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牙齒遺骸顯示非洲人曾隨哥倫布環球航行
據美國生活科學網報道,目前,科學家對500多年前探險家克裡斯多弗-哥倫布(Christopher Columbus)隨航船員在伊斯帕尼奧拉島上的屍體殘骸分析顯示,牙齒同位素證據表明與哥倫布隨航人員中至少有一人是非洲人。
屍骸分析顯示,哥倫布航海探險同行人員中有非洲人
考古學家對哥倫布當年航行的人員屍骸同位素鑒定顯示其中至少有一人是非洲人
近期,一支研究小組在伊斯帕尼奧拉島上La Isabela考古遺址的淺層墳墓堆中找到了屍骸主人是非洲人的證據,據悉,La Isabela是美洲第一個歐洲城鎮。美國威斯康星州立大學麥迪遜分校人類學教授道格拉斯-普賴斯(Douglas Price)是該研究小組負責人,他指出,他們從500多年前的墳墓中挖掘出3具屍骸,並對屍骸的牙釉進行了分析。該考古遺址是在20多年前進行挖掘的。
這三具屍骸的牙齒由威斯康星州立大學研究小組進行同位素分析,結果顯示他們是男性,死亡前年齡是40歲左右。但他們的牙釉同位素特徵不同於哥倫布隨航的其他人員,他們可能來自非洲。普賴斯通過對其中一具屍骸牙齒分析後說:「我打賭其中至少有一人是非洲人!」
歷史記錄哥倫布在航海探險之旅中有一位貼身非洲奴僕,目前尚不清楚普賴斯和研究同事正在分析的這骨非洲人屍骸是否就是那位非洲奴僕或者是一位隨航成員。這項研究分析表明非洲人在美洲有記錄的第一次探險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該項研究如果得以證實,那麼這位新大陸時期的非洲人屬於哥倫布的同代人,這將非洲人作為奴隸首次抵達美洲的歷史提前了數十年。
普賴斯和同事詹姆斯-伯頓(James Burton)與墨西哥尤卡坦自治大學的研究人員對La Isabela遺址的研究持續了至少5年時間。據悉,1493-1494年間,哥倫布在伊斯帕尼奧拉島與幾位隨航成員離別,他前往美洲開始第二次航海探險。
這項尚未發佈的研究報告依賴於對三種元素的同位素分析:碳、氧和鍶。碳同位素比能夠顯現3具屍骸在童年時期牙齒的可靠證據,比如:經常吃玉米的人將與經常吃小麥和大米的人顯著不同,在他們的牙釉將出現不同的碳同位素比。
伯頓說:「重碳同位素意味著死者生前吃諸如玉米等熱帶農作物(這種植物在500多年前僅出現於新大陸),或者暗示死者生前主要吃非洲的小米,這兩種農作物均不出現於歐洲。」同時,氧同位素可提供死者生前飲水的信息,從而揭示出飲水同位素的地理特徵,顯示其所在的緯度及其鄰近的海洋。
鍶是一種存在於基巖中的基礎性化學物質,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體內,它通過土壤和水,最終進入植物和動物體內。鍶同位素可從牙釉中分析鑒定出來,它是人體內最穩定和持久性物質,因此可作為某個人在兒童時期發育的永久性特徵。目前,這些屍骸還顯示死者生前患有壞血病,這是15世紀船員在長期航行中缺少維生素C而普遍出現的病狀,同時也是由於營養不良和物理性應力導致的。航海編年史標注包括哥倫布在內的許多歐洲航海人員在登陸伊斯帕尼奧拉島之後很快都患有疾病,許多人都相繼死去,或許伯頓在La Isabela挖掘的這處墳墓是第一批埋葬的哥倫布隨航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