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 | 陽光歷史

 



揭秘古代銅鏡:每星期要打磨一次 清代用做嫁妝

 揭秘古代銅鏡:每星期要打磨一次 清代用做嫁妝
  「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古人用的銅鏡到底長什麼樣呢?昨日,西安博物院展出的113件(組)古代銅鏡精品,讓觀眾近距離地感受古人的時尚生活。  古代銅鏡每星期打磨一次  西安博物院收藏歷代銅鏡集英萃華,數量浩繁。為了慶祝第39個國際博物館日,西安博物院從該院典藏的4000多面銅鏡中精選出113件(組),推出此次「清冶銅華光耀長安」銅鏡精品展。其中大部分銅鏡是首次與公眾見面。  銅鏡是中國...



清朝服飾之:清代長襖

 清朝服飾之:清代長襖
  清代嘉慶、道光之前,漢族婦女服飾仍沿用明朝服裝形制,以衫裙為主。乾隆年間以上身著鑲有花邊的襖、衫為主,式樣比較寬大,長度一般在膝下。嘉道以後,鑲有花邊的衣衫趨於窄小,長度也明顯縮短。有的再加一件較長的背心。下身除穿裙外,也有穿褲子的。長襖的特點是在領低及袖口鑲有寬花邊為裝飾,並且不同時期袖子流行的寬窄也不一樣,時而流行寬,時而流行窄。圖為低領鑲闊邊的長襖及低領鑲邊的長襖 ...



清朝服飾之:清代皇后常服

 清朝服飾之:清代皇后常服
  皇后常服樣式,與滿族貴婦服飾基本相似,圓領、大襟,衣領、衣袖及衣襟邊緣,都飾有寬花邊,只是圖案有所不同。服裝紋樣有鳳穿牡丹:整件服裝在鮮艷的藍色緞地上,繡八隻綵鳳,綵鳳中間,穿插數朵牡丹。牡丹的顏色處理得淨穆而素雅,色彩變化惟妙,具有傳統的山水畫特點。與此相反,鳳的顏色比較濃重,紅綠對比度極為強烈,具有典型民族風格和時代特色。還有菊花及蝴蝶:整件服裝為湖藍色緞地,衣身繡...



清代總督和巡撫的灰色收入:清官林則徐也收禮?

 清代總督和巡撫的灰色收入:清官林則徐也收禮?
  隨著時間的發展,這些規和禮都形成了固定的數額,成了一種變相的財政制度。每位官員都得收,不收就沒錢辦公。  康熙五十六年,江西巡撫白潢在奏折中向皇帝匯報當地的陋規收入,白潢具體列舉了江西省的五項陋規:一是節禮,下屬官員過年過節送的錢,每年大約五千兩。二是漕規,糧道衙門所送,每年四千兩。三是關規,轄區內兩家稅關衙門所送,每年兩千四百兩。四是鹽規,鹽務衙門所送,每年一萬兩。五...



清朝服飾之:清代滿族女服

 清朝服飾之:清代滿族女服
  清代女裝,漢、滿族發展情況不一。漢族婦女在康熙、雍正時期還保留明代款式,時興小袖衣和長裙;乾隆以後,衣服漸肥漸短,袖口日寬,再加雲肩,花樣翻新無可底止;  到晚清時都市婦女已去裙著褲,衣上鑲花邊、滾牙子,一衣之貴大都花在這上面。滿族婦女著「旗裝」,梳旗髻(俗稱兩把頭),穿「花盆底」旗鞋。至於後世流傳的所謂旗袍,長期主要用於宮廷和王室。清代後期,旗袍也為漢族中的貴婦所仿用。 ...



[圖文]福建發現一塊木製清代「點鈔機」

 [圖文]福建發現一塊木製清代「點鈔機」
3月26日,福建省尤溪縣文物普查員謝慶添展示一塊木製清代「點鈔機」。   據介紹,這塊清代使用的「點鈔機」狀似算盤,長37厘米,寬16厘米,內刻有11條凹槽,直徑同當時流通的銅幣直徑吻合,其中10條長凹槽可一次性勘驗1000枚銅幣,中部的一條短凹槽可勘驗50枚銅幣。



清朝服飾之:清代命婦禮服

 清朝服飾之:清代命婦禮服
  清代凡后妃命婦,都以鳳冠、霞帔作為禮服。霞帔是宋代以來婦女的命服,隨品級的高低而不同。《格致鏡原》引《名義考》中稱:「今命婦衣外以織文一幅,前後如其衣長,中分而前兩開之,在肩背之間,謂之霞帔。」明代霞帔就是這種形式。清代命婦禮服,承襲明朝制度,以鳳冠、霞帔為之。清代霞帔演變為闊如背心,霞帔下施彩色旒蘇,是誥命夫人專用的服飾。中間綴以補子,補子所繡樣案圖紋,一般都根據其丈...



清代考生因名字不好丟狀元 王國鈞諧音「亡國君」

 清代考生因名字不好丟狀元 王國鈞諧音「亡國君」
  古代科舉考試居然有因為自己名字的諧音不好,丟了原本已經到手的狀元的奇事。  順治十二年,本擬定的狀元是太倉人王揆,唱名的時候,順治帝因讀音相同想起了《王魁負桂英》這個流傳極廣的劇本。劇中的王魁是個負心漢,中了狀元拋了糟糠之妻。接著唱名大臣的話音,順治帝脫口說了句玩笑話:「是負心的王魁耶?」皇帝金口玉言,王揆馬上就被抑為了第三甲。  無獨有偶,同治七年科考,江蘇人王國鈞被初...



清朝服飾之:清代鑲邊短襖

 清朝服飾之:清代鑲邊短襖
  清代嘉慶、道光之前,漢族婦女服飾仍沿用明朝服裝形制,以衫裙為主。乾隆年間以上身著鑲有花邊襖、衫為主,式樣比較寬大,長度一般在膝下。嘉道以後,鑲有花邊的衣衫趨於窄小,長度也明顯縮短。有的再加一件較長的背心。下身除穿裙外,也有穿褲子的。長襖的特點是在領低及袖口鑲有寬花邊為裝飾,並且不同時期袖子流行的寬窄也不一樣,時而流行寬,時而流行窄。圖為鑲邊短襖 圖為鑲邊短襖



奇異現象:清代衙門為何「紹興師爺」雲集?

 奇異現象:清代衙門為何「紹興師爺」雲集?
  《清代野史》有載:雍正年間的河南總督田文鏡,其幕府師爺是紹興人鄔斯道。鄔斯道曾替田文鏡代擬一折參劾當時權傾朝野的隆科多,雍正皇帝正好借題發揮,罷免了隆科多,並從此對這位神秘的鄔師爺刮目相看。雍正曾在田文鏡上呈的請安奏折上批曰:「朕安,鄔師爺安否?」  當然,這大概是後世的一種附會或演義。但歷史上紹興一地則確定盛產足智多謀的名士,至清代,更是形成一個特殊的幕僚群體——紹興師爺...