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慶帝錯立皇后和太子謎案:嘉慶暴死後誰繼位? | 陽光歷史

 

A-A+

嘉慶帝錯立皇后和太子謎案:嘉慶暴死後誰繼位?

2018年02月13日 歷史紀事 暫無評論 閱讀 1,164 次

  嘉慶皇帝名字叫顒琰,是乾隆帝第十五子,生於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母孝儀純皇后魏佳氏。他於乾隆六十年(1795年)36歲時繼承帝位,在位25年,61歲去世。

  對於嘉慶皇帝,史學家的評論基本一致,他就是一位平庸天子。他上承「康乾盛世」,下啟「道鹹衰世」,是一位使清朝由極盛轉入衰敗的過渡帝王。

  嘉慶帝究竟是一位什麼樣的帝王呢?

  資料中這樣記載:「上生而神靈,天表奇偉,隆準豐頤,舉止凝重。」(《清仁宗實錄》)這是描述嘉慶帝的外表形象,說他身材魁梧,高鼻樑,豐滿的臉,有威儀,舉止莊重。他的老師朱珪更是誇他:「我皇上生知睿聖,好學敏求,誦讀則過目不忘。」(《味余書室全集》)這是在誇讚嘉慶帝聰穎過人,尤其是記憶力好。也正因為如此,嘉慶帝去世,道光帝即位,按照慣例,要給他上謚號。道光帝經過反覆權衡,給他的父皇上了「睿皇帝」這樣的一個謚號。睿,明智、英明之意。就是說他是一個很聰明的帝王。

  但是,嘉慶帝是一位很有自知之明的帝王,儘管別人把他誇得天花亂墜,他自己還是很清醒的。嘉慶帝認為自己「悟性遲鈍,乙酉年入學,從覺羅奉寬先生讀書」(《清仁宗御制文初集》)。之後,他再次強調:「予賦性魯鈍,賴二先生切磋琢磨之功,十有餘年,略開茅塞」(《國朝宮史續編》)。作為一代帝王,嘉慶帝的這一番話,是自謙嗎?他三番五次強調自己是一個很「笨」的人,也一定有他自己的道理。我認為嘉慶帝對自己的認識不是謙虛,他確實是一個「悟性遲鈍」之人。

  嘉慶錯立皇后和太子謎案

  為什麼我們會有這樣的認識?嘉慶帝這樣一位平庸天子,在他的後宮之中,究竟發生了哪些耐人尋味的事情?研究過程中,我們發現,嘉慶帝在選立皇太子與冊立中宮皇后這兩件重大事情上面,還真是犯了大錯,險些釀成大禍。

  立太子和立皇后之間有矛盾嗎?為什麼不可以同時冊立呢?事實證明這確實是一對矛盾,必須做出選擇,是「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的問題。因為旻寧並非皇后鈕祜祿氏親生,如果嘉慶帝冊立旻寧為太子,再冊立鈕祜祿氏為中宮皇后,一旦他駕崩,中宮皇后就變成了太后,那麼,太后如果有自己的兒子,有可能會擁子自重,對太子的繼立構成很大威脅。所以,像這樣的事情,明智的皇帝是一定要避開的。

  可悲的是,嘉慶帝錯走了這著險棋,卻渾然不覺,這是否可以認為是應驗了他自己所說的「悟性遲鈍」呢?

  也難怪,嘉慶帝遇到了一個天大的難題,這就是他要在兩個最優秀的人之中進行抉擇。這兩個人,一個是他的皇二子旻寧,一個是他和乾隆帝都非常喜愛的貴妃鈕祜祿氏。在這兩個人之中,他要做一個決定:是如期立旻寧為太子,還是要在適當的時候立鈕祜祿氏為中宮皇后?

  讓我們先認識一下讓嘉慶帝非常糾結的這兩個人。

  先說旻寧。旻寧是一個非常優秀的皇子,嘉慶帝在選擇接班人的時候就屬意於他。

  第一,旻寧是嫡子。旻寧出生於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他的生母是嘉慶帝孝淑睿皇后。檔案中這樣記載:「宣宗成皇帝,仁宗第二子也,母孝淑睿皇后喜塔臘氏。」(《清列朝后妃傳稿》)旻寧的生母喜塔臘氏,於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進宮,奉乾隆帝之命成為顒琰的嫡福晉。與顒琰結婚後,喜塔臘氏生育了三個孩子:二女一子,那個皇子就是旻寧。嘉慶元年(1796年),乾隆帝禪位,顒琰繼立,嘉慶帝「奉太上皇帝命,冊立嫡妃喜塔臘氏為皇后」(《清仁宗實錄》)。喜塔臘氏既為皇后,那麼,她的皇子旻寧就成為了嘉慶帝的嫡子。

  嘉慶錯立皇后和太子謎案

  為什麼我們會有這樣的認識?嘉慶帝這樣一位平庸天子,在他的後宮之中,究竟發生了哪些耐人尋味的事情?研究過程中,我們發現,嘉慶帝在選立皇太子與冊立中宮皇后這兩件重大事情上面,還真是犯了大錯,險些釀成大禍。

  立太子和立皇后之間有矛盾嗎?為什麼不可以同時冊立呢?事實證明這確實是一對矛盾,必須做出選擇,是「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的問題。因為旻寧並非皇后鈕祜祿氏親生,如果嘉慶帝冊立旻寧為太子,再冊立鈕祜祿氏為中宮皇后,一旦他駕崩,中宮皇后就變成了太后,那麼,太后如果有自己的兒子,有可能會擁子自重,對太子的繼立構成很大威脅。所以,像這樣的事情,明智的皇帝是一定要避開的。

  可悲的是,嘉慶帝錯走了這著險棋,卻渾然不覺,這是否可以認為是應驗了他自己所說的「悟性遲鈍」呢?

