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廣州南越國遺址出土南漢宮殿建築飾物 | 陽光歷史

 

A-A+

[圖文]廣州南越國遺址出土南漢宮殿建築飾物

2015年12月23日 考古發現-短篇 暫無評論 閱讀 176 次

南越國遺址出土南漢宮殿建築飾物



考古發現的黃釉陶脊吻。這件脊吻殘高約1米,寬約80厘米,重達六七十斤。本報通訊員供圖

本報訊 (記者 許黎娜 通訊員 灶新 鎖強 志剛)最近,南越國宮署遺址考古發掘又有重要發現,在原兒童公園北面出土一件五代南漢國時期大型宮殿建築構件———黃釉陶脊吻。考古專家介紹,這是目前廣東考古發現年代最早的釉陶雕塑脊吻,比陳氏書院(陳家祠)屋頂上的石灣釉陶脊吻早出950年,比我國現存規模最大的山西華嚴寺大殿琉璃鴟吻還要早近100年,可以說是廣東石灣釉陶雕塑脊吻的鼻祖。


屋頂塑海獸以辟邪防火




脊吻,又稱鴟吻或鴟尾,是中國古代大型建築中放置在屋頂正脊兩端的飾物。其形象多為海獸,被視為能激浪降雨以辟邪防火的化身。這件脊吻是在南漢國兩座大型宮殿台基之間的廢棄堆積中發現的,應是南漢國宮殿使用的建築構件。




這件脊吻殘高約1米,寬約80厘米,重達六七十斤。其頭尾殘缺,全身刻魚鱗紋,背部刻羽翼,身下刻雲氣紋,形象飽滿生動,線條流暢,隱然有伏梁待飛之勢,加之通體釉色均勻帶有光澤,尤顯氣魄非凡。




考古人員說,嶺南天氣潮濕,這麼精美的大型黃釉陶脊吻能保存千年,相當不易。根據南漢國時期的工藝水平,這件脊吻應該是先手工捏制後、再放進窯裡燒製而成的。




目前,該脊吻已從遺址地層中清理出來,並將進行復原保存。




南漢宮殿極盡奢華




五代後梁貞元三年(公元917年),劉龑據有嶺南稱帝,建都廣州;次年,劉龑以漢代劉氏後裔自居,改國號大漢,史稱南漢,為五代十國之一。儘管這一王朝只經歷四主、存活僅55年。但對宮殿的大規模修繕建設就達三四次之多。「悉聚南海珍寶,以為玉堂珠殿」,說的就是南漢帝的奢侈生活。




據明黃佐《廣東通志》、清梁廷楠《南漢書》和黃佛頤《廣東城坊志》等史籍記載,今廣東財政廳一帶為南漢國的宮殿區所在。考古人員介紹,自1995年以來,在中山四路忠佑大街西側的市長途電話局、原市文化局大院和原兒童公園以及中山四路原致美齋等地,均發現有南漢國時期的大型宮殿、廊廡、走道、水井和八角形塔等建築遺跡,這些建築大多鋪有施釉方磚或印有精美花紋的方磚。結合此次出土的黃釉陶脊吻,以及之前在中山四路北側商舖後面出土的雕鑿16獅大型柱礎石,在大塘街工地發現的南漢皇宮城牆等,可知當時南漢國宮殿建築的規模極其宏偉、華麗。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