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歷史:東晉淝水之戰的得勝並非出於僥倖 | 陽光歷史

 

A-A+

解讀歷史:東晉淝水之戰的得勝並非出於僥倖

2015年12月01日 戰史風雲 暫無評論 閱讀 327 次

  淝水之戰:有人認為淝水之戰是一項面子工程,我的看法則不然,戰爭是殘酷的,真刀真槍,來不得半點虛偽。史書有載,對於苻堅百萬大軍的大舉進攻,東晉王朝非常恐慌,只好求助於以謝安為首的謝氏子侄。由謝安坐鎮建康(今南京)全權指揮,帶兵的主將都是謝家子弟,共8萬兵將。以8萬人直接與苻堅前鋒30萬人交戰,人數懸殊太大,東晉都城建康的達官顯貴們,都感到非常驚恐,謝安在此時與謝玄一起下棋,遊玩到深夜才回家。其實這是謝安作為三軍主將這樣做是應該的風度,有意示人以風度,起到穩定局面的作用,而不是為了面子。

  開戰兩個月,當東晉胡彬被苻堅打敗退守硤石,而謝石、謝玄等人只能在淝水25里外的洛潤屯軍,不敢冒進,戰事處在不利局面時,苻堅派降將朱序來遊說謝石投降,朱序反向謝石獻計:「應乘其百萬大軍未到達,馬上進攻,如打敗前鋒,銼其銳氣,就可取勝」,謝玄也勸謝石聽從朱序意見。於是謝玄派劉牢之率精兵5千,直進洛潤秦兵,斬秦將梁成、王泳等1.5萬人。於是謝石、謝玄等水陸並進,與秦兵相持於淝水兩岸。這充分證明是謝家子弟積極掌握了戰爭的主動權。

  由於苻堅以淝水為陣,晉兵不能渡過,謝玄派使者對苻堅說:你們孤軍深入,可是逼水為陣,這是持久之計,不是想早日決戰,如果能夠移陣稍退,使我軍渡過淝水,決一勝負,這不是很好嗎?秦諸將認為不可,但苻堅卻認為可以讓晉兵渡水到一半時,再用鐵騎圍而殲之,苻融也同意這個計畫,於是,命兵稍退,不料秦兵因此而退卻不止,謝玄、謝琰、恆伊等乘機搶渡淝水,奮鬥前進。苻融掠陣馳馬,想阻止退兵,但卻遭退兵撞倒,被部下所殺,這時東晉先降於秦的朱序又在陣後大叫「秦兵失敗了」,秦兵更加潰逃不止,謝玄等乘勝追殺,直到青崗,敗走的秦兵自相踐踏,死者蔽野塞川,晉軍收復壽陽,取得淝水之戰的勝利。

  縱觀戰爭的全過程,謝安的指揮有計畫有步驟地進行,一步一步爭取主動勝利的機會,可以說東晉勝利是必然,並非偶然,應該不是幸運使然。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