  也難怪,嘉慶帝遇到了一個天大的難題,這就是他要在兩個最優秀的人之中進行抉擇。這兩個人,一個是他的皇二子旻寧,一個是他和乾隆帝都非常喜愛的貴妃鈕祜祿氏。在這兩個人之中,他要做一個決定:是如期立旻寧為太子,還是要在適當的時候立鈕祜祿氏為中宮皇后?

  讓我們先認識一下讓嘉慶帝非常糾結的這兩個人。

  先說旻寧。旻寧是一個非常優秀的皇子,嘉慶帝在選擇接班人的時候就屬意於他。

  第一,旻寧是嫡子。旻寧出生於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他的生母是嘉慶帝孝淑睿皇后。檔案中這樣記載:「宣宗成皇帝,仁宗第二子也,母孝淑睿皇后喜塔臘氏。」(《清列朝后妃傳稿》)旻寧的生母喜塔臘氏,於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進宮,奉乾隆帝之命成為顒琰的嫡福晉。與顒琰結婚後,喜塔臘氏生育了三個孩子:二女一子,那個皇子就是旻寧。嘉慶元年(1796年),乾隆帝禪位,顒琰繼立,嘉慶帝「奉太上皇帝命,冊立嫡妃喜塔臘氏為皇后」(《清仁宗實錄》)。喜塔臘氏既為皇后,那麼,她的皇子旻寧就成為了嘉慶帝的嫡子。

  第二,被爺爺看中。旻寧的爺爺是乾隆帝,他非常喜歡這個孫子。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81歲的乾隆帝率領文武百官,到威遜格爾圍場行圍打獵。這次,他特地帶上了10歲的旻寧。旻寧這麼小就被老皇帝帶出去見世面,說明他很是得寵。令人驚奇的是,小旻寧居然有出色的表現。旻寧引弓射箭,一舉中鹿。乾隆帝大喜,當即賞給旻寧黃馬褂和花翎,給予極大的肯定。同時,賦詩一首,以志其事:「堯年避暑奉慈寧,樺室安居聰敬聽。老我策驄尚武服,幼孫中鹿賜花翎。是宜志事成七律,所喜爭先早二齡。」(《清宣宗實錄》)這件事,旻寧和他身邊的人看在眼裡,記在心上,大概乾隆帝的這種做法,「期勖之意深矣」(《清宣宗實錄》)。意思是,乾隆帝對這個僅有10歲的孫子有所期待,進而加以勉勵。

  第三,被父皇看中。不管旻寧多麼優秀,被乾隆帝看中,作用並不太大,因為,他是否能夠成為將來的皇太子,不是爺爺說了算,而是由父皇說了算。那他的父皇是什麼態度呢?旻寧是一位文武兼長的人才,從小就顯露出才華。文的方面,資料中說他特別聰明,一目十行:「六齡就傅,聰明天亶,目下十行。」(《清宣宗實錄》)雖然這種評價來源於官方,難免有溢美之詞,但是,在《道光朝東華續錄》中也有類似的記載,就不會是阿諛之詞了。道光帝的文采確實不錯,他寫了好多詩文,還集結成書,出了詩集《養正書屋詩文全集》,收錄了道光帝近3000首詩文。武的方面,旻寧更是很神奇,有資料記載,他八歲的時候,參加了一次射箭比賽,他用小弓箭連中兩箭,在場的人都看得傻了眼。乾隆帝當即下令,如果能中三箭,就賞給黃馬褂。旻寧很較勁,張弓發射,一舉射中。乾隆帝必須兌現諾言,可是,哪有那麼小的黃馬褂啊,於是:「倉猝間不得小褂,則以大者裹之,抱而去。」(《清宮逸聞》)所以,我們可以認為,旻寧是被乾隆帝和嘉慶帝兩位帝王看中的接班人。

  接下來,我們再認識一下鈕祜祿氏。這個女人,在顒琰的後宮之中,很有優勢。

  第一,出身名門。鈕祜祿氏是清朝開國元勳額亦都的後代,她的父親恭阿拉是「額亦都五世孫」(《清列朝后妃傳稿》)。額亦都那還了得嗎?努爾哈赤稱讚他是佐命開國的五大臣之首,大清第一功臣,他的後代當然是名門之後了。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她的家境並不富裕。

