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江口之戰,亦稱白村江之戰,指的是公元663年8月27日至8月28日,唐朝、新羅聯軍與倭國、百濟聯軍於白江口(今韓國錦江入海口)發生的一次水戰。
公元663年,倭軍(4萬2千,有戰船1000餘艘),唐軍(1萬3000,戰船170艘)在百濟白江口展開了激烈海戰。唐將劉仁軌指揮船隊變換陣形,分為左右兩隊,將倭軍圍住,其艦隻相互碰撞無法迴旋,士兵大亂。最終,日軍戰船全部被焚燬,數萬日軍被殺或溺死。
...
白江口之戰的歷史影響:使得日本徹底對唐臣服
雙方合戰。唐軍四戰皆捷,水陸連勝。雖然唐軍軍船在數量上佔絕對劣勢,但隋唐時期中國的造船技術還是非常高超,船壁高而堅,設計精良,日本的兵船與之相較,自然簡陋寒酸。當時,倭奴還未從中國偷師學藝,技術方面落後得很,兵將甲冑質量又不好,唐軍箭雨之下,倭兵倭將往往被射得透心涼。最重要的一點,在於劉仁軌自然通曉「火燒赤壁」之事,倭奴當時還不像唐以後那樣精通中華典故、兵書,四百多艘破...
白江口之戰背景:朝鮮半島三國之間發生混戰
朝鮮半島在唐朝初年存有高句麗、百濟與新羅三個「國家」。其中,高句麗名聲最大,軍力最強,對中央王朝一直是時降時叛,時慕時倨。隋煬帝亡國,最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征高句麗,致使國內民生凋敝,國力大耗。唐高祖李淵稱帝后,對高句麗「遺使稱臣並不感興趣,對臣下說:「高句麗雖臣於隋,而終拒煬帝,何臣之為。朕務安人,何必受其臣。」
裴矩、溫彥博諫勸:「遼東本箕子封國,魏晉時故封內,不可不臣。...
白江口之戰是什麼年代發生的?過程是怎樣的?
唐朝白江口之戰
唐朝白江口之戰又被稱為白村江之戰,是唐朝歷史是很有名的戰役之一。這場戰役發生的時間是在公元663年8月27日到8月28日,持續了也就一天的時間。
唐朝白江口之戰圖片
唐朝白江口之戰是指唐朝和新羅聯手和倭國、百濟聯軍在史稱白江口今韓國錦江入口處發生的一次大規模的水上戰役。在公元663年,唐軍和倭軍在百濟白江口交戰了,當時唐軍參戰人數是1萬3000人,擁有的戰...
白江口之戰的經過:唐朝軍隊是如何戰勝敵人的?
公元645年(貞觀十九年),太宗李世民御駕親征,率陸軍六萬,水軍四萬,又發新羅、契丹、奚等國、部兵,進擊高句麗。唐軍初進克捷,攻克蓋牟城(今遼寧蓋平)、沙卑城(今遼寧復縣),並克陷遼東(今遼寧遼陽)堅城。不久,唐軍又陷白崖城(今遼陽東),進向安市(今遼寧蓋平東北)進發。高句麗大將高延壽等人率高句麗及靺鞨兵十五萬來救援,被唐太宗君臣設計大破。高延壽勢屈,悉眾投降,膝行匍匐入轅門求請饒命。...
唐朝白江口之戰 探析白江口之戰的影響
唐朝白江口之戰又被稱為白村江之戰,是唐朝歷史是很有名的戰役之一。這場戰役發生的時間是在公元663年8月27日到8月28日,持續了也就一天的時間。
唐朝白江口之戰圖片
唐朝白江口之戰是指唐朝和新羅聯手和倭國、百濟聯軍在史稱白江口今韓國錦江入口處發生的一次大規模的水上戰役。在公元663年,唐軍和倭軍在百濟白江口交戰了,當時唐軍參戰人數是1萬3000人,擁有的戰船是170艘,而敵方倭軍...
白江口之戰的後續:唐朝是如何處理朝鮮問題的?
滅百濟後,唐朝大軍振旅而還,留下郎將劉仁願率數千唐兵留守百濟城,並派左衛郎將王文度為熊津都督。赴任半途,王文度病死,詔以劉仁軌代之。
百濟王扶余義慈的堂弟扶余福信本來已經降服唐軍,待他看到唐軍主力回國,萌生賊心,並與一個叫道琛的和尚聯手,在周留城聚百濟舊民造反。不久百濟「西部皆應」,紛紛據城造反,支持扶余豐。眾軍相聚,反而把唐軍劉仁願的留守軍團團包圍於百濟城。
唐...
古代的白江口之戰、蒙日戰爭、萬曆援朝戰爭
縱觀中日曆史,是戰爭與和平糾纏不休。歷史上,中日曾經發生五次戰爭,結果三勝兩敗。古代的中國與日本之間,爆發過白江口之戰、蒙日戰爭和萬曆援朝戰爭。 白江口之戰 白江口之戰,亦稱白村江之戰,指的是公元663年8月27日至8月28日,唐朝、新羅聯軍與倭國、百濟聯軍於白江口(今韓國錦江入海口)發生的一次水戰。公元663年,倭軍(4萬2千,有戰船1000餘艘),唐軍(1萬3000,戰船170艘[1] )在百濟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