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水師並未輸在炮彈數量上輸在炮彈質量上 | 陽光歷史

 

A-A+

北洋水師並未輸在炮彈數量上輸在炮彈質量上

2017年05月31日 戰史風雲 暫無評論 閱讀 95 次

  差距不在數量,黃海之戰後,北洋海軍基地還存有各類炮彈6748枚

  北洋海軍在甲午戰爭中失敗,炮彈不足向來被視為一個重要原因。如蕭一山在《清代通史》中說,「當黃海戰時,定、鎮兩艦之巨炮,僅有三顆開花彈,何能應敵……在六小時之苦戰中,所發皆小口徑之跑也。」事實上,北洋海軍的炮彈問題,不在數量不足,而在質量較差。

  北洋海軍提督丁汝昌,在戰前就盡力補充艦上炮彈。他在給旅順營務處的信中說,「經遠回威,望飭將定、鎮兩艦三十零半生炮用銅箍開花子一百五十顆,十五生炮用四倍長銅箍開花子一百顆,檢發該船一律攜帶來威應用。」這就是說,黃海戰前,丁汝昌從旅順往威海調運了150多枚762.5px口徑大彈、100枚375px輔彈。對小炮炮彈,丁汝昌也很掛心,催促天津機器局,「五十七密裡快炮應需方塊大粒炮,除前到兩千磅外,尚短四千磅,洵現孔迫之需。」

  因有以上準備,後來在黃海海戰中,北洋海軍的炮彈數量雖不充裕,但也未在戰鬥中途用磬。北洋海軍教習漢納根說,「到傍晚海戰結束時,中國各艦的炮彈已全部打光,幸而未遭敵艦追擊,始得集中於旅順口」;鎮遠艦幫辦管帶馬吉芬說,「我方最後只剩下三發炮彈」。可見北洋海軍所帶炮彈雖捉襟見肘,但仍將5個小時的海戰支持到了最後。

  事實上,北洋海軍所存炮彈的數量相當大。黃海海戰後,光緒命對海軍頗有瞭解的徐建寅到北洋海軍查驗武器。徐發現,在威海衛基地,此時尚有各種炮彈6748枚,開花彈和雙層開花彈5086枚,占總數的75%以上,此外還有鋼彈705枚、凝鐵彈176枚、子母彈574枚、群彈207枚。其中絕大多數是在黃海戰前撥付給北洋海軍的。可惜的是,這些彈藥並未在戰時裝備,而被留在了基地中。

  質量才是關鍵,日艦炮彈採用先進炸藥,擊中目標幾乎能點燃鋼鐵

  北洋海軍的炮彈主要為開花彈(榴彈)和實心彈(穿甲彈),前者彈頭中填充火藥,擊中目標後會發生爆炸;後一種只在彈頭內裝很少火藥或不裝火藥,然後填充泥土、沙石。實心彈擊中目標後不會爆炸,只能借重力和加速度擊傷敵艦。當時所說,炮彈「有火藥化為泥土者」,其實並非是因軍官貪腐而濫竽充數,而是實心彈本就如此。

  從徐建寅的查驗結果,可以看到,鋼彈、凝鐵彈等實心彈並不是北洋海軍主要裝備的炮彈,更多的是開花彈。北洋海軍所用開花彈產自天津機器局,在彈頭填充黑火藥。這種開花彈只能通過爆炸時產生的衝擊波和炮彈碎片擊傷敵艦。黑火藥燃燒後所產生的殘渣還會附著在膛線上,以至每次發射後,都要花時間清潔炮膛。此外,黑火藥燃燒時會產生大量刺鼻的白煙,船員只有等白煙散盡,才能再次瞄準。這對在射速上本就處於劣勢的北洋海軍來說,當然是雪上加霜。

  此時日軍則已利用英國人沃爾夫發明的「苦味酸」(被稱為「黃色火藥」,其爆炸的威力超過TNT炸藥),研製出名為「下瀨火藥」的烈性炸藥。用此生產出的炮彈,能引起上千攝氏度的大火,號稱連鋼鐵都能點燃。

  很可能是被這種炮彈擊中後,「『定遠』火勢愈來愈猛,艦體全被黃煙包圍,終於不能自由運動……」北洋海軍12 艘參戰軍艦中,至少有超勇、揚威、定遠、鎮遠、致遠等七艘中彈起火。而鎮遠艦能在炮擊松島號後,使其燃起大火,也可能是恰好打中了日艦上裝有下瀨炸藥的炮彈。

  由天津機器局製造的炮彈,不僅技術落後,工藝也很粗糙。定遠艦槍炮大副沈壽坤說,艦上所配彈藥,「大東溝之敗(即黃海海戰),非彈藥不足,乃器之不利也……有大小不合炮膛者;有鐵質不佳者,彈面皆孔,難保其未出口不先炸者。即引信拉火,亦多有不過引者。」黃海戰後,廣西直隸州知州張秉銓曾探訪參戰官兵,總結了失敗的十條教訓。其中涉及炮彈問題時,也只是說有「往往彈子與槍炮緘孔不對」的質量瑕疵,沒有談到數量不足。

  總的來說,北洋海軍在甲午戰爭中擁有相當多的炮彈儲備,其在參加黃海海戰時,雖沒有帶足彈藥,但也尚可支撐。清、日海軍戰績懸殊,就武器方面的原因而言,主要是雙方炮彈殺傷力差距所致,而這種炮彈殺傷力的差距,所反映的,又是中日兩國軍事科技的差距。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