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英烈王遠音:從青年學生到冀中的革命先驅 | 陽光歷史

 

A-A+

抗戰英烈王遠音:從青年學生到冀中的革命先驅

2016年03月01日 戰史風雲 暫無評論 閱讀 68 次

  王遠音(1915-1942),原名王鴻業,字龍文,1916年6月生,五台縣豆村鎮泗陽村人。1934年入三晉中學學習。1935年加入革命組織「社聯」,當選為太原市學生聯合會,委員,並在學校組織學生抗日救國會。1936年,太原市「社聯」遭當局破壞,被通緝。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後奉命到西北軍、東北軍做政治工作。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與汪之力等組織抗日遊擊隊。不久,遊擊隊改編為晉察冀軍區第五支隊,任支隊政治部主任。1938年,五支隊改編為獨立師,任師政治部副主任。後相繼任冀中軍區三分區、八分區政委,在冀中平原與日軍搏戰。1942年5月,日偽軍5萬餘人對冀中抗日根據地發動大「掃蕩」,乃與司令員常德善率部與敵血戰。同月,於肅寧縣張莊戰鬥中壯烈犧牲。時年27歲。

  他出生在一個普通農民家庭。幼年在本村小學讀書,後考人豆村鎮第五高小學習。他聰明機智,成績優秀,畢業後於1931年考人太原成成中學深造。「九.一八」事變後,在全國抗日反蔣形勢影響下,太原大、中學生又掀起革命浪潮,山西大學、并州大學等吸收全省各中學成立了「山西省學生聯合會」,廣泛開展抗日救國宣傳活動。1933年,閻錫山親信李冠洋推薦其親信段麗卿出任成成中學校長,對進步師生進行迫害。王遠音積極參加了成成中學學生會組織的驅逐反動校長段麗卿的學生運動。1934年5月,王遠音被選為「太原市中等學習應屆畢業生同學會」代表,到山西省教育廳交涉,參加反對會考的鬥爭,並進行了遊行示威。同年,王遠音升入三晉高中讀書。1935年夏,王遠音出席太原反對學生軍訓的會議。8月,參加共產黨領導的外國革命團體「社聯」,從此走上革命的道路。

  抗日救國 參加學運

  1935年12月,「一二。九」運動爆發後太原組織起「聯反」,王遠音得到社聯指示,發動組織了本校學生抗日救國會並代表學校參加了省「學聯」。1936年初王遠音因思想積極上進,工作能力全面,成為黨領導下的學生團體---學聯的中堅人物,學生運動的骨幹。為他日後成為獨立組織領導黨的政治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紅軍東渡黃河後,王遠音當選為學聯的主要負責人,帶領學聯成員艱難地開展工作。

  1936年3月,閻錫山防共反共,大肆屠殺和逮捕共產黨員和積極分之,王遠音遭到當局通緝。鑒於形勢惡化,王遠音回老家避難。他仍堅持向家鄉人民尤其是豆村高小學生宣傳抗日救國主張。當地知識分子白佩之,段汝毅、王相業等在他宣傳引導下先後都走上革命道路。後來閻錫山反動派追到豆村鎮,王遠音在家鄉人民的掩護下,奔赴北平找到黨的組織,繼續從事革命活動。同年10月,王遠音參加了中國共產黨,同時黨組織介紹他到西安張學良的直系一隊去受訓,並做東北軍的地下工作。

  西安事變後,1937年春,東北軍調駐安徽,王遠音隨軍前往,同年4月,王遠音受到東北軍頑固勢力的驅逐,離開東北軍,回到北平。

  運籌帷幄 轉戰冀中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了盧溝橋事變,進佔北平天津,企圖以武力吞併全中國。在此危急之際,王遠音接受黨的指示,與汪之力帶領的一批黨員和積極分子,到北平西部組織了抗日遊擊隊,後改編為晉察冀軍區第五支隊,王遠音任政治部主任。在王遠音等同志的說服下,使趙侗遊擊隊接受晉察冀軍區的改編,進一步壯大了我軍勢力。在此同時,王遠音先後擔任黨的隊委委員、隊委書記、總支書記、政治部主任,他認真負責地耐心細緻地開展思想政治工作,對這支部隊的鞏固和發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他帶領這支部隊參加了夜襲北平德勝門外第二監獄、二道河子戰鬥、建立宛平根據地。進襲石景山發電廠等戰鬥,很狠打擊了日寇的囂張氣焰。王遠音政治上敏感,看問題尖銳,堅決抵制、挫敗了趙侗叛變的陰謀。