  第二,丈夫喜愛。鈕祜祿氏出生於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比丈夫顒琰小16歲。這樣一個年齡,顒琰是很喜歡的。鈕祜祿氏一入宮,就被封為顒琰的側福晉。嘉慶元年(1796年),是鈕祜祿氏發展最為關鍵的一年。這一年,她得到了最理想的封贈:「嘉慶元年正月,仁宗登極,冊封貴妃,時年二十一。」(《清皇室四譜》)嘉慶皇帝一即位,鈕祜祿氏就得到了這麼高的封贈,位居中宮皇后之次,是嘉慶帝后宮中的二號人物,這是宮中絕無僅有的特殊待遇,很不簡單。她這個不錯的封贈,主要是兩個人起了關鍵作用:公公乾隆帝和丈夫嘉慶帝。毫無疑問,乾隆帝很喜歡這位兒媳婦。因為,雖然此時顒琰已經繼承了帝位,但這麼高的宮中封號,是要稟明乾隆帝的。當然,嘉慶帝對於這位小自己16歲的女人,是寵愛不盡的。後來的發展也證明,嘉慶帝很喜歡這個女人。

  第三,很不錯的生育。鈕祜祿氏進宮後,深得嘉慶帝喜愛。嘉慶帝和她生育了三個孩子,這在嘉慶帝后宮之中是最多的了。尤其是鈕祜祿氏生育了兩個皇子,這在嘉慶帝后妃之中,再無二例。嘉慶帝一共有五個皇子,其中有兩個皇子是鈕祜祿氏所生。后妃能否生育,是她們能否得寵的條件之一,尤其是生了皇子,地位會有很大的提升。而在嘉慶帝並不多的皇子之中,鈕祜祿氏生育了兩個,實屬幸運,她在嘉慶帝心目中的地位應該是高於其他妃嬪的。所以,鈕祜祿氏焦急地等待著,有朝一日能打一個翻身仗。

  第四,太上皇的意中人。太上皇就是她的公公乾隆帝。這很奇怪,鈕祜祿氏作為兒媳婦,很得公公的寵愛。乾隆帝對於鈕祜祿氏印象很不錯,先在嘉慶元年(1796年)同意將她冊封為貴妃,為她以後晉陞鋪平了道路。接著,在嘉慶二年(1797年),孝淑皇后死後,乾隆帝力推鈕祜祿氏,要進一步晉封她的封號。乾隆帝頒下敕旨:「今鈕祜祿氏,系朕從前選擇,賜皇帝為側福晉者。觀其人品,亦甚端謹莊重,且能率下。即將貴妃鈕祜祿氏冊封為皇帝之皇貴妃,俾正內,則上以孝養朕躬,佑皇帝以綏福履襄成內治。俟二十七個月後,除再舉行冊立皇后典禮外,所有封皇妃典禮者,著諸衙門照例辦理。」(《清列朝后妃傳稿》)乾隆帝高度評價鈕祜祿氏,認為她非常優秀,完全勝任中宮皇后之責。不過,由於還沒過皇后喪期,所以,先晉封她為皇貴妃,等到喪期一過,再晉封為中宮皇后。乾隆帝安排得真是太周到了。

  嘉慶帝身邊的這兩位最優秀的人,一位是皇二子旻寧,一位是皇貴妃鈕祜祿氏。那麼,一旦乾隆帝駕崩,面對這兩個非常優秀的人,嘉慶帝要怎麼辦呢?是封太子,還是封皇后呢?

  第一,出身名門。鈕祜祿氏是清朝開國元勳額亦都的後代,她的父親恭阿拉是「額亦都五世孫」(《清列朝后妃傳稿》)。額亦都那還了得嗎?努爾哈赤稱讚他是佐命開國的五大臣之首,大清第一功臣,他的後代當然是名門之後了。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她的家境並不富裕。

  第二,丈夫喜愛。鈕祜祿氏出生於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比丈夫顒琰小16歲。這樣一個年齡,顒琰是很喜歡的。鈕祜祿氏一入宮,就被封為顒琰的側福晉。嘉慶元年(1796年),是鈕祜祿氏發展最為關鍵的一年。這一年,她得到了最理想的封贈:「嘉慶元年正月,仁宗登極,冊封貴妃,時年二十一。」(《清皇室四譜》)嘉慶皇帝一即位,鈕祜祿氏就得到了這麼高的封贈,位居中宮皇后之次,是嘉慶帝后宮中的二號人物,這是宮中絕無僅有的特殊待遇,很不簡單。她這個不錯的封贈,主要是兩個人起了關鍵作用:公公乾隆帝和丈夫嘉慶帝。毫無疑問,乾隆帝很喜歡這位兒媳婦。因為,雖然此時顒琰已經繼承了帝位,但這麼高的宮中封號,是要稟明乾隆帝的。當然,嘉慶帝對於這位小自己16歲的女人,是寵愛不盡的。後來的發展也證明,嘉慶帝很喜歡這個女人。

  第三,很不錯的生育。鈕祜祿氏進宮後,深得嘉慶帝喜愛。嘉慶帝和她生育了三個孩子,這在嘉慶帝后宮之中是最多的了。尤其是鈕祜祿氏生育了兩個皇子,這在嘉慶帝后妃之中,再無二例。嘉慶帝一共有五個皇子,其中有兩個皇子是鈕祜祿氏所生。后妃能否生育,是她們能否得寵的條件之一,尤其是生了皇子,地位會有很大的提升。而在嘉慶帝並不多的皇子之中,鈕祜祿氏生育了兩個,實屬幸運,她在嘉慶帝心目中的地位應該是高於其他妃嬪的。所以,鈕祜祿氏焦急地等待著,有朝一日能打一個翻身仗。

