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碑不錯、一直被當作賢臣的趙盾,這個人真的很矛盾。晉襄公死後,趙盾在擁立問題上出爾反爾,一邊派人去秦國接年長的公子雍即位,一邊讓年幼的夷皋搶先坐上君位,轉過頭來又派兵攻擊護送公子雍反晉的秦國軍隊,導致本來可以緩和的秦晉外交關係一下子又降到冰點。 夷皋成為晉靈公後,趙盾專權,架空靈公,並首次以臣子身份僭越國君,與其他諸侯征伐會盟。空殼子國君不幹了,為了要除掉權臣趙盾不得...
揭秘:歷史上因一句玩笑引發的一場天大弒君案
導讀:司馬曜是簡文帝的兒子,他登基的時候才十來歲。起初人們對他抱有很大的重整山河的希望。可是後來卻發現這個司馬曜不僅不務正業,而且還有個最大的癖好,那就是飲酒。只要他喝起酒來,經常拿著黑夜當白天過,直到喝的爛醉如泥,不省人事。在司馬曜的眾嬪妃中,有個張貴人,長得特別漂亮,雖然已是半老徐娘了,可風韻猶存,她身上所散發的那種女性特有的成熟的美,深深地吸引著司馬曜。所以她備受...
趙盾是誰? 趙盾弒君了嗎?趙盾弒其君的內幕
《左傳·宣公二年》記載說:晉靈公不遵守做國君的規則,大量徵收賦稅來滿足奢侈的生活。他從高台上用彈弓射行人,觀看他們躲避彈丸的樣子。廚師沒有把熊掌燉爛,他就把廚師殺了,放在筐裡,讓官女們用頭頂著經過朝廷。 大臣趙盾和士季看見露出的死人手,便詢問廚師被殺的原因,並為晉靈公的無道而憂慮。他們打算規勸晉靈公,可是晉靈公並沒有改正。趙盾又多次勸諫,使晉靈公感到討厭,晉靈公便派鉏麑...
誰是中國歷史上弒君篡位與大義滅親的第一人?
春秋時期,衛莊公有很多姬妾,正室夫人是齊莊公的女兒名叫莊姜,不僅長的漂亮而且溫柔賢惠,但卻沒有生育,莊公又娶了陳國的姊妹花歷媯和戴媯,歷媯生下兒子孝伯後就死了,戴媯生了姬完,既以後的衛桓公,莊姜對姬完視若己出,從小就恩寵有加,而衛莊公卻喜歡另一位姬妾所生的兒子州吁,因為州吁自小喜好兵法,長期混跡於軍營,莊公認為他有大志,所以對他溺愛縱容。莊姜則覺得州吁常常帶著士卒打打殺...
中國歷史上的弒君記錄
趙高殺過皇帝,梁冀殺過皇帝,劉裕殺過皇帝,宗愛殺過皇帝,宇文泰殺過皇帝,完顏亮殺過皇帝,特克實殺過皇帝……中國歷史上殺過皇帝的人還真不少——但誰殺的皇帝最多?殺了幾個才得到冠軍?
史上第一個被殺的皇帝
公元前207年,一個月黑風高之夜,23歲的年輕皇帝贏胡亥,正在首都咸陽東南郊外的望夷宮裡,祈禱上天保佑大秦皇朝歲歲平安,盜賊早除,以便他永享人世尊榮,永遠作威作福之時,忽然外面傳...
中大彩的晉悼公 :大臣弒君後擁立的晉國偏遠宗親
晉國在公元前575年打敗楚軍的時候,國君已經是晉厲公了。
打了勝戰回來的晉厲公自信心開始膨脹,看著自己手下的大夫們已經很不順眼了。看著自己的老婆們卻越看越順眼,所以就動了個奇怪的心事,想用各位老婆的大小舅子來取代各位大臣。
正好有個大臣叫欒書,和大臣郤至有矛盾,欒書私通楚國,讓楚國派人來給晉國告罪說:「楚國本來不想和晉國交戰,是郤至讓我們來的,說肯定讓楚國贏,晉國敗...
趙氏孤兒的慘劇來源:趙盾弒君與趙氏孤兒的因果
口碑不錯、一直被當作賢臣的趙盾,這個人真的很矛盾。晉襄公死後,趙盾在擁立問題上出爾反爾,一邊派人去秦國接年長的公子雍即位,一邊讓年幼的夷皋搶先坐上君位,轉過頭來又派兵攻擊護送公子雍反晉的秦國軍隊,導致本來可以緩和的秦晉外交關係一下子又降到冰點。 夷皋成為晉靈公後,趙盾專權,架空靈公,並首次以臣子身份僭越國君,與其他諸侯征伐會盟。空殼子國君不幹了,為了要除掉權臣趙盾不得...
壬寅宮變:明朝歷史上令人震驚的宮女弒君事件
自古以來,防備森嚴的地方不是監獄,而是皇宮。皇帝為防人行刺,日日夜夜命人巡邏守衛。明朝皇帝的寢宮是紫禁城內的乾清宮。除了皇帝和皇后,其餘人都不可以在此居住,妃嬪們也只是按次序進御,除非皇帝允許久住,否則當夜就要離開。嘉靖年間的乾清宮,暖閣設在後面,共9間。每間分上下兩層,各有樓梯相通。每間設床3張,或在上,或在下,共有27個床位,皇上可以從中任選一張居住。因而,皇上睡在哪裡...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故事 司馬昭有無弒君之心?
歇後語「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廣為人知,其背後故事,就是下面這兩位仁兄一起演繹的:曹髦,字彥士,曹魏第四個皇帝,史稱高貴鄉公,干了六年皇帝,連個正規帝號甚至王爵也沒混到,怎麼看怎麼憋屈;司馬昭,字子上,曹魏權臣之一,西晉王朝的實際奠基人,儘管生前沒有稱帝,但史書上還是稱其為晉文帝或太祖。歷史何其不公平! 《三國演義》第114回對此事的敘述與正史記載基本保持了一致:朝廷軍政大...
揭秘:弒君之人 是誰殺了中國歷史上的60位皇帝?
弒君之人是誰:在中國古代,有這樣一個職業,危險性非常大,死亡率非常高。這個職業就是皇帝!有人做了大致的統計,中國歷史上的皇帝被殺害率為31%,活不到40歲的高達50%,壽命超過60歲的只有15%。如果只從秦始皇開始算起,秦朝2位,漢朝31位,三國11位,晉朝16位,五胡十六國78位,南北朝59位,隋朝2位,唐朝22位,五代十國55位,宋朝18位,金遼西夏35位,元朝18位,明朝16位,清朝12位,還有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