尋的死後靈魂的去向。陳國公主墓中隨葬蠶蛹形佩飾說明契丹人深受漢文化生死觀的影響。經研究其原料來源於遙遠的波羅的海沿岸國家。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