  第四,太上皇的意中人。太上皇就是她的公公乾隆帝。這很奇怪,鈕祜祿氏作為兒媳婦,很得公公的寵愛。乾隆帝對於鈕祜祿氏印象很不錯,先在嘉慶元年(1796年)同意將她冊封為貴妃,為她以後晉陞鋪平了道路。接著,在嘉慶二年(1797年),孝淑皇后死後,乾隆帝力推鈕祜祿氏,要進一步晉封她的封號。乾隆帝頒下敕旨:「今鈕祜祿氏,系朕從前選擇,賜皇帝為側福晉者。觀其人品,亦甚端謹莊重,且能率下。即將貴妃鈕祜祿氏冊封為皇帝之皇貴妃,俾正內,則上以孝養朕躬,佑皇帝以綏福履襄成內治。俟二十七個月後,除再舉行冊立皇后典禮外,所有封皇妃典禮者,著諸衙門照例辦理。」(《清列朝后妃傳稿》)乾隆帝高度評價鈕祜祿氏,認為她非常優秀,完全勝任中宮皇后之責。不過,由於還沒過皇后喪期,所以,先晉封她為皇貴妃,等到喪期一過,再晉封為中宮皇后。乾隆帝安排得真是太周到了。

  嘉慶帝身邊的這兩位最優秀的人,一位是皇二子旻寧,一位是皇貴妃鈕祜祿氏。那麼,一旦乾隆帝駕崩,面對這兩個非常優秀的人,嘉慶帝要怎麼辦呢?是封太子,還是封皇后呢?

  嘉慶帝要做這個事情,必須看看家法,看看祖制,之前皇帝們的做法至關重要。那我們就來考察一下他之前的皇帝。秘密立儲是雍正帝創立的制度,他在即位之初的雍正元年(1723年)八月十七日秘密立儲;乾隆帝也是一樣,在乾隆元年(1736年)七月初二日秘密立儲。到了嘉慶帝,有點兒特殊,雖然嘉慶繼承了皇位,但乾隆帝尚在,是掌握實權的太上皇,嘉慶帝沒有親政,沒有必要秘密立儲。終於,在嘉慶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日,太上皇乾隆帝病逝。乾隆帝去世後,嘉慶帝親政,按照大清家法,在這個時候,他真的要考慮秘密立儲的問題了。那麼,嘉慶帝是怎麼想的呢?嘉慶帝相中了皇次子旻寧:「嘉慶四年四月,仁宗密定皇儲,緘其名於匣。」(《清皇室四譜》)也就是說,嘉慶帝在親政之後,先按照祖制,冊立了旻寧為皇太子。這符合祖制,也合情理。

  可是,對待鈕祜祿氏怎麼辦?難道真的要按照當年乾隆帝的安排,冊立鈕祜祿氏為中宮皇后嗎?在清朝宮廷歷史上,這麼做那可是既有經驗,又有教訓的。我們先看教訓。

  這種事一般都出在老皇帝去世,新皇即位,權力交替的關鍵時期。天命十一年(1626年)八月十一日,努爾哈赤病逝於瀋陽,第二天,即八月十二日,大妃阿巴亥遭到了不幸:「明日,大妃以身殉。或曰大妃之殉為太祖遺命,諸子執而逼之乃死。」(《清皇室四譜》)在這裡,我們看出,大妃之死是被逼殉葬的,因為她自己明確表態不願意死。朝廷也不能要求大妃殉葬,因為:

  一、身份高。她身為大妃,相當於後來的中宮皇后,怎麼能去殉葬呢?這不符合要求。

  二、生育了皇子。大妃生育了三個皇子,即英親王阿濟格、睿親王多爾袞、豫親王多鐸。有這麼多皇子,而且,這些孩子年齡都還不大,還需要母親的照顧。天命五年(1620年),阿巴亥犯了大罪,努爾哈赤就是因為孩子太小而沒有殺掉她,只是把她休離。那麼,這次努爾哈赤去世,怎麼可能要她殉葬呢?

  所以,大妃堅決不執行要她殉葬的命令。因為大妃相信,這不是努爾哈赤的決定,而是皇太極等人策劃的一個陰謀。她心裡最清楚了,在努爾哈赤最後的日子裡,自己陪伴了他幾天。如果努爾哈赤要她殉葬,這段時間肯定會有所指示,或是暗示。這樣,機警過人的大妃一定會早作安排。可是,大妃死到臨頭,卻渾然不覺。當諸王威逼她殉葬的時候,她還做了反抗:「大福晉不欲以死,語支吾,諸貝勒堅請之。」(《清列朝后妃傳稿》)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大妃是被逼殉葬的。

  那麼,諸王為什麼要逼迫大妃殉葬呢?原因很簡單,就是當時的皇太極已經做好了即位的準備,他四處活動,成功在望。可是,大妃作為先帝的遺孀,位高權重;另外,大妃有三個很優秀的皇子,萬一她擁子自重,即使皇太極繼承了皇位,也會受到威脅。所以,皇太極等人決定,必須除掉大妃,以絕後患。

