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和下西洋 | 陽光歷史

 



鄭和下西洋為何沒有「地理大發現」?

 鄭和下西洋為何沒有「地理大發現」?
  1405年到1433年,28年間鄭和七度下西洋,完成了人類歷史上偉大的壯舉,成為世界歷史上最偉大的航海家之一。其船隊最大規模達到200多艘海船、2.7萬多人,船隊遠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曾到達過爪哇、暹羅等三十多個國家,最遠曾到達非洲東部、紅海、麥加,加深了明朝和南洋諸國、西亞、南亞等的聯繫。  有研究者質疑,鄭和七下西洋,為何沒有「地理大發現」,這或許是因為其遠洋航海的政治動機遠遠大過...



鄭和下西洋管了多少閒事?七下西洋都幹了什麼?

 鄭和下西洋管了多少閒事?七下西洋都幹了什麼?
  1405年7月11日,鄭和始下西洋。鄭和,本姓馬,名和,小名三寶,又叫馬和、馬三寶,雲南昆陽人,他是打開從中國到東非航道的第一人,其率船隊七下「西洋」,先後訪問了亞洲和非洲的30多個國家,最遠到達非洲東岸赤道以南和麻林地(今肯尼亞的馬林迪)和慢八撒(今肯尼亞的蒙巴薩港)。這七下西洋,又都做了些什麼?目的又是什麼?今天我們從很少有人知道的閒事講起。  首航即遇他國內戰  鄭和首航率28000...



鄭和下西洋:明朝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遠洋航行

 鄭和下西洋:明朝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遠洋航行
  首先說明西洋是指什麼地方。明朝時候把現在的南洋地區統稱為東洋和西洋。西洋指的是現在的印度支那半島、馬來半島、印度尼西亞、婆羅洲等地區;東洋指的菲律賓、日本等地區。在元朝以前已經有了東、西洋之分,為什麼有這樣的分法呢?因為當時在海上航行要靠針路(指南針),針路分東洋指針和西洋指針,因此在地理名詞上就有「東洋」和「西洋」。鄭和下西洋指的是什麼地方呢?主要是指現在的南洋群島。  ...



鄭和下西洋為何帶一船老婆婆?

 鄭和下西洋為何帶一船老婆婆?
  鄭和下西洋載了一船老婆婆?  向來航海,除了客船之外,運兵運貨的船隻,是不允許女性上船的,說是「有女同行,航行不利」。  但是,鄭和特別造一隻小船,船上載著幾十個老婆婆,做的是針線工作,專門為官兵們補衣服。當時他們穿的是布襪、布鞋,一雙鞋穿不到一個月,要是沒有婦女為他們製作和縫補,那麼出海之時,即使準備二十萬對鞋襪,也不夠長期穿用。特別是布鞋的硬底,做起來最費時日。帶著這...



唐朝下西洋第一人是楊良瑤 比鄭和下西洋早620年

 唐朝下西洋第一人是楊良瑤 比鄭和下西洋早620年
   六百多年前,鄭和作為明朝外交使節七次下西洋,被公認為是世界大航海時代的先驅。近日,陝西省文物保護工作者和地方志工作人員在對涇陽縣的一座神道碑研究時發現,早在唐代就有外交使節楊良瑤通過航海下西洋,這比鄭和下西洋整整早了620年。   從形制看,該碑體形高大,額篆「唐故楊府君神道之碑」9個篆字,周正圓渾,蒼遒大氣。碑文以楷體書寫,間以行書,結體活潑,字跡勁秀,線條華暢,文...



[圖文]東西興衰與鄭和下西洋

 [圖文]東西興衰與鄭和下西洋
假若古代的中國多一點貪念,眼光多向外看一看,假若其他商人隨著鄭和的航跡走,而且繼續走下去,亞洲很可能支配了非洲甚至歐洲。 從海上望過去,位於東非肯尼亞海岸外的帕泰島同15世紀時的模樣一定沒有多大分別:沿岸是一大片密不透風的非洲紅樹林。在灰濛濛的晨曦中,我乘坐的小船任由波浪拍打著。往岸上眺望,看不到建築物或者電視天線,也看不見紅樹林有任何被砍伐過的缺口,沒有任何人類活動的痕跡...



永樂大帝朱棣是如何通過鄭和下西洋來賺錢的?

 永樂大帝朱棣是如何通過鄭和下西洋來賺錢的?
  導讀:據《明會典》所述,胡椒在洪武年間的國內市值高達0.2兩/斤,差價20倍於產地。這就意味著鄭和船隊購回的貨物,擁有很大的利潤空間。過去對鄭和下西洋的主流定性大多停留在 「入不敷出的政治宣傳」上。換言之如果下西洋僅是一場賠錢的政治運動,那麼朱棣遠超其他君主的花銷無疑解釋不通,但若真的解決了朱棣財源問題,它又是怎樣實現盈利的呢?  事實上,官營海貿和禁海政策都不是明朝首創。早在...



鄭和下西洋背後的秘密:是尋找建文帝還是斂財?

 鄭和下西洋背後的秘密:是尋找建文帝還是斂財?
  當時燕王的人馬已經到達了南京金川門,建文帝打算出迎,左右人等都散去了,只有幾個貼身侍從在旁邊。建文帝歎息說:「我沒臉相見啊!」於是在宮裡放火自殺了,燕王高風亮節,摒棄前嫌,派遣太監前往救援。可惜來不及了,只從大火中把建文帝的屍首搶了出來。燕王哭著說:「你果然如此癡呆啊,我來是為了幫助你做好皇帝,你竟渾然不覺,而走上絕路!」  上面這段文字是燕王朱棣幹掉自己的侄子建文帝篡奪...



污蔑:鄭和下西洋並沒有影響到大明的國運和發展

 污蔑:鄭和下西洋並沒有影響到大明的國運和發展
  鄭和,公元1371年生於雲南昆陽州(今昆明晉寧縣)一個信奉伊斯蘭教的回族家庭,原名馬和,小字三保(後又稱三寶),11歲時被俘進宮,後來當了朱元璋四子燕王朱棣的近侍。朱棣登基,念他有勇有謀,屢立奇功,便賜姓「鄭」,改稱鄭和,並提拔為內宮太監。鄭和於永樂三年(公元1405年7月11日)率領龐大船隊首次出使西洋。在漫長的28年間,鄭和船隊歷經亞非三十餘國,涉十萬餘裡,與各國建立了政治、經濟、文化聯...



[圖文]鄭和下西洋:600萬兩白銀換來萬國來朝的意淫

 [圖文]鄭和下西洋:600萬兩白銀換來萬國來朝的意淫
從表面上看,鄭和船隊每次出海,「雲帆蔽日」,浩浩蕩蕩,但從實質上看,卻是「孤帆遠影」,它的後面沒有,也不許跟隨民間海商的船隊,厲行禁止民間海商「片板不許下海」。在梁啟超看來,「其希望之性質安在,則雄主之野心,欲博懷柔遠人、萬國來同等虛譽,聊以自娛耳。」 明宣德六年(1431年)二月二十六日,地處福建閩江口的小城長樂驟然喧嘩起來。一支兩百多隻船、兩萬七千多人的龐大船隊,從太倉劉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