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一段「國共合作」:1971年共衛釣魚島 | 陽光歷史

 

A-A+

鮮為人知的一段「國共合作」:1971年共衛釣魚島

2016年12月28日 史海秘辛 暫無評論 閱讀 98 次

  1958年10月23日,美國副總統尼克松在記者招待會上聲稱,美國的目的是使台灣成為一個「自由之島」,「有必要成立一個可以使1200萬福摩薩人和成百萬華僑表示忠心的『獨立的中國政府』。」12月2日,台灣當局「外交部長」黃少谷在墨西哥城發表談話說:任何關於把台灣「國際化的建議都是荒謬的和毫無理由的」,「台灣幾個世紀以來從歷史上、地理上、種族上、文化上和法律上都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立法院長」張道藩對美國記者談話時也說,台灣當局堅決反對使台灣「國際化」的任何做法。此後,台灣官方報紙乘美國副總統約翰遜訪台之機,連續發表文章,集中攻擊「兩個中國」的各種方案,要求美國政府施加影響,停止美國國內關於「兩個中國」的討論,停止對「台獨」活動的支持。在大陸方面,周恩來總理在與英國記者格林談話時強調,美國製造「兩個中國」、「台灣獨立國」、「中華福摩薩國」甚至「托管台灣」是割裂中國,侵犯中國主權,使美國侵佔合法化,「中國人民包括台灣人民在內都堅決的反對,甚至蔣介石集團裡只要有一點民族大義的人也不贊成。」

  由於中國大陸國際地位的不斷上升和聯合國內第三世界力量的持續壯大,到1970年聯合國大會表決時,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大一切合法權利的提案,首次獲得超過半數的支持。美國又開始策劃新的陰謀。1971年2月25日,尼克松總統在第二次國情咨文中,再次提議在聯合國內製造「兩個中國」。3月10日,蔣介石重申反對「兩個中國」政策的立場,並嚴正警告說「聯合國如容『毛共』進入,實無異自敲喪鐘」,此時,對大陸方面沒有再使用「共匪」,而是使用「毛共」的提法,這就避免了給國際反動勢力以可乘之機。同時,台灣當局進一步批判了在聯合國內實行「兩個中國」的政策是「既不切合實際,又危害到盟國的一種幻想。」這些事實說明,海峽兩岸面對外來勢力的干擾和圖謀,儘管雙方在各自根本的利益上有著嚴重的衝突和矛盾,但在維護一個中國原則,捍衛中華民族在國際上的尊嚴和利益上,是有著空前的一致和統一的。

  1949年國民黨政權從大陸敗退後,以「中華民國」名義繼續統治台灣,兩岸進入政治軍事的長期對峙狀態。儘管海峽兩岸在祖國統一方面存在著根本性的分歧,但雙方在反對外國的侵犯、維護國家領土主權的完整等方面,卻存在著相當程度的共識。

  釣魚島群島又稱尖閣群島,自古以來屬於我國領土。1895年《馬關條約》的簽訂,使日本侵佔了台灣及附近島嶼,並將釣魚台群島劃在琉球群島之內。日本侵華戰爭失敗後,日本將屬於台灣的釣魚島等以歸沖繩縣為由交與美軍佔領。1970年8月12日,美國駐日本大使館發言人稱:「釣魚台列島是琉球群島的一部分」,「美國政府決定歸還日本」。對這種公然侵犯中國領土主權的行為,海峽兩岸不能容忍。同年12月9日,《人民日報》發表題為《絕不允許美日反動派掠奪我國海底資源》的評論員文章,指出:「台灣省及其所屬島嶼,包括釣魚島、黃尾嶼、赤尾嶼、南小島、北小島等島嶼在內,是中國的神聖領土。」嚴厲抨擊了美日侵犯中國領土釣魚列島主權的行徑。與此同時,台灣當局也正式照會日本政府,表明不能同意日本對釣魚列島主權的敘述與主張。

