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皇帝每月最痛苦的九個夜晚一夜御九妃 | 陽光歷史

 

A-A+

唐朝皇帝每月最痛苦的九個夜晚一夜御九妃

2017年05月15日 唐朝歷史 暫無評論 閱讀 298 次

  皇后的福氣最好,可以在十五、十六獨佔皇帝兩天。而數量最多的八十一個御妻只能在每月二十二到三十的這九天裡,每九個人共同伺候皇帝一夜。可憐的皇帝們白天忙政務,晚上忙御婦,一夜九人,而且要連續九天,那種痛苦是常人很難體會的。

  俗話說,後宮粉黛三千,而實際上,歷代後宮宮女的人數都遠遠超過了這個數目。《隋書》中載,隋煬帝時,宮女人數竟有十萬之眾。唐朝初建,國力貧乏,為了安撫人心、節省開支,唐高祖李淵曾下詔放出部分宮女,任由其嫁人,一次性放出宮女三千多人。到了唐太宗朝,後宮的宮女,仍有數萬之多。唐玄宗時,宮女的數量曾達六萬之眾。唐代其他時期的宮女數量最少也在萬人以上。宮女的人數如此龐大,她們在後宮的日常生活又是怎樣的呢?

  唐朝是個很人性化的王朝,這一點在對待女性的問題上表現的尤為突出。在婚姻上,她們如果覺得生活不夠美滿,可以主動提出離婚,甚至可以協議離婚;在著裝上,她們想穿男人衣服就穿男人衣服,想坦露胸部就露胸部,要多開放有多開放。民間的女子尚且如此,宮裡的女子的待遇就更不一般了。譬如在唐中宗的時候,皇帝的妃子可以在宮外建宅子自個兒單住,要零花錢有零花錢,要僕人有僕人,而不必住在皇宮裡面天天伺候皇帝。這裡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唐朝的後宮侍寢制度,無論是時間安排,還是人員選擇,都堪稱人性化的典範。

  唐朝的大明宮規模巨大,是明清紫禁城的三倍。地方大了,裡面的人自然就會多,別的朝代是「後宮佳麗三千人」,唐朝的後宮人數達到了驚人的佳麗數萬。為了管理如此龐大的「娘子軍」,唐朝統治者實行了品級制,一共八級,與官員的管理模式異曲同工。

  皇后貴為國母,與皇帝一樣獨一無二,無需劃入品級制度,至於其他妃嬪等級如下:

  正一品為夫人,包括:貴妃、淑妃、德妃、賢妃四類;

  正二品為九嬪,包括:昭儀、昭容、昭媛、修儀、修容、修媛、充儀、充容、充媛;

  正三品為婕妤;正四品為美人;正五品為才人。這三個等級人數均為九人,合在一起統稱二十七世婦;

  正六品為寶林;正七品為御女;正八品為綵女。這三個品級的人數均為二十七人,合稱八十一御妻。

  根據品級的不同,各級宮妃享受的待遇也不同。第一等的夫人是除皇后之外最高等級的人,相當於宰相級別的人,服侍她們的人包括數目龐大的隨侍女官、宮女、針黹婦、雜役等等,加上負責後宮炊事用度的宮女,比一個宰相府的人還要多。

  另外,還有一些工作是宮女們不能勝任的,於是就出現了由太監們充當勞力的如下機構:

  掖庭局:主要負責掌握後宮簿籍;

  奚宮局:負責管理後宮的疾病以及死亡;

  內僕局:這個機構比較有趣,主要負責後宮的照明系統,當時的照明用具是蠟燭,所以他們就負責管蠟;

  宮闈局:這個是最忙的部門,大致相當於今天的秘書處,事無鉅細,全要操心,包括有掌扇、給使等等職務;

  內宮局:類似於今天的財務部門,負責倉庫及出納。

  除了這五大局外,為了把這些美女們養得白白胖胖的,皇宮裡還設置了內侍省,共有內侍(長官)四人,內常侍六人,內謁者,監六人,內給事八人,謁者十二人,典引十八人,寺伯二人及寺人二人。他們作為太監的管理機構,負責培訓、考核宦官,保證向后妃們提供一流的服務。

  太監宮女們伺候后妃,后妃則伺候皇帝。她們的伺候時間集中在晚上,為了體現人人有份,又兼顧尊卑有別,皇帝每月的夜生活安排是按照月亮的陰晴圓缺來安排的:

  每個月的前十五天,月亮越來越圓,而後十五天則漸漸變缺,所以呢,初一到十五就由地位低的御妻一直輪到最高的皇后,而十六到月底前則反過來由地位高的輪到低的。

  其中,皇后的福氣最好,可以在十五、十六獨佔皇帝兩天。而數量最多的八十一個御妻只能在每月二十二到三十的這九天裡,每九個人共同伺候皇帝一夜。

  可憐的皇帝們白天忙政務,晚上忙御婦,一夜九人,而且要連續九天,那種痛苦是常人很難體會的。不過這也正體現了唐朝的人性化,試想在清朝,皇帝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隨意翻牌子,如果他看不上的女人,一輩子都等不到見面的一天。有清一代,不知道多少女子在皇宮裡守了一輩子活寡。

  而唐朝的輪崗侍寢制則取消了皇帝的選擇權,使每一個女子都有機會得到溫存,不管皇帝本人願不願意。男女平等的思想在這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體現,也這正是由於這種思想的長期培育,所以武則天成就帝業才變得相對容易。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