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河北保定順平縣白銀坨驚現冰川遺跡
中國旅遊地學專家張永勝、河北科技評審地質專家邊慶年教授等6人28日宣佈,近期在河北保定順平縣白銀坨發現完整齊全的山嶽冰川遺跡。
據張永勝介紹,現在可觀察到上遊向北是1033米的頂峰,頂峰向兩側延伸1000米左右,形成了一個弧形山梁,向下延至谷底組成了一個半漏斗狀,它是儲冰之所,稱之「冰斗」。由於冰斗內大量冰源聚集,產生巨大勢能,因重力關係,自然向溝中運動,形成冰川。冰川雖然運動速度緩慢,但潛能極大,它攜帶碎石向前移動,在谷頸處側向刨蝕出一條「U」形谷。槽谷雖然被後期風化剝蝕,但兩側對稱的殘谷壁仍依稀可辨,冰川擦痕仍能覓尋到,冰蝕階步非常清晰。
從地質學角度來講,因氣候變化,冰川上會生成多條冰裂縫,冰水沿裂縫衝下,如同滴水穿石形式,長期作用下,平坦的冰床上會出現大小不同的圓洞,俗稱冰臼。「這裡的冰臼並不算大,卻有幾十個,一般直徑十幾厘米,深十幾厘米,四壁光滑,呈直立的圓柱狀坑穴。因冰床的岩石成分為均勻的元古界白雲巖,故冰臼普遍為對稱的圓形。有趣的是除部分單個冰臼呈分散狀組成群體外,有的冰臼群成線狀,有規律地排列,排列方向垂直冰川流動方向,個別還出現半放射狀分佈,這顯然是受冰裂縫的形態不同所制約。」邊慶年教授說。
同時,在白銀坨兩側山梁殘留有第四紀黃土沉積和岩石風化殘積。裸露的岩石上有多個冰蝕窩(馬蹄痕)證明寒凍風化很強烈,有的如馬蹄大小,有的似臉盆大小,三面印跡陡立、一面平緩酷似馬蹄印,十分逼真。它是冰川存在的例證。下遊還可見到多塊稜角鮮明、幾噸甚至十幾噸重的巨大冰川漂礫,這是冰磧壟中殘留的主要物證之一,還發現了罕見的冰磧湖,而且出現了「四湖聯珠」奇景。
由於經歷了冰川期和流水期,冰川原貌破壞嚴重,但仍保留有清晰完整的冰斗、U形谷、冰床(羊背石)古剝蝕面(寒凍夷平面)、冰磧壟(巨大漂礫)、冰磧湖等冰蝕、冰磧地貌特徵,十分難得。這一發現證明太行山區經歷了鄱陽冰川期,對研究古氣候、古環境、古地貌及生物演化異常寶貴,也為開展科普旅遊增加了新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