  1938年8月,王遠音調任晉察冀一分區政治主任,1939年1月,到冀中三分區任政治委員,對分區所屬部隊的軍事化和政治工作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王遠音文化水平高,能寫能講,精明強幹。生活上平易近人,官兵關係密切,愛護幹部戰士,指導工作具體。每次機關幹部下基層,他都要交代任務,研究工作方法,尤其強調對幹部戰士既要嚴格要求,又要關心愛護。對有缺點的幹部總是嚴厲批評、耐心教育。他對幹部知人善任,用其所長、委以重任,工作積極性很高,促進了部隊政治工作的開展。1940年1月,冀中各分區與晉察冀軍區統一編序,三分區改稱八分區,王遠音任八分區政治委員。他善於從戰爭中學習戰爭,分區每次組織部署戰役,他都積極準備和軍事指揮員一起研究決策,在指揮戰爭的實踐中提高自己的作戰指揮能力,艱苦的戰爭生活,使王遠音由一名青年學生提前成長為一位革命軍人,進而成為軍隊不可忽缺的高級指揮員。

  1940年8月20日至10月31日,王遠音參加了由彭德懷親自指揮的規模空前的進攻戰——百團大戰。王遠音具體負責指揮了任丘、大城、河間、肅寧地區和子牙河沿岸的「任河大肅」戰役。當時冀中軍區為了擴大根據地、配合晉察冀軍區的淶靈戰役,命令八、九兩個軍區所屬18、23、24、30、33五個主力團,主攻任河大肅地區的各敵偽據點,王遠音指揮23團中央部隊,右翼由八分區司令員常德善指揮,左翼由九分區24團副團長魏近文指揮,向敵偽據點發起猛烈進攻。共作戰34次,打死打傷日偽軍1127人,俘日偽軍339人,繳獲長短槍315支及其它武器,破壞鐵路5公里,公路150公里,拔掉敵人據點29個。這次戰役,打開了子牙河沿岸地區和任河大肅地區的局面,縮小了敵占區,擴大和鞏固了根據地,奠定了繼續開展工作與反掃蕩的基礎。使這塊無險可據的平原根據地始終巍然屹立於敵後,極大地振奮了抗日軍民的勝利信心。

  王遠音身為分區政委,參加了地委領導。他十分關心地方建設,關心人民群眾生活,注意團結地方幹部。特別是我軍發起戰役或進行戰鬥時,他主動邀請幹部開會,協調關係,進行總體作戰。針對日寇的蠶食進攻,根據上級指示,我軍採取了敵進我退,向敵後之敵後進軍的方針。王遠音先後組織派出了任河大隊,青建支隊、清河支隊、津浦支隊,各縣先後組織起縣大隊,各區組建區小隊,為敵人布了天羅地網。這些部隊深入敵占區,相互配合殲滅日寇,打擊漢奸,建立地方政權,發展人民武裝,宣傳我黨方針政策,對開闢晉察冀根據地堅持地方戰爭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英勇作戰 壯烈犧牲

  1942年5月1日開始,日軍向冀中抗日根據地進行空前殘酷的「大掃蕩」,日軍由外向內逐步向我中心地區八分區壓縮,掃蕩重點是饒陽、武強、獻縣地區,妄想與我軍主力作戰企圖將我主力一舉殲滅。王遠音與分區司令員常德善和地委領導認真研究,堅決貫徹中央晉察冀分局、晉察冀軍區和冀中區黨委關於反掃蕩的指示,佈置軍區反掃蕩的軍事、政治工作,精減機關工作人員,並按分區所需3個地方部隊分配機關幹部下部隊,與各部隊一起活動。由於敵我力量懸殊,為了保存革命力量,王遠音與司令員常德善領導主力23團跳出中心區,到外線尋求作戰。從4月底到6月初,一直轉戰於子牙河以東地區。

  儘管環境殘酷,王遠音卻因同情根據地人民群眾的犧牲,不願意離開中心區,總想離中心區再近一些,能堅持一天就多一天,可以多收攏帶走一些地方幹部和部隊傷病員,堅持反掃蕩戰爭,不斷取得重大勝利,與司令員產生決策問題的衝突,最後關頭,他以「政委具有最後決定權」要求常德善服從政委的決定。

  6月初,王遠音和常德善率領分區機關和23團二營轉移到河間、獻縣、建國三縣進和部沙河橋以南地區,接著又隱蔽地轉移到獻縣高家林。他們認真分析敵情,研究部隊行動計畫。6岳日晚,王遠音和常德善把偵察員叫到司令部,聽取偵察員匯報了河間、獻縣、肅寧等地的敵情,推斷出分區機關已被發現,敵人可能合圍進攻。於是發區機關部隊繼續向西轉移,拂曉前到達河間肅寧公路南之薛村宿營。當時的部署是:日寇合圍路南,部隊就跳到路北向外轉移;如果敵人合圍路北,部隊就在路南待機殲敵。

  六月八日凌晨四點多鐘,天剛放亮,肅寧方向出動的敵人進軍薛村,與我軍相遇。戰鬥打響,肅寧、河南獻縣藏橋和饒陽等四面之敵蜂擁而至,王遠音當即指揮機關部隊從薛村想路北突圍,但由於地形開闊,無處隱蔽無險可據,日寇的騎兵和車子隊從兩側迂迴攔擊,王遠音和常德善司令員沉著指揮,英勇頑強地與敵作戰,常德善司令員被敵機擊中頭部壯烈犧牲,王遠音政委亦身負重傷,血流如注,以身殉國,年僅26歲,結束了光輝的革命生涯。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