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酉政變是怎麼回事?辛酉政變的過程是什麼 | 陽光歷史

 

A-A+

辛酉政變是怎麼回事?辛酉政變的過程是什麼

2015年09月03日 史海秘辛 暫無評論 閱讀 200 次

  辛酉政變的過程: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咸豐帝在英法聯軍的逼迫下,於咸豐十年(1860)八月八日北逃熱河(今承德市)。路上且走且停,走了8天,於八月十六日抵達熱河行宮。咸豐帝身體本來羸弱,加之京城失守,北逃熱河,心情更加鬱悶。雖千方百計尋歡作樂,也解不了心頭的煩惱,病情愈來愈重。不到一年,咸豐十一年七月十六日(1861年8月22日),咸豐帝在熱河避暑山莊的煙波致爽殿,撒手人寰。

  公元1861年農曆7月:

  16日,咸豐皇帝死。他臨終前做了三件事:一,立皇長子載淳為皇太子。二,命御前大臣載垣、瑞華、景壽,大學士肅順和軍機大臣穆蔭、匡源、杜翰、焦祐瀛八人為贊襄政務大臣,八大臣控制了政局。三,授予皇后鈕祜祿氏「御賞」印章,授予皇子載淳「同道堂」印章(由慈禧掌管)。顧命大臣擬旨後要蓋「御賞」和「同道堂」印章。八大臣同兩宮太后發生矛盾。

  18日,大行皇帝入殮後,以同治皇帝名義,尊孝貞皇后為皇太后即母后皇太后,尊懿貴妃為孝欽皇太后即聖母皇太后。


  公元1861年農曆8月:

  1日,恭親王奕?獲准趕到承德避暑山莊叩謁咸豐皇帝的梓宮。溥儀在《我的前半生》中記載:相傳奕?化妝成薩滿,在行宮見了兩宮皇太后,密定計,旋返京,做部署。奕?獲准同兩宮太后會面約兩個小時。奕?在熱河滯留六天,盡量在肅順等面前表現出平和的姿態,麻痺了顧命大臣。兩宮太后與恭親王奕炘,破釜沉舟,死中求生,睿智果斷,搶奪先機,外柔內剛,配合默契。恭親王奕?同兩宮太后密商決策與步驟後,返回北京,準備政變。此時,咸豐皇帝剛駕崩十三天。

  2日,醇郡王奕繕為正黃旗漢軍都統,掌握了實際的軍事權力。

  6日,御史董元醇上請太后權理朝政、簡親王一、二人輔弼的奏折。

  7日,准兵部侍郎勝保到避暑山莊。勝保在下達諭旨不許各地統兵大臣赴承德祭奠後,奏請到承德哭奠,並率兵經河間、雄縣一帶兼程北上。

  11日,就御史董元醇奏折所請,兩宮皇太后召見八大臣。肅順等以咸豐皇帝遺詔和祖制無皇太后垂簾聽政故事,擬旨駁斥。兩宮皇太后與八位贊襄政務大臣激烈辯論。八大臣「嘵嘵置辯,已無人臣禮」。據史籍《越縵堂國事日記》記載:肅順等人恣意咆哮,「聲震殿陛,天子驚怖,至於涕泣,遺溺後衣」,小皇帝嚇得尿了褲子。兩宮太后不讓,載垣、瑞華等負氣不視事,相持愈日,卒如所擬。八大臣想先答應兩宮太后,把難題拖一下,回到北京再說。

  18日,宣佈咸豐皇帝靈柩於農曆9月23起靈駕,29日到京。

  公元1861年農曆9月:

  1日,同治皇帝上母后皇太后為慈安皇太后、聖母皇太后為慈禧皇太后徽號。


  4日,鄭親王瑞華署理行在步軍統領,醇郡王奕繕任步軍統領。先是,兩宮太后召見顧命大臣時,提出瑞華兼職太多,瑞華說我只做行在步軍統領;慈禧說那就命奕繕做步軍統領。奕繕做步軍統領就掌握了京師衛戍的軍權。不久,奕繕又兼管善捕營事。

  23日,大行皇帝梓宮由避暑山莊啟駕。同治皇帝與兩宮皇太后,奉大行皇帝梓宮,從承德啟程返京師。兩宮太后和同治皇帝只陪了靈駕一天,就以皇帝年齡小、兩太后為年輕婦道人家為借口,從小道趕回北京。

