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圖文]讓自己未來能成為化石的秘決
猶他州東部採石場挖出了侏羅紀恐龍的骨架,經過長達數百萬年甚至是千萬年的地質等作用,這些恐龍的遺骨變成了今天我們看到的恐龍化石,深刻記錄了當時地球上所發生的事件。然而,化石是如何形成的呢?
科學家對化石形成環境進行調查,發現低氧的土堆是個理想的選擇,當然還應該快速被「埋葬」,避免「拾荒」動物的干擾
根據目前的調查表明,生物體在死亡之後有機物質開始分解,但是某些堅固的部分通過石化作用形成了化石,那麼在何種環境下更為容易形成化石呢?或者我們要使自己的身體「保存萬世」應該如何埋葬自己呢?
研究人員認為要使自己的身體「變身」成為化石,需要慎重選擇地點,這就意味著我們需要找一個最為容易形成化石的環境,比如湖泊、河流、沙丘沙漠等,這些地質環境的沉積作用相對較強,而且應該「迅速埋葬」,這樣可以避免一些野生動物破壞遺骨的完整性。當然,並不是任何一個沉積環境都有利於化石的形成,不同類型的沉積物和沉積環境都會導致化石形成的差異性,比如在一個沙質的河道中,骨架就可能在擠壓力的作用下解體。
在沙漠環境中也可能遇到不可控的因素,比如一些昆蟲可能將乾燥的屍體變成自己的「巢穴」,同理,深海環境中鯊魚和螃蟹也會破壞屍骨。因此,最為可能成為化石的地方是低氧的土堆,比如我們在此類環境中發現了始祖鳥的化石,這種生活在一億多年前的生物依然在化石中栩栩如生,顯然是最華麗的自然藝術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