  這就是嗣皇帝對非親生太后的忌憚,也是清宮歷史上為了防止太后亂政而採取的一次宮廷政變,當然這是一次令人痛心的血的教訓。所以,清朝後來的皇帝吸取了這一教訓,主要有兩個皇帝最為明顯:一個是康熙帝。

  康熙帝一共有三個中宮皇后,孝誠皇后、孝昭皇后和孝懿皇后。為了回報孝誠皇后,康熙帝於康熙十四年(1675年),冊立孝誠皇后之子允礽為皇太子。這個時候,康熙帝還沒有意識到皇后和太子之間會產生的矛盾,因而在孝誠皇后三年喪期已滿,便如期冊封了第二位中宮皇后,即孝昭皇后。可是這個皇后很短命,只做了半年皇后就去世了。之後,康熙帝應該冊立自己的表妹佟佳氏為中宮皇后,因為:

  第一,這個女人位置最靠前。康熙帝在孝昭皇后去世三年喪期滿後,晉封佟佳氏為皇貴妃,統領後宮事務,「後以下,皇貴妃最尊,可總攝六宮事,即副後也」(《清宮述聞》)。所以,佟佳氏實際上已是沒有封號的皇后了。

  第二,這個女人和自己關係最緊密。我們知道,佟佳氏是佟國維的女兒,佟國維是康熙帝母后孝康章皇后幼弟,這樣,佟佳氏是康熙帝的表妹,他們之間的關係最為密切。

  第三,這個女人最賢惠。佟佳氏有著很好的家教,在宮裡很賢惠。《清宮詞》中說「宮中孝懿最賢明」,可見,她是一個非常賢惠、明白事理的女人。

  儘管如此,康熙帝只是冊封她為皇貴妃,她在皇貴妃這個位子上坐了八年,她一直盼望著,有朝一日也像孝誠、孝昭一樣,坐上皇后的寶座。同時,王公百官也多次上書:「九卿諸臣,屢以冊立中宮上請」(《清聖祖實錄》)。但是,康熙帝出於種種考慮,一直拖:「朕心少有思維,遷延未許」(《清聖祖實錄》),他就是不吐口。直到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七月初九,佟佳氏彌留之際,康熙帝才不得不做出表態,冊封佟佳氏為皇后。但是,這只是一個姿態而已,第二天,佟佳氏就去世了,冊封已經沒有實際意義。

  實際上,康熙帝早已經意識到,皇后與儲權之間會因為太子並非皇后所親生而產生問題。一旦皇帝去世,皇后變為太后,那麼,如果皇后有皇子的話,可能就會產生動亂局面。因而,從康熙十七年(1678年)孝昭皇后去世後,康熙帝實際上就沒有真正想要立過皇后,這樣算來,宮中竟然長達幾十年沒有中宮皇后。

  再說乾隆皇帝。乾隆十三年(1748年),孝賢皇后去世,乾隆十五年(1750年),皇后三年喪期已滿,乾隆帝便冊立烏喇那拉氏為中宮皇后。乾隆三十年(1760年),乾隆帝第四次南巡,皇后失寵,第二年,皇后在冷宮中去世。從此以後,一直到乾隆六十年(1795年),期間竟有30年沒有沒有冊立過中宮皇后。這是為什麼呢?

  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他還沒有冊立皇太子,若沒有太子就貿然冊立皇后,將來會發生激烈的宮斗事件的。到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冬至節,乾隆帝已經冊立顒琰為皇太子,顒琰的生母魏佳氏還健在,而且也很得寵,但是,乾隆帝懼怕萬一會有所變化,還是沒有冊封她為皇后。我想,這裡面最主要的原因是,乾隆帝不願意被人猜測,因為冊封了魏佳氏為皇后,進而推測出她的某個兒子會是皇太子,這樣,秘密立儲就會失去真正意義。

  這就是發生在嘉慶帝之前的經驗和教訓。

  其實,如果嘉慶帝聰明的話,應該感覺到這件事情的重要和敏感。嘉慶五年(1780年),在鈕祜祿氏還是皇貴妃的時候,就有人打起了主意。有人認為,皇貴妃這麼紅,這麼得寵,嘉慶帝秘密立的儲君會不會是她所生的皇子啊。所以,這個時候她的皇三子綿愷就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綿愷出生於乾隆六十年(1795年),這時已經6歲了,有人揣測,鈕祜祿氏所生皇三子綿愷會成為皇太子。所以,在這一年發生了「永錫送禮案」。

  永錫,愛新覺羅氏,肅親王豪格後裔,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襲肅親王。永錫估計,嘉慶帝所立皇太子非綿愷莫屬。於是,他一直找機會送禮巴結綿愷。終於有了機會,嘉慶五年(1780年),6歲的綿愷該入學了。永錫決定「表示表示」,便借孩子上學之名,送了一些文房四寶之類的東西。可是,在禮包中,他加進了貴重的玉器等珍玩。

  嘉慶皇帝得到奏報,細細分析,大吃一驚,突然感到了事態的嚴重性:有人在揣測儲君到底是誰。這是國家的最高機密,是出自皇帝一個人心中的最大秘密,是不允許任何人隨意推測的。因為,人們揣測皇儲是很危險的事情,鬧不好會發生重大事件;如果因此形成黨派之爭,那就更危險了。於是,他十分重視,決心嚴懲永錫,免得其他人再揣測皇太子的人選。

