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徽魏征
魏征魏徵是同一個人名 ,魏征是唐代的諫官,官至宰相。徵是征的繁體,現代多數稱為魏征,只有在古文或比較正式的古體文書上還沿用魏徵。
魏征遊戲圖
徵字發音和征一樣,但是也讀zhi,古時五個音符裡的一個,作音符字義時不能簡化。出現魏征魏徵,這是簡化字的後遺症,一直到現在很多繁體字還存在於書籍文字裡,特別是人名地方名。
魏征和魏徵,並沒有拼寫錯誤,只是不...
後周名臣王峻:後周太祖郭威最頭疼的五代魏征
王峻(902年-953年),字秀峰,相州人。父王豐,官樂營使。 王峻善歌唱,鎮州節度使張筠很欣賞他的才能,後歸趙巖。趙巖被殺,王峻投靠後唐三司使張延朗。不久,張延朗被殺,王峻歸劉知遠。劉知遠稱帝后,拜王峻為客將。官兵馬都監。948年,河中節度使李守貞等反叛,被樞密使郭威與王峻的大軍擊敗,王峻以功升至宣徽北院使。後周建國後,封王峻為樞密使,兼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王峻日益驕縱,要求兼任青...
唐太宗怒砸魏征的墓碑是想悔婚嗎?為何要悔婚
魏征去世後,唐太宗下令以一品官的規格操辦他的葬禮,還把魏征的畫像放置到凌煙閣,經常前去憑弔賦詩。他還派人立起了魏征碑,親自撰寫碑文。
然而僅僅半年之後,唐太宗就親手製造了「砸碑悔婚」的風波。他下旨解除了衡山公主與魏征長子魏書玉的婚約,還砸毀了魏征的墓碑。這一舉動不僅震驚朝野,還為後人留下了唏噓的樣本。
唐太宗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據記載,魏征生前支持太子李承乾,並...
解析魏征與唐太宗是君臣還是知己?
魏征簡介
魏征又名魏徵,鉅鹿郡(河北省)人。都說時勢造英雄,在隋唐之間的時間覷隙裡成長起來的一群人演繹著屬於他們的傳奇人生。他們經歷著兵荒馬亂、烽火連月的動盪不安,卻創造出百業俱興,人民安居樂業的太平盛世。而魏征就是其中一位,生於隋末,長於唐初,盛名於大唐的他可謂風光一世,賺盡了風頭。
魏征石像
魏征早年跟隨李密,投身瓦崗起義軍,後來在李建成身側做太子洗馬...
魏征斬龍是怎麼回事 唐太宗為什麼害怕魏征
唐太宗李世民的凌煙閣上若干書生若干良臣名將,魏征名列第三。
魏征故居
魏征字玄成,是唐朝時期鉅鹿郡人。關於魏征祖籍,人們普遍擁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是在現在河北省的巨鹿縣,一種說法是在現在河北省的館陶縣。
魏征是唐朝著名的政治家,盡心輔佐唐太宗創建了史稱「貞觀之治」的偉大事業,真真是「一代名相」。
李世民曾經把魏征稱作自己的鏡子,也曾經說魏征盡心辦事,讓魏征...
唐太宗李世民想把弟媳立為皇后 魏征說了一句話
王珪是唐初四大名相,此人性情沉靜恬淡,為人正直,安於所遇,與人交往不苟且附和,《新唐書》記載了他和唐太宗李世民之間的一次對話。
一天,王珪進見,看到「有美人侍帝側」。李世民指著美人說:「廬江王李瑗不行道義,殺其丈夫而納其為妾,怎會不滅亡?」王珪趕緊起身回答:「陛下,您認為廬江王做得對,還是不對呢?」李世民說:「殺了人,卻納那人之妻,竟然還問我是對是錯,為什麼?」王珪沒辦法...
唐太宗與魏征是何關係?為何說他們是千古佳話
貞觀十七年(643),六十四歲的魏征因病溘然長逝。唐太宗聞訊後,悲痛萬分,罷朝五天,以示哀悼,並說出了那段千古名言:「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鏡,用防己過。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鏡矣。」
北周靜帝大象二年(580),魏征生於巨鹿下曲陽(今河北晉縣西)。他從少年時代起便博覽群書,志在四方。他曾經效力過農民起義軍領袖李密、竇建德,以及李...
唐太宗為何要砸魏征墓碑?他是想與魏征悔婚嗎
魏征去世後,唐太宗下令以一品官的規格操辦他的葬禮,還把魏征的畫像放置到凌煙閣,經常前去憑弔賦詩。他還派人立起了魏征碑,親自撰寫碑文。
然而僅僅半年之後,唐太宗就親手製造了「砸碑悔婚」的風波。他下旨解除了衡山公主與魏征長子魏書玉的婚約,還砸毀了魏征的墓碑。這一舉動不僅震驚朝野,還為後人留下了唏噓的樣本。
唐太宗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據記載,魏征生前支持太子李承乾,並...
唐太宗李世民為何親手砸掉魏征的墓碑
對於唐太宗這種「雷人」的異常舉動,有人認為是魏征生前大力舉薦的杜正倫、侯君集接連落馬,傷了唐太宗的心;也有人認為是魏征曾將自己記錄的與太宗一問一答的諫諍言辭,拿給負責編寫起居錄的褚遂良作參考,犯了唐太宗的忌。這兩種說法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究其根源卻是因為魏征屢次過火的「犯顏直諫」,使唐太宗產生「逆反心理」,推倒墓碑不過是唐太宗因為長期受到壓抑而表現出來的一種歇斯底里的發洩...
唐太宗稱魏征為自己的鏡子 死後卻被砸墓碑
先前唐太宗已經同意把衡山公主許配給魏征長子魏叔玉,這時也後悔了,下旨解除婚約。到後來他越想越惱火,竟然親自砸掉了魏征的墓碑——
魏征是館陶(今屬河北)人,從小喪失父母,家境貧寒,但喜愛讀書,曾出家當過道士。隋大業末年,魏征被隋武陽郡(治所在今河北大名東北)丞元寶藏任為書記。元寶藏舉郡歸降李後,他又被李密任為元帥府文學參軍,專掌文書卷宗。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李密失敗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