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圖文]南京發現2.6億年前「蟲蝕跡」化石
南京發現2.6億年前「蟲蝕跡」化石
大約2.51億年前的二疊紀末期,地球上曾經發生過一次最為殘酷的物種大滅絕,當時海洋中大約90%、陸地上大約70%的物種消失殆盡。目前不少科學家認為,全球氣候變暖引發了二疊紀生物大滅絕。「二疊紀末氣候變暖與眼下的全球氣候變暖有相似之處,因此研究這一時期昆蟲和植物生存狀態價值巨大。」昨天,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王博博士向記者透露,他們在南京發現了約2.6億年前的「蟲蝕跡」化石,將成為揭開氣候變化秘密的金鑰匙。
「我們在南京湖山上發現了幾十塊二疊紀昆蟲取食蕨類植物形成的破壞痕跡,我們將這類化石稱為『蟲蝕跡』化石。」昨天,王博博士興奮地向記者介紹,因為昆蟲易腐蝕、死後易被其他動物吃掉,我國發現的二疊紀昆蟲化石十分稀少,南京「蟲蝕跡」化石,數量多,研究價值大。王博告訴記者,過去發現的「蟲蝕跡」是鑽孔取食,如同挖地道一樣。而通過對南京「蟲蝕跡」研究,他們發現南京「蟲蝕跡」多以邊緣取食為主,王博說,由此可以初步推斷,在2.6億年前的二疊紀,植物的種類應該非常豐富,昆蟲「衣食無憂」。
王博說,可以推斷出當時的氣候變化對昆蟲演化的影響,包括昆蟲的生物多樣性、取食習慣等,以及氣候變化對植物和昆蟲發育的影響,並以此推斷,氣候變暖究竟會不會導致蟲害加劇,以提前做出預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