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前,司徒雷登在美國華盛頓逝世。作為燕京大學無可爭議的創辦者和靈魂人物,他在中美兩國的外交史和教育史上都刻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值得我們今天再來認真思考和總結。不過,司徒雷登在國內之所以婦孺皆知,卻不完全是因為他創辦燕京大學的經歷,更多是因為毛澤東的文章《別了,司徒雷登》。因為創辦燕京大學而在國際上獲得極大聲譽,司徒雷登被馬歇爾看中,做了美國駐華大使,成為馬歇爾系統中...
司徒雷登遺願緣何難以實現:一篇文章引發的爭議
半個世紀前,1962年9月19日,已經半身不遂的司徒雷登,悄無聲息地在美國首府華盛頓離開人世,幾乎沒有引起任何人的關注。隔著一個太平洋的中國,許多年輕人在課堂上不斷聽到他的名字,他幾乎成為那個年代裡中國人最熟悉的美國人。然而這份熟悉卻帶著濃濃的偏見。毛澤東1949年在新華社發表的《別了,司徒雷登》入選中學語文課本,作為「美國侵略政策徹底失敗的象徵」,他在一代代學生的腦海中就這樣被定型了...
司徒雷登事跡被刪登教材變反面人物
這個在中國生活了半個多世紀的美國傳教士,被新中國領袖毛澤東「欽點」之後,成了美帝國主義侵華政策失敗的象徵。他在中國辦了27年教育,為抗日坐牢近4年,使他的國際聲望如日中天。他常說:「我是一個中國人更甚於是一個美國人」
燕京大學首任校長司徒雷登逝世46年之後,他的骨灰於2008年11月17日,安葬於杭州市北的半山鎮安賢園,昔日燕京大學的學生已是耄耋之年,在中國南方煦暖的冬日迎接老校長回到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