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臘起義為何會失敗?起義倉促形勢預判錯誤
方臘起義為何會失敗?北宋宣和年間,宋徽宗為了裝飾宮殿,構建園林,派人到東南各地搜刮民間的花石竹木和奇珍異寶,貪官朱勉等乘機敲詐百姓,大發橫財。百姓怨聲載道,人人思亂。方臘率貧苦大眾,以誅貪官為名發動起義,並在短短幾個月內就攻克了六州五十二縣,給北宋統治者以沉重的打擊。
由於錯誤估計形勢,低估宋軍實力,起義軍先勝後敗,很快就被宋朝禁軍鎮壓。因《水滸》的廣為流傳,方臘起義也無人不知。但宋江征討方臘並無歷史依據,只是小說家的虛構。
方臘是有理想、有智慧的農民起義軍領袖。他從小就有遠大的志向,他的家鄉睦州,在唐朝曾發生過農民起義。宋史稱:「唐永徽中,睦州女子陳碩真反,自稱文佳皇帝。故其地相傳有天子基,萬年樓。臘益得憑籍以自信。」史籍還記載:「初,方臘生而數有妖異。一日臨溪顧影,自見其冠服如王者,由此自負,遂托左道以惑眾。」
所謂「左道」是指方臘信奉的摩尼教。摩尼教為波斯人摩尼所創,又稱明教,流行於中亞及地中海沿岸,該教的教義是:宇宙間有明和暗兩種力量的鬥爭,在天地未分的「初際」,明暗各殊,勢均力敵;「中際」暗來侵明;「後際」明暗各復本位。現時處於「中際」,人應助明斗暗。該教主張人人平等,不分高下。要求教徒不茹葷,不飲酒,白衣白冠,死則裸葬。
武則天延載元年(公元694年),波斯人拂多誕把摩尼教的《二宗經》傳入中國。唐以後,摩尼教主要在江淮一帶流傳,方臘居住的浙西地區,在宋代是摩尼教的活動中心。方臘不僅信奉摩尼教,而且還是「魔頭」,他發展和吸收了大批信徒,這些信徒後來都成為起義軍的骨幹力量。
在起義前夕,方臘對當時的社會形勢作過一番分析判斷,他的分析判斷有一部分是正確的,有一部分則完全錯誤。他認為當時朝廷在江南設造作局,大搞「花石綱」,使東南之民不堪忍受,人心思亂,只要揭竿而起,民眾必然聞風響應,「旬日之間,萬眾可集。」這個分析非常正確,後來也得到了事實的驗證。另外,他還指出,「守臣聞之,固將招徠商議,未便申奏,我以計縻之,延滯一兩月,江南列郡可一鼓下也。」這個判斷也很準確,方臘發動起義後,各地官員忙於應付,無暇將詳情上奏朝廷。直至宣和二年十二月,警奏才上報朝廷,當時北宋朝廷正調集兵力以圖北伐,大臣王黼「匿不以聞」。朝廷的無動於衷,使起義軍爭取到寶貴的時間,攻佔了一個又一個州縣,達到了「一鼓而下江南列郡」的目標。
然而,方臘認為朝廷從決策到調集兵食「非半年不可」,完全是錯誤的判斷。自陳遘上疏後,朝廷在一個月內就已調集十五萬大軍開赴前線,打了起義軍一個措手不及。北宋的禁軍非地方軍可比,是宋軍的精銳,起義軍雖然號稱百萬,但都沒有受過正規的訓練,而且各部隊分散在各地,各自為戰,缺乏統一的指揮,最終被宋軍各個擊破。
如果不是起義軍不能進行持久戰,朝廷花了大量的經費應付鎮壓農民起義的戰爭,中原也就不可能發生變亂,「金虜」也沒那麼快乘機入侵,方臘「劃江而守」進而「混一天下」的目標就成為空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