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賢相藺相如去世為何40萬的趙軍哭聲震天? | 陽光歷史

 

A-A+

揭秘:賢相藺相如去世為何40萬的趙軍哭聲震天?

2015年12月21日 史海秘辛 暫無評論 閱讀 156 次

  一代賢相藺相如:沒有亭台樓閣,不見石馬牌坊。但見一截橫陳的殘碑、一株茂盛的古樹,連天的萋萋芳草覆蓋著一座塚墓。這就是你的墳墓嗎?這就是你最後的歸宿嗎?趙上卿藺相如。這裡沒有秀麗優美的風景,卻有著連綿不絕的遊人。是什麼讓他們心儀已久,不遠萬里而來?為什麼每個到墓前的人都神色凝重,滿臉的虔誠?趙上卿藺相如,你何以能贏得人們亙古不變的敬重?

  對於趙國的追尋,今天的我們僅能憑著《史記》中的幾個零散而有限的故事來想像探尋。三家分晉,胡服騎射……百年歷史風雲,趙國留給後人的似乎僅僅是趙武靈王、廉頗、藺相如,還有那位風流千古的秦始皇的母親……然而,歷史的煙雲又淹沒了多少可歌可泣的人物啊,而你,藺相如,依然熠熠生輝,光彩照人,千百年來被人敬仰推崇。藺相如是我省古縣人,這已是不爭的事實。《山西名人》、《古縣志》均有翔實的記載。

  踩著鬆軟的芳草,繞墓三匝。我在思索:相如墓前這些古往今來的人們啊,你們又在追尋著什麼?穿越千年時空,我約會古今眾人,洗耳聆聽他們的聲音。清代岳陽知縣趙時可,他羨慕相如起於青萍之末而一舉成名平步青雲的際遇:「怒發鹵庭客,遜頗何太音?純臣正白璧,滿腹蔥丹心。趙瑟無妨鼓,秦盆亦葉音。當年賢宦者,謀國何太深?」

  清代進士趙董,他追求藺相如名滿天下萬古流芳的名聲:「智勇兼全仰大名,寶豐村外列墳塋,松虯老去餘生氣,風雨秋來帶怒聲。」

  文學大儒馮夢龍最敬佩藺相如「完璧歸趙」的壯舉和「引車趨避」的大度。他說:「和氏之璧何足為重?相如之意,只恐秦王欺趙得璧,便小覷了趙國,將來難以立國,倘索地索貢,不可復拒,故於此顯個力量,使秦王知趙有人也。」他並賦詩一首:「引車趨避量誠洪,肉袒將軍志亦雄。今日紛紛競門戶,誰將國計置心中?」


  一代史學宗師司馬遷,他用歷史學家的眼光來評價:「知死必勇,非死者難,處死者難。方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勢不過誅,然士或怯懦不敢發。相如一奮其氣,威信敵國;退而讓頗,名重太山。其處智勇,可謂兼之矣!」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是廉、藺以及趙奢、趙括、李牧五人的合傳。司馬遷在贊語中對其餘四人的功勳隻字未提,而獨贊藺相如一人。在他看來,任何赫赫戰功都會隨時光流逝而去,而藺相如這種為維護國家尊嚴處死地「知死必勇」的無畏氣概和「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的磊落胸襟,方可「名重太山」、流芳千古,才值得大書特書。我想,這既是藺相如留給後人的精神財富,也是千百年來人們憑弔、緬懷他的原因所在吧?

  「豈止後人,當時趙國人就愛戴他,擁護他!」身旁一位老人的話打斷我的思緒。並將我帶回那遙遠的戰國時代,眼前不禁出現那悲壯感人的場面……

  秦、趙相持於長平。趙王中了秦國的反間計,欲派趙括代替老將廉頗為三軍主帥。這時已病篤的藺相如聞訊匆忙趕至王宮,勸趙王說:「王以名使括,若膠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讀其父兵書傳,不知合變也。」但昏庸的趙王聽不進藺相如規勸,執意任用趙括為帥。趙國不能斷送在黃口孺子之手。憂國憂民的藺相如不顧病情,自告奮勇願協助趙括抵抗秦軍。於是在前不見頭後不見尾的40萬趙軍中多了一輛馬車,車上躺著氣息奄奄的藺相如。當行軍到北平一帶時,長途顛簸已使藺相如氣若遊絲,自知不久於世的藺相如叫來趙括千叮嚀萬囑咐:秦將王齙才能平平,卻連續擊敗我國名將廉頗,足見秦軍之強大。故與秦軍作戰,宜在堅守,避其銳氣,切不可冒然出擊窗」並安排後事:「我本此地人,死後就將我葬在故土吧窗」說罷撒手西去。趙軍失去智多星,趙國倒了擎天柱。40萬趙軍哭聲震天,淚飛頓作傾盆雨。趙括這廝打仗不怎麼樣,籠絡將士,穩定軍心的手段還是有的。否則,在隨後的內無糧草、外無援兵的絕境中,孤軍奮戰堅守了近兩個月是不可想像的。趙括下令:全軍將士每人捧一把黃土埋葬賢相。噩耗傳開,家鄉的人們也自發趕來。40萬將士、40萬捧土、40萬顆心;數萬村民、數萬捧土、數萬顆心,送葬的隊列整整排了20多公里。每個人都是哽咽失聲,淚流滿面。於是,哀思滿腔化為淚,淚灑黃土土成泥。趙括流著淚走在隊伍前列,走到墳前,雙膝跪下,把第一捧黃土灑在藺相如的靈寢上,身後的將士和村民依次下跪磕頭,把帶著體溫的一捧捧黃土覆壓上去……葬禮進行了四五天,黃土堆了四五天,相如墓竟然堆成了一座六七米高的小山丘。由於大家的雙手緊捏黃土,又拌和著淚水,黃土竟被捏成一塊塊的泥土,致使墳墓像許多石頭堆砌而成。這種奇異的土質在別處還真沒見過。

  我躬身拾起一塊黃土,捧在手裡,凝眸而視。是啊,有亭台樓閣的地方是沒有這種黃土的,有石馬牌坊的陵寢地也是沒有這種黃土的。趙上卿藺相如啊,這樣的黃土是你最好的墓誌銘。一個人在身後能配享這樣的黃土,那他必將和黃土一樣千秋不朽!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