  一、下旨申斥。嘉慶帝思慮再三,下旨把永錫叫來,嚴厲申斥道:「三阿哥上學與你何干?礙你什麼事啊?干及內廷皇子,是何居心?」永錫汗就下來了。

  二、奪官。因為永錫為宗室,所以,嘉慶帝親自處理此事,他下令將永錫所管鑲藍旗漢軍都統和圓明園八旗事務,全部免去,並交宗人府議處。這是永錫最怕的事情了,自己的努力不就是希望有個好的前途嗎?這下好了,偷雞不成蝕把米。

  三、當眾羞辱。嘉慶帝為了重懲永錫,擴大聲勢,便召集宗室的王爺們,在朝堂之上,大庭廣眾之下,把永錫送的禮品扔在地上,使得永錫狼狽不堪。

  本來,發生了這樣的事情,嘉慶帝應該覺悟了。皇貴妃還沒有被封為皇后,就已有人開始推測,開始鑽營巴結。要是再把她封為皇后的話,人們就會更加認定,皇太子一定是鈕祜祿氏所生的皇子,那樣的話,局勢就會更加複雜。

  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他還沒有冊立皇太子,若沒有太子就貿然冊立皇后,將來會發生激烈的宮斗事件的。到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冬至節,乾隆帝已經冊立顒琰為皇太子,顒琰的生母魏佳氏還健在,而且也很得寵,但是,乾隆帝懼怕萬一會有所變化,還是沒有冊封她為皇后。我想,這裡面最主要的原因是,乾隆帝不願意被人猜測,因為冊封了魏佳氏為皇后,進而推測出她的某個兒子會是皇太子,這樣,秘密立儲就會失去真正意義。

  這就是發生在嘉慶帝之前的經驗和教訓。

  其實,如果嘉慶帝聰明的話,應該感覺到這件事情的重要和敏感。嘉慶五年(1780年),在鈕祜祿氏還是皇貴妃的時候,就有人打起了主意。有人認為,皇貴妃這麼紅,這麼得寵,嘉慶帝秘密立的儲君會不會是她所生的皇子啊。所以,這個時候她的皇三子綿愷就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綿愷出生於乾隆六十年(1795年),這時已經6歲了,有人揣測,鈕祜祿氏所生皇三子綿愷會成為皇太子。所以,在這一年發生了「永錫送禮案」。

  永錫,愛新覺羅氏,肅親王豪格後裔,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襲肅親王。永錫估計,嘉慶帝所立皇太子非綿愷莫屬。於是,他一直找機會送禮巴結綿愷。終於有了機會,嘉慶五年(1780年),6歲的綿愷該入學了。永錫決定「表示表示」,便借孩子上學之名,送了一些文房四寶之類的東西。可是,在禮包中,他加進了貴重的玉器等珍玩。

  嘉慶皇帝得到奏報,細細分析,大吃一驚,突然感到了事態的嚴重性:有人在揣測儲君到底是誰。這是國家的最高機密,是出自皇帝一個人心中的最大秘密,是不允許任何人隨意推測的。因為,人們揣測皇儲是很危險的事情,鬧不好會發生重大事件;如果因此形成黨派之爭,那就更危險了。於是,他十分重視,決心嚴懲永錫,免得其他人再揣測皇太子的人選。

  一、下旨申斥。嘉慶帝思慮再三,下旨把永錫叫來,嚴厲申斥道:「三阿哥上學與你何干?礙你什麼事啊?干及內廷皇子,是何居心?」永錫汗就下來了。

  二、奪官。因為永錫為宗室,所以,嘉慶帝親自處理此事,他下令將永錫所管鑲藍旗漢軍都統和圓明園八旗事務,全部免去,並交宗人府議處。這是永錫最怕的事情了,自己的努力不就是希望有個好的前途嗎?這下好了,偷雞不成蝕把米。

  三、當眾羞辱。嘉慶帝為了重懲永錫,擴大聲勢,便召集宗室的王爺們,在朝堂之上,大庭廣眾之下,把永錫送的禮品扔在地上,使得永錫狼狽不堪。

  本來,發生了這樣的事情,嘉慶帝應該覺悟了。皇貴妃還沒有被封為皇后,就已有人開始推測,開始鑽營巴結。要是再把她封為皇后的話,人們就會更加認定,皇太子一定是鈕祜祿氏所生的皇子,那樣的話,局勢就會更加複雜。

  可是,嘉慶帝並沒有考慮清楚,還是如期舉行了冊封中宮皇后的禮儀:「六年四月,立為皇后。」(《清皇室四譜》)所以,到嘉慶六年(1781年)四月,就出現了這樣一種局面:皇太子旻寧,已經被冊立,秘密立儲的程序已經做完。皇后鈕祜祿氏已經被冊立,皇后冊文、冊寶已經頒發給鈕祜祿氏,她已經坐上了皇后的寶座。這時的嘉慶帝自我感覺真是太好了,太子冊立了,中宮皇后也冊立了,什麼也不缺,太完美了,還在那沾沾自喜!但是,他沒有反思,為什麼康熙、乾隆那麼英明的帝王會不如自己的後宮那麼完美呢?麻煩的事情,甚至將來的巨大隱患已經形成,然而,「賦性魯鈍」的嘉慶帝這時卻仍渾然不覺。

