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 | 陽光歷史

 



諸葛亮死後10大繼承人的結局:遺命裡繼承人指定誰

 諸葛亮死後10大繼承人的結局:遺命裡繼承人指定誰
  諸葛亮遺命中指定的治國繼承人是誰?  政治上蔣琬和費禕, 諸葛亮排的是先後順序。軍事指定的是楊儀。 但劉禪由於對諸葛亮長期制約的不滿,廢除了丞相制,而楊儀因為殺害魏延和口出怨言等被貶。 於是諸葛亮之後成為了蔣琬主管政務,費禕主管軍事的局面。  諸葛亮死後誰接班?細數諸葛亮十大繼承人的結局  三國時不管文官還是武將,人才最多的就是蜀漢。劉備不僅擁有了關張趙,還有一個天才軍事家...



白帝城托孤疑云:劉備臨終交待諸葛亮取代劉禪?

 白帝城托孤疑云:劉備臨終交待諸葛亮取代劉禪?
劉備托孤不是謎,而是明白的歷史事實。而他的一句"君可自取",不見得就是試探諸葛亮,更有可能是對諸葛亮代替劉禪當皇帝的認可。 章武三年春,東征失敗的劉備率軍返回蜀中。大軍到了永安,亦就是赫赫有名的白帝城,劉備疾病加重,自感將不久於人世,於是急召諸葛亮等重臣來到自己身邊,準備托孤之事。 古人托孤,是一件很慎重的事。托的好,帝業得以延續;托的不好,江山易人。劉備雖名為漢景帝子中山靖...



解讀:諸葛亮死後劉禪為何要殺死出謀劃策的李邈

 解讀:諸葛亮死後劉禪為何要殺死出謀劃策的李邈
  導讀:諸葛亮死後,在成都宮廷發生了一件血腥的殺人事件,原因是拍馬屁拍出了殺身之禍!受到排擠打壓的益州籍官員李邈,對為諸葛亮舉行十分菲薄的哀禮尚不同意,找機會對劉禪說道:「西漢時候的呂祿、霍禹,未必就有謀反之心;文帝、宣帝也不是嗜殺大臣的君主。      前者(指呂後侄兒呂祿)謀反後者(指霍光兒子霍禹)被殺的原因,都是大臣畏懼皇帝的威逼,皇帝畏懼大臣的脅迫,這...



三國大將丁奉:未截殺諸葛亮 以"行為秀"智慧殲敵

 三國大將丁奉:未截殺諸葛亮 以"行為秀"智慧殲敵
  看過《三國演義》的人,應該記得諸葛亮祭東風這一細節,周瑜妒忌孔明,想趁孔明在祭風之際除掉他,派了兩名大將帶領一百個士兵快速前往江邊,等孔明一旦將東風借來,便下手殺人。結果孔明事先有防備,派趙雲來接人,等東吳的軍隊到達,諸葛亮已經坐上了趙雲的船。東吳將士又乘船追擊,卻被趙雲一箭射壞風帆,只得眼睜睜地看著諸葛亮遠走。而這兩位失敗的東吳將領就是丁奉和徐盛。   然而,這個故事是...



諸葛亮四個動作讓蜀國走向敗亡?諸葛亮是最大權臣

 諸葛亮四個動作讓蜀國走向敗亡?諸葛亮是最大權臣
  看三國演義的時候,大家都知道,董卓、曹操等曾都是權傾一野的權臣。但是這些大雄小鬼在諸葛亮面前,什麼都不算。  諸葛亮才是整個三國裡最大的權臣。厲害之處是在位極人臣的同時,不光沒有受到上到大頭目下到下馬仔的怨言,而且還一直對其歌功頌德,這是何等的豐功偉績?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和珅連給他提鞋都不配!  當然,諸葛亮有才有智這是肯定的,蜀國的建立他是第一功臣。但同時,諸葛亮也是...



諸葛亮的八陣圖是什麼?

 諸葛亮的八陣圖是什麼?
  八陣圖是諸葛亮年少時參悟《易經》所創。太乙生三才,三才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再分八八六十四乾坤,就是所謂八陣。  相傳諸葛孔明禦敵時以亂石堆成石陣,按遁甲分成生、傷、休、杜、景、死、驚、開八門,變化萬端,可當十萬精兵 。當年諸葛亮隨劉備入川,在魚腹浦(今重慶市奉節)一帶用疑石排出了八陣,每道門都有相生相剋之理,一旦進入了八陣圖,裡面的世界會讓人很痛苦,飛沙走石,各種機關暗...



揭秘:諸葛亮往東吳為周瑜弔喪是多情還是無情?

 揭秘:諸葛亮往東吳為周瑜弔喪是多情還是無情?
  周瑜病故之後,孔明前往柴桑弔喪。眾位將領都說,人人都說什麼周瑜大都督和諸葛亮關係很差,可是,諸葛亮卻親自前來弔喪,而且哭得那麼傷心,看來,人們說的都錯啦。而東吳新任都督魯肅,和孔明關係一向和善,看到孔明悲傷,心想:「孔明自是多情,乃公瑾量窄,自取死耳。」  東吳諸將以魯肅為首,都被諸葛亮祭奠周瑜的情誼深深感動。那麼,諸葛亮來柴桑為周瑜弔喪,究竟是不是多情呢?我看,不但並非...



揭秘:周瑜的歷史地位竟是與諸葛亮其實不相上下

 揭秘:周瑜的歷史地位竟是與諸葛亮其實不相上下
  《三國演義》描述周瑜臨死前:仰天長歎曰:「既生瑜,何生亮!」連叫數聲而亡。歷史上真正的周瑜長得高大健壯、容貌俊秀、一表人才、才華橫溢、精明老到,20歲剛出頭就踏入戎馬行列,熟讀兵法、治軍嚴謹,擅長調兵遣將。年紀輕輕的周瑜,一到東吳便被封為中郎將,吳郡的人都稱呼他為周郎。在歷史上周瑜的軍事才能與諸葛亮的相比實則有過之而無不及。   周瑜的歷史地位與諸葛亮其實不相上下。《三國演...



三國誌的背後:陳壽為何不寫諸葛亮擒孟獲的故事

 三國誌的背後:陳壽為何不寫諸葛亮擒孟獲的故事
  陳壽的史書《三國誌》中的確沒有提到孟獲,但其他史書,如習鑿齒《漢晉春秋》,常璩《華陽國志》等書中卻有對孟獲「七縱七擒」的記載,應該說《三國演義》的描述是「事出有因」的。   《三國演義》的故事一向有「七實三虛」的說法,就是說大部分是真實的歷史人物、事件,少部分則出於藝術虛構。就拿「七擒七縱」來說吧,這是說諸葛亮南征時七次捉住了當地少數民族首領孟獲,又七次釋放了他,終於安...



三國15大謀士最新排名:諸葛亮和司馬懿誰是第一

 三國15大謀士最新排名:諸葛亮和司馬懿誰是第一
  一場戰爭的好壞除了指揮者的指揮外,謀士的出謀劃策在戰爭中起著關鍵性的作用。諸侯的成功與不成功關鍵就在領導者對謀士的運用。  三國中謀士星羅棋布眾多,從而使長達百年的戰爭顯得更加波瀾壯闊。曾在網上看到了一篇有關三國大謀士的排名:孔明、司馬懿、周瑜、陳登、賈詡、郭嘉、田豐、楊修、徐庶、陸遜。對這個排名筆者難以苟同。筆者認為:一個謀士的智謀高低應該看他在一場戰爭的作用、看他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