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皇后梁猛女:史上唯一真正精通采陰術的皇后
在談論這個主題之前,我們先簡介一下什麼是「采陰術」,古代的采陰術背後有何玄機。
採陰補陽或采陽補陰,其實是一種道教修煉方法,指男女通過房事達到體內的「陰陽平衡」,屬於古代道家房中術」的概念,有練太極之人也曾嘗試過。道家的採陰補陽,本義是指男性 「數易女而莫數瀉之」。由於女性有潮可以加強男性的生命力,因此男性的配合以達到採陰補陽之目的。
史上採陰補陽之術主要在道教的某些流派中盛行,宋代以後更發展為「煉內丹」之術,它很早就受到佛教的抨擊,也受到很多醫家的批評,這也被認為是古代房中術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因為操此術者不可能長生不老、得道成仙,但卻易流於縱慾,而與房中術「樂而有節」的基本原則相悖。當然,「採陰補陽」在現代人的性生活中是不適用的。
但彭祖曰:「男女相成,猶天地相生也。天地得交會之道,故無終竟之限;人失交接之道,故有夭折之漸。能避漸傷之事,而得陰陽之術,則不死之道也。……宜知交接之法,法之要者,在於使人身輕,百病消除也。」將天地交會與男女交合類比,再引出多交利於健康之說,這種類比、聯想之法,為先民所常用,而且在先民眼中看來也很雄辯。不過其說倒也能夠與現代科學的某些結論吻合。
《醫心方》卷二十八亦云:「御女當如朽索御奔馬,如臨深坑,下有刃,恐墮其中。」在這類故事中,男子都成為交合中的奉獻者,女子則獲得「補益」而年華永駐。史書舉出了最早通采陰術的美貌女子則是夏姬,筆者撰文多有描述。
實際上,在「採陰補陽」與「采陽補陰」兩種理論同時的利誘與威脅之下,男女床笫之事成為一種危險的遊戲,一種兩性之間的戰爭。正是由於這種觀念,房中術著作非常喜歡使用戰爭術語,將「御女」視為「禦敵」,有時乾脆就將女方稱為「敵人」,將女方達到滿足稱為「投降」或「賓服」。最突出的是明代《純陽演正孚佑帝君既濟真經》,通篇全部以軍事術語寫成,不知者初見會認定是一篇兵書。
不過,在古代耽於享樂的帝王來說,他們居然認為采陰術本是有益無害之事,即使相信了這派主張,遵而行之,對君主后妃雙方也無損害;況且它又男女平等,使男女還能展開雙雙成仙的美麗幻想。漢桓帝即是此類觀念的傑出代表。
這裡,我們有待引出本文的女主人公——漢桓帝劉志的皇后梁猛女(此女一生有三姓,名字確實叫猛女)。
自從漢桓帝延熹二年七月,皇后梁女瑩病死後,重新選立皇后之事便提到日程上來了。只是這時桓帝和宦官們正在全力翦滅梁氏的勢力,因此事情才拖到了一個月以後。新選中的皇后是平素最受桓帝寵幸的采女梁猛女。
梁猛女原來是漢安帝時垂簾聽政的鄧太后的侄孫女,她的父親鄧香是鄧太后堂兄的兒子。可是她的母親嫁給鄧香生下猛女後,又改嫁到梁紀家。梁紀是大將軍梁冀妻子孫壽之舅,與梁冀並非一家,卻有著親戚關係。由於猛女自幼隨著母親一起生活,因此也就被帶到梁紀家中,並且隨了繼父的姓。
猛女一天天長大起來,出落得美貌不凡。梁冀的妻子見猛女長得如此美貌,就讓她父母將她送到桓帝宮中。這時候梁冀的妹妹皇太后梁妠已死,另一個妹妹皇后梁女瑩雖然還在,可是與桓帝感情不合。送猛女入宮,在一定程度上也許出於防止桓帝寵幸外姓,但是他們卻忘記了猛女其實也是個外姓之人。
猛女入宮後,果然得到了桓帝的寵愛,因此得到好處的則是猛女的親兄鄧演,被封為南頓侯。幾年後,皇后梁女瑩病死,梁冀伏誅,猛女被立為皇后。桓帝對梁氏特別厭惡,不願意讓皇后再姓梁,就特地給她改姓了薄,從此宮中有了一位薄皇后,其實還是當年的鄧猛女,後來的梁猛女。
到了延熹四年(一六一年),大臣中間突然有人提出這樣的問題:皇后本是郎中鄧香的女兒,不應當改易他姓。奏報到桓帝那裡,他也覺得有道理,於是又為皇后複姓鄧氏,薄皇后又成了鄧皇后。
劉志是個宮廷生活十分荒淫的皇帝,他把大權交給宦官,自己終日在後宮同妃嬪們廝混在一起。桓帝內幸之多也是令人吃驚的。當時宮中妃嬪采女多達五六千人,爭寵互訐,經常發生矛盾。受寵的貴人郭氏就與皇后鄧猛女不合,她們互相攻訐陷害,互不相讓。鄧猛女由於精通采陰術,自從做了皇后,恃尊獨寵。桓帝對她寵幸日隆。史學家指出,她是中國古代史上真正精通房中術的皇后。
但延熹八年,由於宮廷政治鬥爭日烈,喜新厭舊的漢桓帝最終將她廢黜。送到暴室,憂病而死。
鄧猛女被廢而死,桓帝再立竇妙為皇后。但他真正寵幸的卻是采女田聖等人。永康元年(一六七年)桓帝臨死前將田聖等九名最受寵幸的采女都立為貴人。他死後竇皇后成為太后,她積怒於田聖,桓帝棺槨未葬,就將田聖殺死,又要盡殺幾名貴人,為宦官諫止。不過這都是後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