  29日,同治皇帝奉兩宮太后回到北京皇宮。因為下雨,道路泥濘,靈駕行進遲緩。同治皇帝奉兩宮皇太后間道疾行,比靈駕提前四天到京。兩宮皇太后抵京後,立即在大內召見恭親王奕?等。

  30日,發動政變。同治皇帝與兩宮皇太后,宣佈在承德預先由醇郡王奕繕就之諭旨,宣佈載垣等罪狀:

  「上年海疆不靖,京師戒嚴,總由在事之王大臣等籌劃乖張所致。載垣等不能盡心和議,徒以誘惑英國使臣以塞己責,以致失信於各國,澱園被擾。我皇考巡幸熱河,實聖心萬不得已之苦衷也!」就是將英法聯軍入侵北京、圓明園被焚掠、皇都百姓受驚、咸豐皇帝出巡的政治責任全扣到載垣等八大臣頭上。

  以擅改諭旨、力阻垂簾罪,解載垣、瑞華、肅順、景壽任,穆蔭、匡源、杜翰、焦祐瀛退出軍機。《清史稿·肅順傳》記載:此前,「肅順方護文宗梓宮在途,命睿親王仁壽、醇郡王奕繕往逮,遇諸密雲,夜就行館捕之。咆哮不服,械系。下宗人府獄,見載垣、瑞華已先在。」《清穆宗毅皇帝實錄》記載:「以醇郡王奕繕管善捕營事。」這可能同奕繕逮捕肅順事有關。

  公元1861年農曆10月:

  1日,命恭親王奕?為議政王、軍機大臣。隨之,軍機大臣文祥奏請兩宮皇太后垂簾聽政。《清史稿·文祥傳》記載:「十月,迴鑾,(文祥)偕王大臣疏請兩宮皇太后垂簾聽政。」命大學士桂良、戶部尚書沈兆霖、侍郎寶鋆、文祥為軍機大臣。

  3日,大行皇帝梓宮至京。

  5日,從大學士周祖培疏言:「怡親王載垣等擬定『祺祥』年號,意義重複,請更正」,詔改「祺祥」為「同治」。「同治」含義可做四種詮釋:一是兩宮同治,二是兩宮與親貴同治,三是兩宮與載淳同治,四是兩宮、載淳與親貴同治。

  6日,詔賜載垣、瑞華在宗人府空室自盡,肅順處斬,褫景壽、穆蔭、匡源、杜翰、焦祐瀛職,穆蔭發往軍台效力。據記載:「將行刑,肅順肆口大罵,其悖逆之聲,皆為人臣子所不忍聞。又不肯跪,劊子手以大鐵柄敲之,乃跪下,蓋兩脛已折矣。遂斬之。」

  9日,載淳在太和殿即皇帝位。

  26日,禮親王世鐸奏遵旨會議並上《垂簾章程》。懿旨:依議。於是,皇太后垂簾聽政之舉,輿論已經造勢,章程亦已制定。

  公元1861年農曆11月:

  1日,同治皇帝奉慈安皇太后、慈禧皇太后御養心殿垂簾聽政。垂簾聽政之所設在大內養心殿東間,同治皇帝御座後設一黃幔(初為黃屏,後慈禧嫌其礙眼而改為黃幔),慈安皇太后與慈禧皇太后並坐其後。恭親王奕?立於左,惇親王奕繕立於右。引見大臣時,吏部堂官遞綠頭箋,恭親王奕?接後,呈放在御案上。皇太后垂簾聽政,這在中國歷史上,既是空前的,也是絕後的。在這裡附帶說一點。慈禧本來沒有文化,但她注重學習。兩宮太后命南書房、上書房師傅編纂《治平寶鑒》,作為給兩宮太后的教科書,仿照經筵之例,派翁同龢等定期進講。後來慈禧也能批閱奏章,但常有語句不通和錯別字之處。

  這次政變,因載淳登極後擬定年號為「祺祥」,故史稱「祺祥政變」;這年為辛酉年,又稱「辛酉政變」;因政變發生在北京,又稱為「北京政變」。其時,「辛酉政變」的三個主要人物——慈安皇太后二十五歲,慈禧皇太后二十七歲,恭親王奕?三十歲。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