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文帝重新統一中國後,經過短暫的過渡,即是唐朝的「貞觀之治」及一百多年的盛唐時期。這期間,由於疆土擴大,國力強盛,文化繁榮,喝酒已不再是王公貴族、文人名士的特權,老百姓也普遍飲酒。盛唐時期,社會風氣開放,不僅男人喝酒,女人也普遍飲酒。女人豐滿是當時公認的美,女人醉酒更是一種美。唐明皇李隆基特別欣賞楊玉環醉韻殘妝之美,常常戲稱貴妃醉態為「豈妃子醉,是海棠睡未足耳」。當時,...
紀曉嵐一生未得重用 因乾隆皇帝嫌其「貌醜」?
之所以說紀曉嵐「悲哀」,是因為乾隆對他的評價:「朕以你文學優長,故使領四庫書,實不過以倡優蓄之,爾何妄談國事!」真不知道紀曉嵐當時聽到這句話是何表情何心態? 乾隆對紀曉嵐說這句話的背景是這樣的:內閣學士尹壯圖指陳弊政,稱各省督撫「聲名狼藉,吏治廢弛」。而晚年的乾隆早已陶醉在自我美化的怪圈裡,再也聽不進忠言,那些見風使舵的大臣奏議將尹壯圖擬斬。紀曉嵐與尹壯圖之父尹松林為同...
清代朝珠:東珠朝珠只有皇帝皇太后和皇后能佩戴
清代人著裝有著嚴格的等級制度。這種著裝制度是中國古代「垂衣裳而天下治」(《易·系辭》)傳統的延續,服飾被賦予了避寒遮體之外的禮樂教化功能。「見其服而知貴賤,望其章而知其勢」(賈誼《新書·服疑》),服飾成為體現人們社會關係的具體表現,也是統治者標示等級和管理社會的工具。與以往不同的是,清代服飾在外觀上有別於漢服,帶有鮮明的北方遊牧民族特色。其中,朝珠的佩戴,更是清代服飾所獨有的...
乾隆身世之謎 乾隆皇帝下江南是為了探望母親嗎
乾隆身世之謎:乾隆,清朝入關的第四位皇帝,在位六十年,後又做了三年的太上皇,成為中國歷史上掌權時間最長的皇帝,勵精圖治,出現了為人們所津津樂道的「康乾盛世」,自號十全老人。乾隆皇帝的身世被人傳得十分離奇,傳說他是海寧陳家的兒子,那麼乾隆的身世到底是怎麼回事? 離奇傳說 康熙五十年(1711年)八月十三日,雍親王府裡一片歡笑,這一天家裡又添了一個小孩。同一天,海寧陳家也添了...
洪武皇帝的凶悍:朱元璋竟把人肉分給大臣們
我雖然沒有讀過朱元璋的傳記,但是朱先生的事情也知道一些。我一直覺得他的人生經歷對於草根一族來說非常勵志。你想,從一個討飯的和尚到帝國的皇帝,這得付出多少呀,多不容易。他的開創精神難道不值得學習嗎?所以,我對朱元璋的印象一直不錯。最近讀到一則筆記,出自余繼登的《典故紀聞》。因為翻譯成白話會損壞原文的韻味,所以我全文錄下:
太祖嘗謂侍臣曰:「人君不能無好尚,要當慎之。蓋...
曹芳為何被廢?三國時唯一因失德被廢黜的皇帝
三國時期,烽火不斷,政治動盪,能人頻出,權臣跋扈,國與國之間攻伐不斷,君臣之間的鬥爭也異常激烈。在皇帝——權力——權臣的高端對決中,權力為中心,指針偏向誰,誰就掌握實權,誰就可以對對方生殺予奪。因為沒有鬥過權臣司馬師,曹魏皇帝曹芳就被從皇位上趕下來,理由是失德。皇帝失德,在歷朝歷代為數不多,在三國時期也僅此一例。畢竟,話語權掌握在勝利者手中。 曹芳(232年—274年),魏明帝曹叡...
溥儀自述:袁世凱當大總統後仍稱我為皇帝陛下
紫禁城中的早晨,有時可以遇到這種奇異的現象:處於深宮但能聽到遠遠的市聲。有很清晰的小販叫賣聲,有木輪大車的隆隆聲,有時也聽到大兵唱歌聲。太監們把這現象叫做「響城」。離開紫禁城以後,我常常回憶起這個引起我不少奇怪的想像的「響城」。「響城」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有幾次聽到中南海的軍樂演奏。 「袁世凱吃飯了。」總管太監張謙和有一次告訴我,「袁世凱吃飯的時候還奏樂,簡直是『鐘鳴鼎食...
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十位皇帝:古代長壽帝王排行
盤點長壽的古代皇帝們:健康長壽,是古今中外各界人士的共同夙願。對封建社會「君臨天下」擁有至高權威的皇帝們而言,當然更是壓倒一切的「重中之重」。所以帝王們幾乎個個不惜財力、人力和物力,千方百計絞盡腦汁尋求「長生術」:從秦始皇的「求仙路」、漢武帝的「長生夢」到大唐宮廷研製「長生不老藥」、明世宗「深宮煉仙丹」等等,可謂無所不用其極。可惜事與願違收效甚微,歷數我國從夏禹至清末五...
希拉裡的模板:武則天如何由皇后華麗轉身為皇帝
67歲的美國前第一夫人、前國務卿希拉裡·柯林頓在近期宣佈,正式參加民主黨內部初選,競選總統。如果她成功當選,將成為第一個美國女總統。由第一夫人轉身變成第一把手並不簡單,這不由得讓我想到了幾乎同樣經歷的女皇武則天,巧合的是,武則天登基稱帝的時候,也恰好67歲。 武則天,一個名至而實歸的女皇帝,有效統治唐朝30年左右,有效統治武周王朝15年,在中國古代歷史上,能夠統治這麼長時間的人...
歷代帝王如何治「霾」?皇帝為什麼都很畏懼霧霾
霾與政治變化當然沒有因果關係,但因為認識的局限性,帝王認為出現霧霾就是天怒,遇大「霾災」需要做法事祈禱上蒼原諒。 據說古人遠行的時候,會帶上一把家鄉的泥土,遇水土不服時,和水服下即可痊癒。又據說北京沒這風俗,原因是常年霧霾,他們離家的時候,已經帶了一肺。 《爾雅·釋天》解釋霾:「風而雨土為霾。」《晉書》裡說:「凡天地四方昏蒙若下塵,十日五日已上,或一月,或一時,雨水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