  美日勾結侵犯中國主權的行為激起了海峽兩岸人民的美籍華人,尤其是廣大青年學生的憤慨。台灣旅美學生基於民族的情感和維護祖國領土主權的立場,首先喊出了「中國領土不容再斷送,中國主權不可再喪失」的口號,揭開了「保釣運動」的序幕。1971年1月29日、30日,美國各地華人成立的「保釣運動委員會」,組織中國留學生3000餘人,在紐約、芝加哥、舊金山、洛杉機、華盛頓、西雅圖等地舉行保衛釣魚島的示威遊行。從4月10日起,海內外掀起一場聲勢浩大的「保釣運動」。台灣島內,台灣大學、台灣師範大學等院校學生在台北連續舉行「保釣集會和遊行」,紛紛上書蔣介石,強烈要求台灣當局維護釣魚島的領土主權。21日,台灣「外交部」發言人再次聲明:「對於釣魚列島之領土主權,不容絲毫置疑,此項立場始終如一,決不變更。」這當然也是大陸所絕對不能接受的。對此,中國政府外交部發表嚴正聲明指出,釣魚列島和台灣一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神聖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美日兩國在歸還沖繩協定中,把我國釣魚島等島嶼列入歸還區域,完全是非法的,這絲毫不能改變中華人民共和國對釣魚島等島嶼的領土主權,這種侵犯中國領土主權的行為不能不激起中國人民的極大憤慨。「保釣運動」儘管沒有取得實質性勝利,但是國共兩黨在運動中為維護祖國統一和領土完整,超越了政見之爭和歷史上的恩恩怨怨,在行動上雖然沒有直接接觸和共同行動,卻能形成一種默契和共識。大陸和台灣人民,以及廣大海外華僑,在運動中互相聲援,互相配合,掀起了聲勢浩大的反侵略鬥爭,顯示了中華民族強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1949年國民黨政權從大陸敗退後,以「中華民國」名義繼續統治台灣,兩岸進入政治軍事的長期對峙狀態。儘管海峽兩岸在祖國統一方面存在著根本性的分歧,但雙方在反對外國的侵犯、維護國家領土主權的完整等方面,卻存在著相當程度的共識。

  南海群島:維護中華民族利益的數度「合作」

  南海諸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抗日戰爭結束後,1946年11月,國民黨政府內政部及國防部官員率艦收復南海諸島,重建國碑,繪製地圖,並設立管理處。1950年,國民黨殘餘政權撤離大陸,將南沙群島兩管理處撤銷。菲律賓政府則包圍、武裝攻佔南沙群島,但遭到了新中國和台灣國民黨當局強烈抗議,菲律賓當局無奈只得作罷,並且承認南沙群島是中國領土。1956年5月19日,菲律賓外交部長宣稱,南海諸島靠近菲律賓,都屬菲律賓所有。22日,台灣當局發表聲明,指出南沙群島「無論就歷史、地理、法理及事實上,均系不容爭議者」,「外長」葉公超又兩次約菲駐台「大使」,重申南海諸島屬於中國固有領土,中國主權不容侵犯。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發表聲明:「中國對於南沙群島的合法主權,決不容任何國家、任何借口和採取任何方式侵犯。」1956年,南越海軍又登上南沙的海威島,並在此升旗,襲擊我漁船,搶劫我漁民,毀壞原有建築和石碑。對此,台灣當局一面向南越政府抗議,一面在太平島佈置防禦工事,命令海軍陸戰隊向南沙增援。經過台海兩岸聯合的政治、外交、軍事鬥爭,南越軍隊被迫撤出佔領的島嶼。1963年和1966年,台灣當局先後派軍艦巡視南沙群島,在南子礁、北京礁、中興島等地建石碑,修築輕便鐵路,擴建碼頭,使太平島成為維護南沙群島領土主權最堅強的橋頭堡。1973年南越政府相繼侵佔南沙10多個島嶼,1974年1月,又出動海空軍入侵中國的甘泉島,1月15日,越軍又侵佔西沙群島並於1974年2月出動大批艦艇在南子島及附近島嶼登陸,在島上設立所謂「主權碑」,南越軍隊在南沙群島和西沙群島的不斷入侵行為,無例外地遭到海峽兩岸的一致聲討。台灣當局發表聲明,宣稱「南沙群島及西沙群島為中國固有之領土,其主權不容置疑。」2月,出席第三次聯合國海洋會議的中國代表團在發言中重申:「南海的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向來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決不容許西貢當局以任何借口侵犯中國領土主權」。同時,中國人民解放軍奉命出動六艘軍艦,執行巡邏任務,當行至深航島時,南越四軍艦突然向我開炮,中國軍隊奮勇還擊,並乘勝收復甘泉、金銀、珊瑚嶼。

  值得一提的是,1974年1月19日,中國與侵入西沙海域的南越之間爆發戰爭。當鄧小平向毛澤東請示海軍要求增兵西沙時,毛澤東略加思索後提議「直接走」,即直接通過台灣海峽前往西沙。當台灣「國防部」急電報稱「中共艦隊企圖穿越台灣海峽」向蔣介石請示時,蔣介石只輕輕說了一句「西沙戰事緊」,台灣軍方心領神會。東海艦隊通過海峽時,國民黨軍隊不僅沒有開炮,還打開燈讓艦隊順利通過。與此同時,台灣當局也派遣四艘軍艦進入水域,以加強該地區的防禦力量。此時,儘管國共兩黨處於嚴重對峙狀態,但雙方能夠從民族大義出發,在共同維護中華民族在南海諸島中的權利和利益鬥爭中,表現出了共同的認識,並分別作出了自己的努力。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