  中宮皇后的冊立,果然引來了麻煩,人們更加確定,那個嘉慶帝密立的儲君,一定會出自當紅的中宮皇后,而不會是那位已經喪母的皇二子旻寧,有誰會立這個沒有生母的可憐的孩子呢?接著,又發生了一個案子,那就是綿愷「更換師傅案」。

  綿愷入學後,師傅一直是玉麟。嘉慶十年(1805年),玉麟另有任用,不再適合做綿愷的師傅,嘉慶帝便調秦承業為綿愷老師。秦承業是乾隆年間進士,很有才華,曾經是旻寧的老師,這次工作變動,調任為綿愷的老師,秦承業非常激動,他認為這是一次難得的機會,因為這個皇子很有可能成為皇太子。於是,為了表明心跡,他便上折謝恩,寫了長長一篇折子,感謝皇帝信任,感謝皇后信任,他一定努力教好皇子,他表態道:「恭膺寵命,侍課三阿哥,仰答高厚於萬一。」(《清仁宗實錄》)這要在平時,也就過去了。可是,這次不同,嘉慶帝非常倒胃口,他也很害怕。實踐證明,大家是在揣測皇太子的事情了。嘉慶帝自己的汗都出來了。他決心破釜沉舟辦這個案子,藉以表明自己的心跡。於是,嘉慶帝重重處置了秦承業:

  一、下旨申斥。嘉慶帝懷著極其憤怒的心情,痛斥秦承業:「秦承業前此曾充二阿哥師傅,即未謝恩,何以此次又具摺奏謝……皇子師傅,職分皆同,若雲此次派令改充三阿哥師傅為榮,豈派充二阿哥師傅為辱乎?伊若妄存歧視之見,則居心大不可問!其獲罪更重!」(《清仁宗實錄》)從這裡我們看出,嘉慶帝極力想挽回影響,不讓人們揣測出他所立的太子到底是誰。他要保持一份神秘,絕對不允許臣子妄加估計和評論。

  二、逐出。嘉慶帝想到秦承業如此勢利眼,而且妄揣聖意,已經造成了惡劣影響,便極為憤怒。雖然秦承業很有才華,還是被驅逐出去了,不再用他作為綿愷的師傅。同時,嘉慶帝狠狠地給他降了職位:「秦承業著降為編修,逐出上書房。」(《清仁宗實錄》)

  三、連累帝師。可惜的是,這次還有一個人受到了牽連,那就是嘉慶帝最尊敬的老師朱珪:「朱珪在上書房侍直有年,豈不諳習舊例,何必為此無謂之奏?」(《清仁宗實錄》)其實,朱珪是被無辜牽連的,卻背上了監督不力的罪名,也被解除了重要職務。

  那麼,我們討論一下,永錫和秦承業等推測的是否有道理呢?綿愷是否有機會被立為太子呢?應該說很有可能。

  第一,嫡子。母親為當今皇后,而且正當紅,很得寵。

  第二,年齡合適。嘉慶帝在嘉慶四年(1779年)秘密立儲,誰最有可能?從年齡角度分析,綿愷最合適。綿愷生於乾隆六十年(1795年),到嘉慶四年(1779年),5歲。而嘉慶帝40歲,如果嘉慶帝像父皇乾隆那樣活到80歲,那時綿愷40歲出頭,是很合適的一個即位年齡。而那時旻寧則已經快60了,一個接近花甲的老人適合作為皇太子即位嗎?

  所以,也難怪朝臣們會推測,會對綿愷抱有希望。大家把目光集中在綿愷身上,自然會冷落了極有希望的旻寧。這讓旻寧心裡極不舒服。

  真正考驗嘉慶帝當年決策是否正確的時候終於到了。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二十五日,嘉慶帝暴亡於避暑山莊。此時,皇太子旻寧和皇后鈕祜祿氏之間會發什麼?

  一、下旨申斥。嘉慶帝懷著極其憤怒的心情,痛斥秦承業:「秦承業前此曾充二阿哥師傅,即未謝恩,何以此次又具摺奏謝……皇子師傅,職分皆同,若雲此次派令改充三阿哥師傅為榮,豈派充二阿哥師傅為辱乎?伊若妄存歧視之見,則居心大不可問!其獲罪更重!」(《清仁宗實錄》)從這裡我們看出,嘉慶帝極力想挽回影響,不讓人們揣測出他所立的太子到底是誰。他要保持一份神秘,絕對不允許臣子妄加估計和評論。

  二、逐出。嘉慶帝想到秦承業如此勢利眼,而且妄揣聖意,已經造成了惡劣影響,便極為憤怒。雖然秦承業很有才華,還是被驅逐出去了,不再用他作為綿愷的師傅。同時,嘉慶帝狠狠地給他降了職位:「秦承業著降為編修,逐出上書房。」(《清仁宗實錄》)

  三、連累帝師。可惜的是,這次還有一個人受到了牽連,那就是嘉慶帝最尊敬的老師朱珪:「朱珪在上書房侍直有年,豈不諳習舊例,何必為此無謂之奏?」(《清仁宗實錄》)其實,朱珪是被無辜牽連的,卻背上了監督不力的罪名,也被解除了重要職務。

