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解密:小霸王孫策為何能快速奪取江東六郡? | 陽光歷史

 

A-A+

歷史解密:小霸王孫策為何能快速奪取江東六郡?

2016年10月09日 風雲人物 暫無評論 閱讀 265 次

  演義地十五回重點介紹孫策奪取江東一事。不過,演義對孫策的發揮極少,絕大部分都和正史一致。演義中最假的部分,其實基本上是關羽和諸葛亮的部分。

  對於孫策奪取江東,羅貫中的描繪符合歷史,寫出了小霸王孫策能夠快速奪取江東的幾個重要原因。

  首要原因是善於用人。孫策的部下來自三個方面。第一部分是孫堅的舊將,以朱治和程普最為出色。當孫策在袁術麾下倍感屈辱,前途茫然的時候,是朱治首先站出來安慰孫策,並且告訴孫策:「尊父在日,多曾用我。君今有不決之事,何不問我;乃自哭耶!」朱治的這句話可以代表孫堅的老部下當時對孫策的態度。孫堅時代,朱治等人對待孫堅,並不是明確的主僕關係,而僅僅是上下級關係。看朱治的這番話,對孫策滿是關懷,但是也體現出,朱治是以一個父執的身份來勸慰孫策,而並非是一個下屬來聽從召喚。之後,隨著孫策平定江東,建立威名,孫策在孫堅舊將心中的地位會越來越高,但是朱治、程普等人對待孫策,以及後來的孫權,和其他人不同,他們的心中,更多一份驕傲。於是,當周瑜主持赤壁之戰時,程普心中不滿,而黃蓋帶頭反對,也為很多人相信,正是這個原因。

  當然,對當時的孫策來說,朱治的加盟非常及時,也非常可貴。孫策感慨父親英雄,而自己只能寄人籬下,於是在月下哭泣。孫策雖然勇猛,可畢竟還是一個二十歲的青年,在政治規劃上還比較茫然。朱治告訴孫策,可以告訴袁術,打著救丹陽太守吳景(孫策舅舅)的名義,向袁術借兵,然後趁機奪取江東,開創自己的事業。這個建議,對於孫策來說,無疑是一個茫茫大海上的指路明燈,告訴了孫策前進的方向。

  朱治的這個建議還是非常正確的。在當時的天下,早就被諸侯瓜分。相對而言,淮河以北地區被袁術佔領,袁術兵多糧廣;山東地區是呂布、劉備,一個能征慣戰,一個有仁德之名;北方則是最強大的諸侯袁紹,公孫瓚節節敗退,袁紹很快就佔據了北方四州;而中原中部地區曹操崛起,潛力最大;益州和涼州,有劉焉和馬騰、韓遂;兩湖地區是荊州的劉表,用兵幾十萬;唯獨江東地區,也就是秣陵(南京)、吳郡、會稽等地區,駐守官員的實力最弱。並且,孫家在江東(主要是吳郡)生活多年,孫堅的那些部將也多是江東人,人脈頗廣,比較有號召力。因此,進攻江東,確實是不二選擇。

  其次,有親友相助。相比強大的曹家軍,東吳孫家的勢力相對弱小,可是又遠遠要比孤家寡人的劉備來的強勢。孫策的弟弟孫權先不說,前面我們提到孫策的舅舅叫吳景,曾經擔任丹陽太守,堂兄叫孫賁,擔任丹陽都尉,叔父孫靜,弟弟孫翊、孫朗,堂兄弟孫瑜,那都是一時豪傑,成為東吳安定的強大力量。

  而孫策的親戚也人才眾多。最有名的當然是連襟周瑜。此次出征,除了得到舅舅和堂兄的幫助,最主要就是得到了周瑜的幫助。在演義中對於周瑜和孫策的關係做了一個微小的改動。周瑜第一次出場,有一個簡單的介紹。說兩人在舒城時交情很好,於是結為兄弟,孫策出兵江東,周瑜帶著叔父周尚(新任丹陽太守)的數千兵馬前來幫助。此時,周瑜說:「某願施犬馬之力,共圖大事。」孫策很高興,說:「吾得公瑾,大事諧矣!」在正史當中,僅僅有孫策的一句話,而沒有周瑜的那句話。在正史當中,孫策的原文叫:「吾得卿,諧也。」此處的「卿」並非君主對臣子所說的愛卿,而是對友人的一種親密稱呼。就像很多人對自己的心上人,也會稱呼「卿卿」一樣。在孫策口中,周瑜和孫策的地位嚴格的來說,還只是兄弟之間的稱呼。可是,羅貫中添加了周瑜的那句話,卻把周瑜定位為孫策的臣子,「效犬馬之勞」,自認孫策的犬馬了。

  第三,善於籠絡人才。來自孫策的親自招納以及自己主動來投。

  本回中提到了奠定早期江東方略的一位大賢,江東名士張紘。周瑜告訴孫策,想要成就大業,必須得到江東二張,即張紘、張昭二人。孫策親自到兩人家中,兩人就答應了。其實在正史當中,張紘此時追隨孫策出征,而張昭則沒有。正是張紘幫助孫策決定未來的人生方向在江東。在演義當中,張紘和張昭二人幾乎合一,而詳寫張昭,略寫張紘。而相比東吳「文有張昭,武有周瑜」,又詳寫周瑜,略寫張昭。《三國演義》有著嚴重的美化武將和謀士而淡化政治家的色彩。

  而本回中最精彩的是小霸王孫策和對手劉繇手下大將東萊太史慈的一番打鬥。太史慈篤烈剛強,神亭一戰,名聞天下。之後,和孫策相約,日中而至,也傳為佳話。一方面即體現了太史慈的剛烈,另一方面,也是更主要的一方面,還是突出孫策雖然剛勇,剛勇之餘,還有對人的坦誠。而這,正是孫策能夠招攬到許多賢才的重要原因。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