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丟掉大陸後蔣介石最恨誰:蔣日記揭露「兇手」
民國將亡,人心渙散,大勢已去,蔣不是恨毛澤東,而是一恨美國,二恨桂李。
本文節選自《東方早報》 原題為:高華談國民黨失敗
國民黨馬上失天下,中國歷史在1949年由槍桿子翻開了新的一頁。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高華認為,儘管國民黨的失敗是「歷史的合力作用」,但最重要的原因還是軍事上的失敗。作為「黨國」重心,以一人領黨、國、軍,蔣介石對軍事失敗負有最大的責任。
遷台之後,蔣介石對國民黨的失敗有什麼反思麼?
高華:民國將亡,人心渙散,大勢已去,蔣不是恨毛澤東,而是一恨美國,二恨桂李。蔣責美袖手旁觀,不救他。1949年1月31日,他在日記中寫道:此次革命剿匪之失敗並非失敗於共匪而是失敗於俄史(斯大林),亦非失敗於俄史而是失敗於美馬(馬歇爾),「美必後悔莫及而馬歇爾須負全責」。蔣自欺欺人地認為,如果他不是被逼下野,中共就不會獲勝,所以他在1949年5月的《上月反省》中大罵:「桂李投機取巧爭權奪利寡廉鮮恥忘恩負義。」
當然蔣介石也是清醒的,他知道自己的過失所在:1949年2月1日,蔣介石在故鄉溪口寫道:「為政二十年對於社會改造與民眾福利著手太少,而黨政軍事教育人員,更未注意三民主義之實行,今後對於一切教育,皆應以民生為基礎。亡羊補牢未始已晚也。」到該年年底,蔣介石在台北草山的革命實踐研究院曾總結出國民黨軍隊失敗的原因:「我們此次失敗,並不是被共匪打倒的,實際上是我們自己打倒了自己。」因為「我們的軍隊」是「無主義、無紀律、無組織、無訓練、無靈魂、無根底的軍隊」,「我們的軍人」是「無信仰、無廉恥、無責任、無知識、無生命、無氣節的軍人」。
1949年的最後一天,蔣在日記中自省:「一年悲劇與慘狀實不忍反省亦不敢回顧。」而最令蔣感到苦痛且悔之已晚者,乃是「軍隊為作戰而消滅者十之二,為投機而降服者十之二,為避戰圖逃而滅亡者十之五,其他運來台灣及各島整訓存留者不過十之一而已」。
延伸閱讀:蔣介石日記1949年5月節選
1949年5月3日,日記右側大字「本日杭州撤守」。次日負氣似的寫:「余主張早撤不再為美國守門上當也」 (1949-5-4) 。
5日下午,蔣氏帶著兒子去虹橋路拜別宋美齡父母的墓,然後去東平路上當年他與宋結婚時的新居「愛廬」看最後一眼。那時宋美齡還在美國,歸期未知,蔣氏當時淒惶的心情不禁流露在日記裡:「晡與經兒同往虹橋路岳父母墓前敬謹告別回程到東平路愛廬視察全室皆空但覺淒涼與愧惶而已」(1949-5-5) 。
(出於好奇,我回頭找來1927年12月1日蔣宋結婚那天的日記。果然新婚之日照舊寫日記,蔣氏這點堅持確是與眾不同。日記裡記述先到孔宅換禮服、再到宋宅行教會婚禮,然後到大華飯店禮堂行正式西式婚禮,「見余愛姍姍而出如雲霞飄落平生未有之愛情於此一時間並現不知余身置何地矣」。禮成後乘車遊.行、晚宴,最後進入新房。可惜以下的三行字被墨筆塗去,隱約看出最後三個字好像是「樂無窮」。以後幾天他都稱新婚夫人為「愛」,又過幾天變成「三妹」,兩人偶有「歡爭」─ ─玩笑的爭執,到月底就開始吵架了。)
5月7日蔣氏乘「「江靜輪」離滬赴舟山,在船上寫日記,說想建設台灣為實現三民主義的省區,「台灣」兩字原為「福建」,被劃掉改成台灣。
17日飛澎湖,發現澎湖的要塞和營區破敗無人,氣憤愧悔得無地自容,幾乎想「遁跡絕世了此一生」。5月25號由澎湖赴高雄,接報寧波淪陷,上海已不能降機,而愛將湯恩伯已在吳淞口指揮各軍撤退了﹗終於,5月27日他寫下:「上海已於昨日淪陷矣」。
1949年5月的「上月反省」內容是反省他人的責任過錯,一是桂系李宗仁:「桂李投機取巧爭權奪利寡廉鮮恥忘恩負義」,另一當然是美國人:「美必後悔莫及而馬歇爾須負全責」。
6月初再反省上海與浙贛線的潰敗,又發現白崇禧要負全責,因為白牽制了湯恩伯的主力部隊:「失敗實數已知其大概白崇禧如不強制湯部主力西移皖南則不惟無此重大損失而且保衛上海之戰亦必會勝矣」(1949-6-4 上星期反省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