  那麼,我們討論一下,永錫和秦承業等推測的是否有道理呢?綿愷是否有機會被立為太子呢?應該說很有可能。

  第一,嫡子。母親為當今皇后,而且正當紅,很得寵。

  第二,年齡合適。嘉慶帝在嘉慶四年(1779年)秘密立儲,誰最有可能?從年齡角度分析,綿愷最合適。綿愷生於乾隆六十年(1795年),到嘉慶四年(1779年),5歲。而嘉慶帝40歲,如果嘉慶帝像父皇乾隆那樣活到80歲,那時綿愷40歲出頭,是很合適的一個即位年齡。而那時旻寧則已經快60了,一個接近花甲的老人適合作為皇太子即位嗎?

  所以,也難怪朝臣們會推測,會對綿愷抱有希望。大家把目光集中在綿愷身上,自然會冷落了極有希望的旻寧。這讓旻寧心裡極不舒服。

  真正考驗嘉慶帝當年決策是否正確的時候終於到了。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二十五日,嘉慶帝暴亡於避暑山莊。此時,皇太子旻寧和皇后鈕祜祿氏之間會發什麼?

  這個時候,按照大清家法,住在圓明園的皇后鈕祜祿氏升格為皇太后,這符合規定。更為重要的是,這時,由於新君沒有即位,在這權力真空的關鍵時期,皇太后可以站出來,對時局發表看法,尤其是可以主持皇太子即位事宜。

  那麼,在避暑山莊的旻寧怎麼辦?他會如期繼承皇位嗎?這個大大的問號,讓人不寒而慄。因為他心裡清楚,皇太后也有兩個皇子,他實在沒有把握,皇太后會捨去私念,出面擁立自己做皇帝。

  不過還好,早在嘉慶四(1779年)年,嘉慶帝就已經秘密立下儲君,打開立儲詔書,就不怕她不擁護自己。可是,正在這關鍵時刻,當年嘉慶帝秘密立儲的詔書匣卻找不到了。

  匣就是秘密立儲的匣子,按照創立者雍正帝的說法,應該藏在乾清宮正大光明匾的後面,一旦皇帝駕崩,公啟匣,大家共同見證。可是,為了安全起見,皇帝會隨身攜帶一份副件,以備不虞。這次,嘉慶帝在承德暴亡,大家慌作一團,怎麼也找不到這個隨身攜帶的密件。這也難怪,這麼機密的文件,有誰會知道在哪呢?所以,儘管大家搜遍嘉慶帝全身,找遍寢宮,也還是一無所獲。

  越亂越出問題,道光帝在慌亂之中,竟然在公佈嘉慶帝患病日期時出了問題。道光帝公佈嘉慶帝從生病到死亡,僅有兩天的時間。二十四日,到達避暑山莊,感到身體不適;二十五日白天「治事如常」,晚上八時左右:「崩於避暑山莊行殿寢宮。」(《道光朝東華續錄》)也就是說,嘉慶帝從發病到崩逝,是兩天時間。這讓人產生懷疑,於是,道光帝對此又改口,說是病了三天才去世:「遘疾三日,遂至大漸。」(《清宣宗實錄》)這樣的改動,讓人們對他充滿了懷疑,其中,當然包括太后了。

  於是,由誰來繼承皇位,大臣爭論不休。嘉慶帝暴亡,由誰來繼承皇位呢?大家心中各有答案:「樞臣托津、戴均元等猶豫。禧恩抗論,眾不能奪。」(《清史稿.宗室禧恩傳》)可見爭論多麼激烈,禧恩都「抗論」了,可見,這是一場生死之戰。

  旻寧怎麼辦?已經到了生死關頭,必須做出正確的決定。他當機立斷,馬上派人去圓明園,找到太后,「請」她表態。太后這個時候的心情實在是太複雜了,一邊是自己的兩個兒子:綿愷和綿忻,親生骨肉;一邊是旻寧,這個讓自己很糾結的皇子。她要怎麼選擇呢?這時,如果走錯一步,很可能出大事,局勢動盪那是肯定的。如果擁立旻寧即位,那沒有問題,自己安心享清福,做皇太后,但那就對不起自己的兒子了,她糾結極了。

  這個時候,避暑山莊還在緊張搜尋嘉慶帝秘密立儲的匣。不久,就有了結果:「均元與大學士托津督內侍檢御篋,得小金盒,啟,宣示御書,立宣宗為皇太子,奉嗣尊位,然後發喪。」(《清史稿》)

  消息傳來,皇太后一切都必須釋然了。這就是結果,她和她的兩個兒子必須承認。於是,皇太后下了一道耐人尋味的懿旨:「但恐倉卒之中,大行皇帝未及明諭,而皇次子秉性謙沖,素所深知。為此特降懿旨,傳諭留京王大臣馳寄皇次子,即正尊位。」(《清宣宗實錄》)皇太后的這道懿旨,迷霧重重,有弦外之音。這個「未及明諭」,是皇太后在暗示人們,嘉慶帝根本就沒有秘密立儲,也可以說,她根本就不承認有立儲匣。這不是一種無聲的反抗嗎?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